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疾走考拉

2005-09-13 04:50:04

永不熄滅的藍色玫瑰


這部電影是我到豆瓣後搜索的第一個片子,它就像我生命裡的一個座標,即使今天我已不再鍾情於這類極端激烈的表達。但三年前她是我的最愛。影評也是那時寫下的,現在讀起來,恍若隔世。

----------------------------------------


對影片的喜愛有兩種,第一種客觀實在來自理性,導演的思想,手法,電影語言讓你讚賞,那是置身事外的清醒的共鳴.
   還有一種喜愛,影片彷彿魔鏡映照出你心靈深處,讓你沉醉於那片光影幻境不能自己,同時又引你重新認識自我以及現世,甚至不知不覺的更改了你的人生。
   於我,三十七度二屬於後者.
  
 
"我若不能崇拜你又如何愛你?"----愛情
   從此更加堅信,崇拜是愛情產生的源泉,它讓身心臣服,如陽光,某種致命的吸引;一旦你感覺到它的存在——耀眼眩目的光亮,生命於是變得義無反顧.
   那個爭吵的晚上,貝蒂偶然發現了查格的書稿,用了整整一夜讀完,
   清晨,查格問:"你真的喜歡嗎?"
   貝蒂說:"如果我著作了這書,我的生命就有了意義."
我把這視為貝蒂的愛情宣言。
如果說兩個人一開始的如膠似漆是因為孤獨的身體,從這一刻起,它們的愛情有了精神的質地.
   出走的路上,貝蒂衝著飛快掠過的天空和樹木一遍遍的喊著三個音節:熱帶馬(法語我愛你).聲音在空中迴響久久不散,也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記憶里.
後來兩人的愛情繼續昇華。兩個難忘的片斷作證。
一處在朋友家地下室的琴庫,查格隨意在鋼琴上奏起一段旋律,貝蒂坐在他對面,應聲和奏,兩串音符漸漸融為一體,在緩緩瀰漫的樂聲中,查格和貝蒂四目相對,久久凝視,相愛的目光措出一條視路,通向寧靜和永遠.肉體之愛昇華為精神之愛。
   另一處是當貝蒂得知自己並沒有懷孕,瘋狂的剪碎為嬰兒購置的小衣服,把晚飯的咖喱抹了一臉,呆呆的坐在餐桌旁.查格回家,看到醜陋駭人的貝蒂和剪碎的衣服明白了一切,他什麼也沒說,把顫抖的雙手伸進咖喱,也抹在自己臉上,仍然是四目相對,久久凝視,隨後,查理抽噎著把貝蒂抱在懷中,狂熱的吻中兩個人的淚水靜靜交匯.交匯的還有兩人的命運,從此生死與共。
   
   已經不再相信永遠的愛,倒不是悲觀。而是終於明了,愛情和任何美的、有生命的事物一樣,有生就有死,有開始就有結束。
於是愛情的圓滿要藉助不圓滿的愛情結局,一方的離去或永遠的分別,在記憶中達成想像的永恆。
再極端一些,當愛情到了極致,唯有死亡可以收容和延展.
影片最後貝蒂因為狂亂的精神病症自殘,後被醫生變成植物人.是查格化妝入院,親手結束了貝蒂的生命.
我的一個好朋友不能理解.怎麼能親手殺死自己的愛人?其實想一想,自由不羈的貝蒂被剝奪了思想的權利,已是生不如死,查格又被醫院禁止接近貝蒂,他怎麼能讓她在冰冷無情的地方獨自孤單一人?
查格消失了身體的貝蒂,為了徹底帶走精神的貝蒂。其實兩人的思想,精神與靈魂早已相知相契如一人。
查格掩人耳目化裝成女人,當他走出醫院的時候,彷彿能看到,那身著女裝哭泣的背影既是查格,也是貝蒂,他們已融為一體,永遠不會分離.
    

