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6 00:38:43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強烈建議在觀看這部「異形:契約」之前,一定要先瀏覽這則命名為「最後的晚餐」的病毒視訊(https://movie.douban.com/trailer/212673/#content),原因如下:首先這部序曲里交代了契約號上的工作船員的背景,比如為了殖民得以穩固的發展,所有船員都是由結婚的伴侶所組成,通過幾句對白,我們便可以大致了解船員間的關係,會避免很多觀眾出現的到最後還搞不清楚人物關係的情況。其次在這則視訊中,我們可以了解各個船員的性格特徵,比如大幅Chris Oram(比利 Crudup)生性敏感,努力想得到重用卻經常被更具性格魅力的女主角Daniels那幫人有意無意的輕視,了解這些背景資料會讓你觀看電影時,對於Oram急於樹立威信作出的探索新行星的決定有更容易的理解。此外在這部序曲中最重要的一個彩蛋來自於原船長Branson(詹姆士 Franco),他因為感冒發燒說出了「我感覺自己像燃燒了一樣。」的台詞,預示了他的命運。在熟悉了船員之間的感情關係後,觀眾對於他們悲慘命運的感情認同就會更加自然一些,其實如果不是出於商業因素的考量,這些背景資料的鋪墊放到正片當中可能更合適一些。
「在我第一次欣賞到「普羅米修斯」這部電影后的幾年裡,我又看了無數遍這部傑作,我一直是這個系列的忠實影迷,並且深深的為這部前傳所著迷,我從來沒有從任何其他電影中感到如此的創造力和由此引發的快樂。終於我們聽到普羅米修斯續集製作的消息...
「還要多長時間才能看到?」我不禁自問,答案仍是未知的。
「如果新的續作沒有我期待的那麼好怎麼辦?」
「只要不比我期待的要差就行。」我這樣告訴自己。
在等待的這段時間裡我查閱了大量關於這部電影的解讀,然後靜靜的等待上映的那一天的到來。」
要評論「異形系列」的任何一部電影,如果跳過它龐大的世界觀而單純作為一部恐怖電影或者科幻電影來分析都可能是不充分和令人難以信服的。說到異形系列,因為它把「女權/母系、生殖崇拜與恐懼、宗教/反宗教和社會現實批判」這四大主題融會貫通,所以從誕生之日起便註定要成為了影史上永恆的一瞥,異形正傳的女主角Ripley早已化身為獨立自強、慈愛勇敢、沉著聰慧的女性icon,更難得的是這個角色身上散發出的對子女不離不棄的母愛特質,以及沒有營造出對男性的刻意詆毀的腔調也更讓她與其他女權角色區別開來,使得至今仍然無法有任何商業電影的女性角色可以超越。這樣帶有Ripley特質的女性主角也成為異形系列的傳統曲目,即便無法超越Sigourney Weaver塑造的Ripley,但「普羅米修斯」裡的Dr.Shaw和此次「契約」中的Daniels都可謂是延續了Ripley的精神靈魂。
除去女性主題,著名的瑞士大師H.R·吉格設計的模仿人類生殖系統的異形形象,在藝術美學上不僅把「異形系列」妝點的既華麗又怪異,而且還因為極具侵略性的造型,使得異形的形象闖進了無數人的夢魘之中。但是如果只有平權和性,異形系列可能還達不到現在的高度,由「普羅米修斯」繼續探討的宗教信仰問題,以及Weyland和後來的Weyland-Yutani公司化身的特權階級操控社會的陰暗面,都把這個系列的世界觀推到了一個普世的層面。
然而也正是這些閃閃發光的前輩讓「異形:契約」在未上映前便承載了太多的期待,觀眾希望它是一部既恐怖(十足的娛樂性),又具內涵(宗教、倫理的討論),還可以把「普羅米修斯」中拋出的一個個謎團解開的電影作品。 「契約」能完成這項任務了嗎?
