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eeves 評論於 2014-05-19 21:39:39
其實人的職業生涯的成就圖形都是波浪形的,有波峰有波谷,人一過巔峰在想往回找,再想奮發圖強的拚搏終究難以力挽狂瀾,剩下的只是一點點波瀾而已。回到電影可以看出演員表演很賣力,各種技術,手法,語言甚至說細節....
4人有用
肥嘟嘟左衛門 評論於 2015-06-30 23:05:12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一個被時代拆散的家。這種二三十年前的中國人的故事,張藝謀再拿手不過了。大字報,與時俱進的宣傳欄,老式單元房,街道,公用電話,家裡的各種櫃子,鍋碗瓢盆杯子自行車,沙發的蕾絲靠背墊,這....
4人有用
達西先生 評論於 2014-05-17 07:59:32
在紛繁而又喧鬧的商業片戰場,能有這樣一部溫情的電影,讓人心裡真舒坦。在電影中能有以文革為背景的情形也實屬是一件進步之事。著實也讓人反思了文革....
3人有用
江上丈人 評論於 2014-05-27 21:01:26
因母親想看《歸來》,先去打了前站。電影看得很壓抑。除了陳道明糾正張嘉譯法語發音那裡,場內響起了會心的笑聲,其他時候幾乎一片默然。所謂的歸來,恐怕不只是親人的返回,還有被那個時代浪擲的優雅與從容。譬如相....
3人有用
念昭 評論於 2014-05-23 09:40:10
一年多以前,我在百講二層一個人看完了國語配音版的《一次別離》,散場的時候一個人坐著悶悶地哭了會兒,然後趕去12·9排練。那天是我生日,原本答應陪我一起看電影的同學臨時有事,沒來。後來,不管看哪種讓人心....
3人有用
吉子 評論於 2014-05-17 08:38:59
剛看完一部電影歸來,電影的名字也叫《歸來》。簡單的說,整個感覺就像相了一場親。在相親前,通過介紹人描述和自己對對方父....
3人有用
Mafmark 評論於 2014-05-25 07:13:29
全片印象最深的是這個法語詞,Déjà vu——似曾相識。科學上講,似曾相識是建立在錯誤的記憶之上的。電影也給了我這種感覺,因為之前我特意讀了原著。對比原著,改動很大。電影只保留了小說中女主人公失憶的故....
3人有用
飛翔的螞蟻君 評論於 2014-05-19 07:53:42
總有些人說他不喜歡這部戲的結局,我卻喜歡得緊。倘若馮婉瑜病癒,與陸焉識相擁而泣,配上煽情的音樂和兩位主角絕對有張力的演技,淚水大顆大顆滑落的特寫,這部電影就不會像現在這樣,給我如哏在喉的感動。就像一位....
3人有用
ss 評論於 2014-06-02 22:56:49
臥槽不知道是我三觀不正還是什麼的 這電影tm哭點在哪?全程磨磨唧唧都是尿點,也就前十分鐘還能看些。後面的哪怕去逛個街回來都能繼續接著看。反正我是沒有被感動到。不是我不了解白頭到老的愛情,而是這部片實在....
3人有用
Aramis 評論於 2014-06-03 22:47:13
(全程劇透,慎入)文革是所有中國人心中的痛。那是充滿條框與做作,自欺欺人的年代。以信仰的名義,它綁架了人們的是非觀念,給無差別的人分出三六九等。階級,出身,政治成份……在如今看來,迂腐得近乎無理取鬧。....
3人有用
桃紅圍裙 評論於 2014-05-18 08:00:26
昨晚,我和朋友在西安的電影院裡看《歸來》。 左邊廂,朱朱一邊擤鼻涕,一邊給我和梁了扔面巾紙:「夠不?夠不?」右邊廂,老男人王歪飛速在眼睛上揉搓兩下,怕被我看見。散場燈光亮起,朱朱的紙團最多....
3人有用
時越松子 評論於 2014-05-21 06:11:29
之前在豆瓣上看到「和菜頭」對嚴歌苓的原著評價不高,說她對文革描述不夠寫實。而且原著背景在上海,電影搬到北方了,味道也不對。我沒看原著,不太喜歡嚴歌苓,看訪談節目給我一種冷漠苦情和神經質的印象。看電....
3人有用
楊四月 評論於 2014-05-25 05:08:03
張藝謀終於放下了他對色彩的執念,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儘管明知任何改編自小說的電影都免不了被拿來與原著比較,也許聰明的做法是不要看原著,不帶任何先入的主觀期待把自己交給導演,接受他的故事版本。但那需要....
3人有用
半半貝 評論於 2014-06-12 21:51:35
《歸來》講述的,並不是戲劇意義上的,完整的故事。完整的故事,依靠環環相套的大小衝突,演變、升級,推動劇情,在這個過程中,人物的性格會得到發展。那《歸來》呢?《歸來》的情節,非常的簡單,概括成文字,一百....
3人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