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olas
2015-10-17 02:03:29
莫慌,抱緊我
土澳廣為流傳墨爾本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後段影院中皆淚目啜泣。
其實這是一個生活的故事,講兩個青梅竹馬的男孩從從青春荷爾蒙的萌動,到性的嘗試,共同面對朋友家庭及社會後走向自己的愛情與生活,悲歡離合後直至死亡亦是相伴,情投意合。
I, take you, to be my husband, to have and to hold from this day forward, for better, for worse, for richer, for poorer,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to love and to cherish, till death us do part, according to God's holy law, and this is my solemn vow.
這誓言雖從未於教堂中朗聲宣佈,但其實每天都在與你實踐與操作。中間的波折與不同的探索,傷痛後悔,哭過笑過,回首隨風過。
不論疾病或健康,貧窮或富有,放浪或操守,身邊總有那人說:莫慌,抱緊我。輕吻一觸即渡盡劫波,起碼嘗過愛的滋味,亦算不曾白活。為你而經的是非功過、對錯因果,都是吾之所得。
其實現在世界特別西方國家對於同志的接受對比過去已經上了很大的臺階了。平日在墨爾本/雪梨/倫敦等街道上,市場看到同志CP雙手緊握的逛街玩樂幸福滿滿,對單身狗造成不可計數的傷害。愈發的接受也便顯現他們的生活更加生活化,去神秘化/死板化。像電影中講的Tim和John的故事,涵蓋話題甚廣,如 青梅竹馬式的戀情,青年性的嘗試,感情與朋友、家庭的關係、情感中不同性格的衝突、開放性關係(open relationship)的探索、HIV、責任等等等等。這些豐富的元素很多都包含在每一對同志或直人的生活經歷中,所以才顯得如此真實動人。人們相處的模式、面對的處境或困難都是類似的,可能同志會多些家庭社會對同志身份的壓力,但這也日益減輕,在兩人的情感世界中,這或許不只是阻力,也有可能是兩人黏合在一起的動力與羈絆。所以考量/思考有同志元素的影片也好,真實戀情或生活也好,最好不要以一種死板的印象去標籤化這一群體和任何個人或群體。
有人認為Tim中段的出去探索開放性關係是作,毀了本來美好來之不易的同志感情。但世事無常,誰又能預測如果Tim即使強行忍住了這衝動,壓下自己當時的衝動,又是否能珍視與John的感情而走下去呢。對一個個性如Tim般的青年來講,Open relationship的探索讓他失去了自己的健康,間接的害了自己的愛人,但同時這齣口也讓他後來浪子回頭,懂得真正感情的珍貴與自省的悔悟,並且經過這個探索釋放了躁動後的他,最後也有了底氣承擔對愛人的責任。
人生是一個連續不斷探索的過程。等到風景都看透,」也許「你會伴我看細水長流。這個「也許」確是強求不來的,盡人事而聽天命,像John這樣等回Tim成就愛情的固是幸運,但生活中更是有無數渣男女自是一去不復返,或許他們找到了真正適合自己心性的模式或人,或是自此沉淪放浪形骸。人都是極其倔強的,特別是選擇的路上,更是不能有半分勉強。不能抒放出來的,憋下去的要嘛有一天會以某種形式爆炸,要嘛會霧霾成陰刻扭曲,終身鬱郁心結難解。所以不管對自己、愛人或是他人,當有了探索體驗的萌動時,放自己,放Ta去吧,這過程會印證未來昔日的人與路,究竟是不是最合適、心裡最最渴望想要的。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