電影訊息
薩爾加多的凝視--The Salt of the Earth

地球之盐/萨尔加多的凝视(台)/大地之盐

8.4 / 16,244人    110分鐘

導演: Juliano Ribeiro Salgado 文溫德斯
編劇: 文溫德斯 Juliano Ribeiro Salgado
演員: 塞巴斯提安 · 薩爾加多 文溫德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uc

2015-05-10 19:44:22

向人道主義的悲觀致敬


近年來熱衷於紀錄片的維姆·文德斯,這一次把鏡頭對準了傳奇攝影師塞巴斯蒂奧·薩爾加多,不僅因為那些震撼人心的照片,還有他充滿了悲憫和救贖的偉大心靈。

今年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熱門電影中,聽「斯諾登說話」的《第四公民》與「看薩爾加多拍照」的《地球之鹽》爭鳴,可謂兩種不同思路的紀錄片類型。前者是驚動全世界的「新聞炸彈」,短時間的爆發,震動了包括歐巴馬在內的世界政壇;後者則是圈內盛名,圈外人並不熟悉的默默創作。世人應該感謝文德斯,通過拍攝這部《地球之鹽》,讓普通觀眾也了解了薩爾加多和他的攝影作品。這些照片所挖掘文明與人性殘酷的價值,並不亞於斯諾登的爆料,長期存在於這個星球上的苦難,不應被時間所埋沒和遺忘。

作為具有非凡創作能力的世界級名導,來自德國的文德斯近些年把鏡頭對準了電影圈之外,各類領域的傳奇人物。譬如山本耀司,尼古拉斯·雷,小津安二郎,皮娜·鮑什...他們在各自的藝術範疇內如雷貫耳,民眾卻不知其詳,有必要系統介紹他們的成就。如影片中不限於採訪的形式,用「透明」的鏡頭串聯其作品和螢幕,這本就是一個導演最好的工具。在完美呈現了現代舞大師的藝術成就之後,文德斯繼續自己的「大師」序列,從靈動的舞蹈走向另一個極端,同樣具有一種攝人的魅力。舞蹈的「動」,攝影的「靜」,《皮娜3D》與《地球之鹽》的訴說殊途同歸,其實都是由個體的內心出發,展開與外部世界的交流,在藝術上形成共鳴的探索旅途。

從作品入手來介紹作者,這也是文德斯一系列「大師人物紀錄片」的慣用角度。正如導演本人在影片中回憶的偶遇,25年前的他,在畫廊里突然被薩爾加多的攝影所震撼;25年後的今天,再把這幅「巴西瑟拉佩拉達金礦」放大到螢幕上時,地獄般的恢宏依然具有強大的視覺感染力。甚至可以說,電影豐富了攝影的表述層面,不僅是畫幅,光影和細節上的增強,更帶來了作者娓娓道來的畫外音。近兩個小時的《地球之鹽》里,大部份是薩爾加多的代表作PPT「播放」,輔以攝影師低沉且帶有口音的法語介紹,回憶起拍攝時間,地域,背景和心情,就像一位老前輩在向後輩傳授著經驗和心得。從巴西的礦工,剛果的難民,盧安達的屠殺,到科威特的油田,南斯拉夫的內戰...薩爾加多永遠行走在悲愴和痛苦的前沿,用他的鏡頭忠實紀錄下人道主義災難。而比這些殘酷的畫面更讓人悲哀的,是對死亡和痛苦的麻木。《地球之鹽》中許多鏡頭就是薩爾加多作品的去框再現,觀眾第一眼看到皮包骨的難民,倒在路旁的屍體時,本能的激起生理不適,可是見多了之後,又會像電視裡天天聽到的新聞那樣,習慣於這些「遙遠的災難」。就連攝影師本人都會感嘆,殺戮並不止於遙遠的非洲, 就在歐洲也會有「那些塞爾維亞人,突然哪天被鄰居打死」,文明白殘的程度,早已超乎了布爾喬亞們的想像。

長年在外,為各國媒體和瑪格南圖片社供稿,薩爾加多本人的經歷也夠傳奇性。《地球之鹽》在展示他的黑白作品時,也穿插了攝影師本人的成長經歷和家庭環境,冷峻之餘多了份彩色的溫情。這個巴西農場主的孩子,放棄了經濟學的大好前途,把一生投入到艱苦的野外攝影之中,除了人道主義和人文關懷的偉大情操,也要感謝妻子和孩子的支持。文德斯主動參與的拍攝過程,讓觀眾對於薩爾加多多了份理解和欽佩。這不僅是一次螢幕上的攝影展,更是一個攝影師內心世界的舞台。在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後,薩爾加多厭倦了直面殺戮,他選擇回到家鄉種樹苗,帶兒子去西伯利亞拍海豹,跑到印尼尋找原始部落...或許,他在「逃避」現代文明,尋找屬於自己的烏托邦。這些人類是地球之「鹽」,侵蝕著這個星球,卻忘了為它恢復生機,而一名攝影師所能做的,總要比一位農場主多一些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