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拆彈少年 Land of Mine

地雷区/拆弹少年(台)/血肉之区

7.8 / 46,152人    100分鐘

導演: 馬汀贊帝維
編劇: 馬汀贊帝維
演員: Roland Moller Louis Hofmann Joel Basman Mikkel Boe Folsgaard Laura Bro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余小島

2016-04-12 05:25:58

美麗的沙灘上,無數孩子像狗一樣死去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是一部很少人知道的電影,這也是一段很少人知道的歷史。這是一部令人心碎的電影,這也是一段讓全人類蒙羞的歷史。

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二戰結束後,德軍戰敗。丹麥當局強迫大量德軍戰俘去清理他們在戰爭期間埋在丹麥海灘上的地雷。據歷史記載,大概有2000多名德軍俘虜徒手排除了大概150萬顆地雷,而其中死傷達到一半以上。

更可怕的是,這群戰俘中大多都是孩子。

這部電影中,也正是一群還未褪去稚氣的孩子,作為戰俘來到異國他鄉,從事著最危險的工作。他們的對話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句子是:我想回家。

電影從一個新兵拆彈部隊的訓練開始真正進入劇情。教官一開始就告訴他們丹麥人不會張開雙臂歡迎你們的到來,你們只是來拆彈的。

短暫的模擬訓練之後,排成一列的新兵們開始輪流進入一個半封閉的環境練習拆除真正的地雷。

一個接著一個,這一段在電影裡足足持續了近十分鐘,簡直是一個巨大的flag。

在沒有確定主角光環的前提下,我們都心知肚明,接下來肯定會有一個人不小心成為「第一個死去的人」。

漫長的等待,所有的觀眾都在煎熬。一方面有些「期待」那聲爆炸快點來,但又害怕那聲爆炸的到來。

果不其然,那聲爆炸終於來了。這群孩子直面了他們第一個死去的夥伴。他們開始意識到在這裡沒有人在乎他們的生命,這裡的所有人似乎都在期待他們的死亡。

電影就在這樣悲傷的音樂正式開始。

完成訓練之後,他們被帶到一片沙灘,在士官長的監督下開始排雷。士官長是一個極度仇恨納粹的軍人,甚至對著德軍戰俘拳打腳踢。

白茫茫的沙灘,遠處的天和海一樣得藍,風景美得就像度假區一樣。然而,也正是這個地方被德軍認為盟軍會登陸的地方,從而被埋下了成千上萬的地雷。這片沙灘將是他們與運命、飢餓、疾病、地雷還有仇恨納粹的丹麥人民和軍人「戰鬥」的地方。

很快,他們迎來了第二個死去的夥伴。在嚴重的飢餓和疾病的困擾,不小心觸碰了一個地雷,雙手被炸得面目全非,最終死在了醫院裡。第三個夥伴死於一個連鎖雷,直接被炸得屍骨無存。他們開始害怕,開始喪失信心。他們害怕他們回不了家,他們擔心實現不了自己對未來的設想。

最慘痛的損失發生在故事的最後,在他們都即將完成任務的時候,最終把所有拆下來的地雷搬上卡車運走的時候,意外發生了。一群孩子死於這次意外,簡直就像地獄一般地場面。

伴隨著見證一個又一個孩子悲慘的死去,仇恨納粹的士官長也開始對大家變得溫柔起來。他給大家偷來了吃的,帶著大家踢足球。

電影有一小段反轉的劇情。原本已經開始善待這群孩子的士官長因為自己的愛狗不幸被地雷炸死,又開始變得狂暴憤怒,甚至開始把孩子當狗一樣地虐待。或許在他們的眼中,納粹的生命確實不如一條狗。

當然,電影終究宣揚的是人性的光輝。故事的最後,這名士官長完成自我的救贖,最終幫助了最後倖存下來的四個孩子逃回了德國。

整部電影的節奏都很緩慢,在劇情上也沒有什麼高潮和衝突。但是在這部電影中,每一分鐘都可能會有一個孩子「領便當」,這便是這部電影最令人提心弔膽的地方。滿滿一卡車的孩子來的這片美麗的沙灘,最終有機會回家的只有少得可憐的四個。

但回過頭來想,丹麥軍人也並沒有錯。納粹在二戰前後一直都被當作是魔鬼來看待,即使是孩子,那也是魔鬼的孩子。戰爭機器驅使著敵對的雙方不顧一切地仇恨對方。

在戰爭中,或許無論是納粹還是盟軍,其實對於敵人是毫無人性可言的。《狂怒》中的皮特可以毫不猶豫地槍殺投降的敵軍,而納粹也可以毫不猶豫地屠殺猶太人。戰爭就是這麼殘忍,甚至戰後的一段時間裡,人們還是同樣的殘忍。

但在這部電影裡,孩子們用自己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喚醒了士官長內心的人性。隨著一聲聲的地雷爆炸聲和孩子們無助的哭聲,士官長慢慢地從一台戰爭機器中脫離出來,變成了一個活生生有人性的人。

戰爭已經過去,是時候放下仇恨;或許戰爭還會來臨。

最後,安利一下,這部電影在今年的北京國際電影節上有兩場排片,或許有時間的朋友可以在大螢幕上感受一次生命的脆弱和人性的光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