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人鬼情--Woman Demon Human

人·鬼·情/人鬼情/Woman-Demon-Human

7.1 / 146人    USA:108分鐘

導演: 黃蜀芹
演員: 徐守莉 李保田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寧波

2005-08-29 07:24:12

關於人鬼情的一些想法


《人鬼情》講的是性別認同,我想看很久,最近在電視和碟上分別看了兩遍。應該說,它明顯是個絕好的文本分析對象。不過這電影在很多問題上,說不清道不明。早幾年的《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在性別「認證」這一方面,倒比它要真切得多。

人鬼情的優勢,在於它敏銳地觸摸到了關於性別意識的許多問題。一直拍到秋芸文革後成名之前,都有一股積蓄著的力量。可惜這種能力似乎先天有不足之處,表達上障礙重重,給人感覺是萬事俱備,死活欠缺一點推動力,我們有所感而不能被感動。小秋芸看到稻草垛下母親和人偷情,受了驚嚇跑出來,又尖叫。這裡表達的不太自然。事後,秋芸又在戲班裡疑神疑鬼,尋找她在稻草垛看到的那個光頭。隨後母親和她親身父親私奔,秋芸成為笑柄。自始至終,秋芸都在異常清醒和自覺的情形下,成為「品行不端」的母親的犧牲品。和她青梅竹馬的小哥哥在她遭到眾人嘲笑時,也膽怯地投向嘲弄她的陣營。秋芸此時(童年)彷彿就已認清了人世的險惡。這種表現,在我看來未免太簡單太合乎邏輯了。

拿人鬼情和被愛情遺忘的角落中荒妹的驚懼自閉相比,就可以看出,人鬼情太急於要將前因後果自圓其說,並且上升到理性的層面上去反思或批判,反而不如老老實實講故事的後者更渾然,更真切。荒妹的不苟言笑,甚至她母親的不近人情都能讓我真實地感受到那種閉塞生活中的無奈和痛苦。秋芸卻沒有。

母親在秋芸的世界裡很早就缺席了,父親的評價是女戲子要不就受人欺負,要不就變了形,象母親那樣。這意思似乎是對秋芸來說,她只能認命。於是秋芸立志要演男角。在這個過程中,情竇初開,與張老師的默契和知心,一直到分手,故事發展的似乎很合理,可都不能讓人體會到秋芸內心的震盪。倒是裴艷玲扮演的鍾馗讓人大開眼界。作為知音和理想中的人物,鍾馗的出現是解決問題的一個絕好的道具,一種女人生為女人的無奈之情得到了盡情的抒發。

文革之後的部份感覺和前邊的故事全搭不上,力量(儘管表達上有問題)消失了,幾乎變成畫蛇添足。這在電影中表現為秋芸的放棄:謠言是她所無法抵禦的,人間的魑魅魍魎太多,她最後只關心一件事情,就是鍾妹出嫁。最做作的就是酒醉之下秋芸同父親的交心:「他們說他們的什麼當代神話,人間奇蹟,我呀,我演我自己的。」

人鬼情是根據裴艷玲的真實經歷改編的,好像母親跟人跑了,父親其實是養父這些都是真事。裴艷玲的行當是武生和老生,她看上去就很男生相,不像電影裡的秋芸,還算個好看的女生。也不像其他一些美色當道的女小生。裴的恩師郭景春據說是位貌不驚人的老頭,也遠沒有電影中的張老師漂亮。不過張老師為了秋芸而被調回縣城的故事卻是郭的經歷。裴和郭景春九十年代終於走到了一起,好像還是被「風言風語」促成的婚事。

不知為何,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往往反而讓人感覺不夠貼切。舞台姐妹如果說是由於時代風潮的原因,自覺地加入了更多的左的因素(謝晉的電影一般都很很好看,但他是典型的黨代表,又紅又專),人鬼情恐怕和導演對材料的取捨運用有直接關係。我總覺得,人鬼情固然是談80年代國產片時不能遺漏的一部,裴艷玲的真人真事恐怕比秋芸要精彩得多。她唱鍾馗簡直是盪氣迴腸,同時代的,恐怕沒人能唱出她的豪氣來——這就是個性。至於電影,也許黃蜀芹太知識分子氣了,而且是那種極世俗的知識分子氣質,不愛特立獨行、標榜個性。她和電影裡的秋芸太隔,秋芸的心情,可能她只能理解無法體會,或者無法表達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