電影是在生化人David和他的製造者Weyland公司的創始人Peter Weyland的對話中開始的,Weyland要求剛被製造出來的David彈奏一段鋼琴曲,David選擇了德國人華格納創作的歌劇「諸神黃昏」中的一段。「諸神黃昏」展現的是北歐神話裡最為獨特的一段故事:
「在世界各國的神話中,毀滅神話都是一個重要的母題。但在各國的毀滅神話中,大都表現的是神毀滅自己創造的人類世界的主題,毀滅方式也主要以洪水與乾旱為主。同時它們大都出現在神話的開始部份,反映的是人類先祖對自然的恐懼與對生命起源的原始探索。但在北歐神話中最為特殊的,是它們的毀滅神話不僅只毀滅了人類的世界,所有的神祇與他們的家園也在這場慘烈的戰爭中徹底覆滅。」(以上援引自網路)
重點在最後這句話中,神在毀滅人類世界的同時,也毀滅了自己,從「普羅米修斯」的劇情中我們得知,工程師一族很大可能是地球生命的創造者,但是不知出幹什麼目的,他們後來又要啟程飛往地球毀滅他們親手創造的人類。而「諸神黃昏」就像一個預言,在這部「契約」最開始就表明了創造我們的「神」的命運——被他們自己創造的武器所毀滅。而在諸神黃昏的結局中,也恰好有兩位人類得以倖存下來,這正與本作中最終存活了兩名人類船員不謀而合,所以「契約」的劇情走向從一開始就已經「劇透」了。
但這段神話故事中展現出的最重要的線索不僅是毀滅創造者,還有成為新的創造者」。在開篇的情節中需要注意的兩點,其一是在異形系列中最重要的勢力Weyland公司的創始人Peter Weyland的房間中懸掛的油畫「基督誕生」,暗指David 的誕生,但Weyland又不太好把自己的創造物直接取名為Jesus,所以給他取名為大衛。「耶穌是大衛的根」,他和大衛一脈相承,都是完全照神心意生活的人,所以取名為David也其實和Jesus沒差了。(電影中David也用雪萊的詩歌「Ozymandias」自喻萬王之王),我們都知道基督耶穌是神的兒子,所以Weyland自喻為神的心態也就昭然若揭了。其二是David對「父親」Weyland只把他認定為服侍工具的困惑,為在「普羅米修斯」並未詳細介紹的背景故事過程作了補充,使觀眾有機會了解到David的心態轉變,造成人間悲劇的動機從一開始便已經是註定的,這裡我不禁聯想到在「普羅米修斯」最後,David斷頭受難,也就預示了他作為完全服從於神的基督的終結,此後的David 將會以全新的自我活下去。
作為異形前傳系列的真正主角,David被人類所創造,但他不滿足於成為一個「服侍」創造者的傀儡,漸漸的發展出想要取代人類的野心。關於David心態變化的過程屬於前作「普羅米修斯」的劇情,在這裡就不贅述了,總之一句話就是在「普羅米修斯」中,生化人David發現脆弱的人類所追求的早已是自己擁有的東西(智慧、永生),他對人類的敬畏羨慕的感情轉變為了鄙夷和輕蔑,而人類最後的「特權」創造生命,也是David挑戰人類的最後一環,在此次的「契約」中可以預見到也將被攻克。總結一下,上述這段帶有序曲性質的劇情實際上已經向觀眾講述出了「契約」所要探討的主要命題和劇本構架,那就是:「毀滅和創造」。
有了大的框架,接下來最關鍵的地方就是如何用劇情把這些母題闡述出來,基本上「契約」的劇情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部份,第一部份是船員未遇到David之前的探索;在第二部份中船員和David共處在外星遺蹟之中;最後一部份是倖存者逃離外星球。其實從這個劇情節奏上看,如果你熟悉異形系列,可以發現三部份正好可以對應「普羅米修斯」、「異形1」和「異形2」的主要事件,從電影最終的完成度上看,我給第一部份打8分、第二部份6分,第三部份5分。
第一部份的劇情能給出8分的原因主要在於,從契約號在太空中以頗具想像力和硬科幻設計的方式充電開始,電影的戲劇衝突和突發事件不斷產生,情節非常緊湊和激動人心,特別是來到神秘的行星之後,兵分兩路的考察隊分別都有隊員感染了病毒,並且以極其殘忍的方式誕生出新的異形動物neomorph,這段可謂是從視覺效果到恐怖血腥元素以及科技感都能很好平衡,幾乎是全片最精彩的一部份。