"貝蒂好像脫韁野馬,越牆企立,她以為是草原,其實是牲畜欄."----自由
  
  貝蒂無疑是自由的精靈,狂野不羈,率性奔放,除了她自己的心靈,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能約束她的行為。
她為善良的老人油漆房間,不計報酬,但是當他知道一切都是那個胖老闆的陰謀----讓查格答應油漆整個海灘上百的木屋,換取留下貝蒂同住----貝蒂憤怒的把油漆潑在老闆車上,大罵著離去.
  她發現了查格的書稿,一相情願的認定查格應該是作家而非汽車修理工,她一把火燒了房子,逼著兩人遠走巴黎.到這裡我們的心情都是高昂快樂的。
  等到看著貝蒂屢次在極端憤怒的狀態下傷害了別人,看著她與查格吵架後流著血哭泣著在大街上狂奔,我開始隱隱預感到了她悲劇的命運——一個生命極度張揚後不能避免要呈現的慘烈一面.
與貝蒂相比,查格則比較現實,他善良,真誠,才華橫溢,明晰社會規則,不敢越矩.渴望自由又心有顧及,就像我們中的大多數.
貝蒂死去,查格帶著貝蒂的回憶和愛繼續活著,只是這時查格的心靈已被貝蒂引領和改變。螢幕前的我們,也隨著查格對貝蒂的愛一點點深切,不能自禁的喜歡上貝蒂,被她的精神引領和感染.
  但是貝蒂的自由註定無法為這個世界相容,想起另一部喜歡的片子"逍遙騎士",裡面有這樣的話,"每個人都堅定的宣稱他們崇尚自由,而當一個真正自由的個體出現在人們面前,他們卻害怕了,要拼命消滅他."
  導演選擇了瘋狂,讓貝蒂自己消滅自己,也許這是一種悲觀,告訴我們現在的社會,真正的自由,或者哪怕是真正自由的企圖,只能合理的存在於瘋狂里,而且最終導致的是死亡.不過換個角度理解,這個世界沒有人能摧毀貝蒂,能消滅她的只有她自己.
  想起"百萬美元酒店"還有"第八天",在這些於社會而言不正常的人們——白痴,弱智,瘋子身上,卻體現著人類最寶貴的精神與情感, 善良,純潔,愛,真誠,自由.那些所謂的"不正常",恰恰是這些美好的情感在他們身上極致的表現.但是污濁的現實不能接納他們,湯湯,貝蒂,第八天,最終都離開了人世,做回天使.他們本是天使.
  

 "你看外面的報紙碎片,隨風飄揚,今天吹來北方的,明天吹來南方的,兩者都是屁話連篇,我們則夾處中間."
                                   ----生活

   說法國電影常常過於浪漫脫離生活,不過從這部片子裡,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活的質地。
   首先片中的裸體自然明朗。包括查格和貝蒂的做愛,沒有擅情的切換和曖昧的音樂營造緊張氣氛,一切都那麼自然和生活一樣。所以我討厭說它是情色電影。這裡明明沒有色,只有情。不是擅情是真情。
片中還有許多對白直接探討生活的意義.比如查格借說報紙描述媒體聲音的虛偽和人們的無所適從;比如艾迪一邊整理去世母親的照片一邊感嘆生活不過是拍完出生照、結婚照、遺像三張照片.
   還有一些生動的細節:艾迪得知母親病逝,傷心欲絕,立刻穿衣準備回家參加葬禮,艾迪的女友還有查格和貝蒂陪伴左右,悲傷的氣氛籠罩著房間.忽然大家發現艾迪沒有純黑領帶,帶的還是他平日那條上面繡有裸女的黑領帶,使勁憋著笑。這時艾迪的自動報時手錶又突然響起高亢的進行曲音樂,三個人再忍不住大笑起來.
    還有查格與貝蒂訣別時的女妝,走路時難看至極的狼狽樣,讓我在一臉淚水的時候還是露出笑容。
    微笑的一刻彷彿頓悟,在最幸福的巔峰潛伏著悲劇,而當悲傷席捲你時,旁邊卻也閃現著可以微笑的火花.絕境處的幽默.淚水深處的微笑,這才是生活的真諦吧.
    影片描述的是幾個極普通的勞動者,汽車修理工,女服務生,食品店小老闆,他們愛著,工作著,生活著.真誠實在.他們不是小資,卻比小資更加浪漫。
   要知道行為的浪漫只是表面的波瀾,真正的浪漫是靈魂的浪漫,那是一種創造的力量,來自於對生活的熱愛與激情。於是苦中有了樂,沙漠深處藏著甘泉,天堂可以平地而起.
   影片裡還有許多很寫意的地方渲染生活之美,海邊老人的薩克斯曲,夢幻般的旋轉木馬,純美的油漆顏色,還有動人之極的配樂.....
   最後不能不提一個小小的插曲,查格送貨超速行駛,被警察攔截,聽查格說是因為知道自己要當父親激動所至,警察的眼神頓時變得溫柔,鬆開領帶哼起了歌,順利放行。在碩大的夕陽映襯下,一輛巨型卡車,載著一架小小的鋼琴,飛馳在晚霞的餘暉里,音樂響起,路邊剪影樣的人們揮手致意,這是片中最寫意的一段畫面.異常動人。
   
  
 
"我不是在寫作,我在思考"
              ----藍色的尾聲
     
   查格的書出版,貝蒂的理想終於成真,查格也開始新的寫作.這本書是屬於他們兩個人的,深夜,一隻貓精靈一樣跳到他身邊.陪伴查格......

影片的一頭一尾都用純粹的藍色,在歌德的色彩論里,藍色是最複雜的顏色,是蠱惑與寧靜的綜合體,就像沉靜的凝視下激情的暗流波濤洶湧,
藍色也是自由的顏色,世界上最能代表自由的元素——天空和大海都選擇了她。
藍色還是血管的顏色。血液在其中流淌,營造生命的溫度,三十七度二,是早晨醒來勃發的生機,戀人溫暖的體溫.
   藍色就是貝蒂的顏色。
  


可能還是沒法說清這部電影的魅力,然而,肆虐的激情終於得有個去向,當文字在螢幕上蔓延,定格的不只是時間.這朵來自巴黎的藍色玫瑰,會永遠在我心底盛開。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