但從第二部份,也就是倖存的船員被David引向外星遺蹟開始,劇情的節奏開始變得快而潦草。以往異形系列讓人津津樂道的一點是,主演們利用故事發生的場景,周邊的地形去解決問題。比如異形1里Ripley最後將異形射出逃生艙的機智,以及異形2中大段大段的士兵和異形群交鋒化險為夷的精彩設計,簡而言之異形系列的場景不僅僅是擺設,都有為劇情服務的作用在裡面。然而這一次,神秘莊嚴,又自帶密閉求生屬性的外星廟宇本來有機會延續這一風格,既可以顯示出主角一行人的機智勇敢,也可以順便給觀眾一個窺視工程師文明的機會,可是這樣一箭雙鵰的設計我們並沒有看到。我們看到的只是船員們一個又一個的單獨行動然後被殘殺的情節。
即便這樣我仍然還給出6分的原因是因為,這是「普羅米修斯」的粉絲在本片中距離上一部最近的「地方」。在這一部份的劇情中給我們大致了解到,David由於某種原因,在來到工程師的星球後,釋放了「普」中我們看到過的裝在瓦罐內的黑水(病毒源),這些黑水在高空霧化後落到地面殺死了這座工程師城市中的居民,之後經過十年的時間,被病源污染的星球上所有活著的生命都消失了。而和David同行的Shaw博士也已經死亡,片中有一段關於Shaw屍體的特寫,場面非常殘忍。至於Shaw是如何死亡的,片中沒有交代,我們只能隱約的猜測她的死亡和David正在進行的「創造」活動有關。那麼問題來了,David到底創造了什麼呢?
答案很多朋友已經猜到了,他創造了一種異形生物。需要交代清楚一點是,從普羅米修斯中工程師遺蹟的壁畫裡我們可以了解到,工程師在很早以前就和異形類生物發生交集,所以David並非原創了異形,他經過學習工程師們的科技和歷史,認為自己也掌握了創造生命的權力,這也是我在前面提到的,電影「創造」的母題在這裡得以完成。在David的試驗室裡,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解剖圖掛在牆上,仔細看可以發現這些圖中有工程師,還有甲蟲、蜈蚣、魚和骨螺,相信這些動物和異形的創造有某種關係(非常可能是黑水病毒源和這些生物感染後的結果),不過最令人浮想聯翩可能是,這些不大可能是David從地球帶過來的生物,會不會是工程師們當年帶到地球去的呢?當然創造的不僅是生命,還有藝術,David的吹笛子和繪畫的才能顯示出他幾乎與人類無差的情感特徵。
電影的最後一部份,我只能給出5分,是由於從第二部份出現的劇情節奏過快而且敷衍的情況在這部份里越加嚴重。以往異形系列總是詳細敘述在危急時刻人類(主角)解決問題的過程和能力,比如異形1里Ripley和船員詳細的制定用火焰驅趕異形的戰術,更別說異形2里Ripley和士兵們制定的封鎖異形的戰術以及拯救小女孩的過程,但是這部里幾乎沒有解決問題的過程,基本上都是給出一個problem,一個trouble,然後馬上被主角化解。比如,最後在契約號上發現了異形,主角們沒有經過思考立刻執行了作戰計劃,使得一切都顯得太過簡單,失去了激動人心的過程。
其實從劇情結構上看,電影的三部份每一部都足夠拍攝一部完整的電影了,但是將三部份融在一部2小時的電影中,劇情幾乎無可避免的產生了失誤(還有更大的可能是上映版本最終剪掉了不少內容)。所以「契約」在劇情上的失控並不是因為它拋棄了「普羅米修斯」的路線或者沒有很好的解答「普羅米修斯」留下的懸而未決的疑問,而是契約號這條主線沒有講好,沒能達到觀眾對於異形恐怖動作類型片的期待值。(關於劇情合理性的討論補充在最後面)
雖然從劇情高度,「契約」註定是無法和異形系列的傑作們媲美了,但是如果認真挖掘,可以看到很多致敬前輩影片的地方。比如桌上的擺動的小鳥筆架,位置信號的發射頻率,還有痛失親人的女主角Daniels坐在全息投影的樹林前的畫面等等,相信隨著影片大規模上映,還可以找到更多彩蛋。其實這讓我想到了,觀眾熱愛這個系列的原因,是這些電影中有著永遠挖掘不完的細節,永遠有可以讓人猜測的懸念,以及永遠值得期待的下一部的故事。即便「異形:契約」遠遠談不上完美,但是至少在Ridley Scott華麗而又肅穆的美術世界下,我們又有了一次在太空中大開眼界的機會,與此相比劇情上的「不合理」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契約」里大部份演員的表演都是合格的完成了任務,這一次Michael Fassbender一人分飾兩角,不乏頂級表演的時刻出現。讓人頗為印象深刻是David和契約號上的生化人華特的表情、氣質和眼神的自由轉換,信服感十足。而David注視著異形誕生的特寫我個人覺得可以算是神級表演了,相信這也是David第一次親眼看到異形誕生,配上「Chest Burster」悠揚神聖的配樂,完全是全片的最大高潮。
另一位主角Katherine Waterson(飾演Daniels)的表演也同樣不乏亮點,出色的接過了這一部的女權大旗,可惜由於劇情細節的缺失使得Daniels這個角色本身的可挖掘的深度有限,算是「契約」中的不小的遺憾,但我們同時應該看到,Daniels與Ripley和Shaw在定位上的差別還是比較明顯的。Ripley經常是一個人在戰鬥,她和身邊的人相互尊重但也總是保持著距離感,Shaw更像是生活在她和丈夫的二人世界之中,而Daniels的性格相比前兩位更具親和力,也讓「契約」的群戲擁有大家庭的感覺。仍然存活的Daniels說不定會在下一部作品得到進一步展現的機會。
導演Ridley Scott曾在一個採訪中被問到,是否有意識的在「異形」第一部里植入如此多的暗喻元素,雷導回答說他只是想嚇人而已。但是科幻電影真正的魅力糾正於此,在無意識的原始創作里,人們可以挖掘出無限的樂趣和想像空間,從這個意義上講,「異形:契約」雖有缺陷,仍就是一部值得反覆觀看的精彩電影。
80/100
資料:「異形:契約」拍攝地
1 棚拍地點是20世紀福克斯澳洲影城Fox Studios Australia,影城於1998年5月設立,距離雪梨市中心15分鐘車程,擁有8個攝影棚,著名的電影「駭客任務」、「不可能的任務2」、「星球大戰2/3」等都是在這裡拍攝的;https://en.wikipedia.org/wiki/Fox_Studios_Australia
2主要的外景拍攝在紐西蘭峽灣國家公園米爾福德灣邁特峰 Fiordland National Park,這是紐西蘭最大的國家公園,公園內三分之二的地區都覆蓋著原始的山毛櫸和羅漢松森林,風景優美人跡罕至,濕地水域的表面平靜的猶如明鏡一般,是拍攝外星題材很好的取景地。
3 澳洲新南威爾斯雪梨Potts山 Potts Hill, Sydney,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電影「瘋狂的麥克斯4」也曾在這裡取景。
補充說明:
登上陌生星球的船員居然不知道穿防護服或者佩戴隔離頭盔?
在「契約」的原版小說中,生化人華特在船員登陸前已經獨自在星球上進行了各類分析,並且得出結論這顆行星上沒有任何病原和有害物質,這也是為什麼電影中先後遭受孢子感染的船員雖然看到噴出的物質,但缺乏警惕的一部份原因。第一個被破背的Ledward在看到孢子時想起了華特的話「根據病理學檢查報告,這個外星世界沒有什麼令人擔心的東西。」
這一部份內容很遺憾沒有出現在電影的公映版中,根據Ridley Scott最近的採訪,公映版比第一版少了大約20分鐘的內容,所以「契約」是否又像「普羅米修斯」那樣減去了一些本能夠使劇情更合理的內容,我們在導演剪輯版上市前暫時不得而知了。
「契約」中異形生長速度快的驚人,和以往的設定不同?
原版小說對此也進行了說明,這是由於David在試驗中無意中觸發了一種「高級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異形生物將會瘋狂的加速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