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thethe

2005-09-17 18:58:59

我不希望在死時沒有生活。


 

死亡詩社說開去

一個少年的人生該如何度過,才可以成為生活?恐怕沒人知道。這不是物理實驗,同樣條件下,還能重新來過。seize the day?還是沿著那條父母既定的道路走下去?選A的時候,有誰能真的保證那是該度過的人生嗎?

當試圖討論人生這種終極問題時,其實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不可能找到答案的怪圈。什麼才是該度過的?錢嗎?征服世界嗎?或是安逸的生活,子孫滿堂?不論哪個答案,卻都有一個同樣的主題——那就是幸福、舒服、勝利或者任何我們認為是好的東西。但我們能不能繼續問下去,幸福應該成為一個目標嗎?是不是痛苦的人生也值得嘗試?是不是露宿街頭也是種生活?從來沒人試圖以此為目標,卻也從來沒人因為錯失了這樣的經歷而感到失落。

所謂幸福,或許僅僅是被教化的標準吧。不能否認,之所以有這樣的標準,應該是幾千年人類無數的失敗或成功的經歷里總結出來的吧。因為這樣一個目標,可以讓世界更有序的運轉,可以讓人類更好的發展生息。但接下來的問題又是: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人類這個族群的本性?如果我們依舊想吃就吃,有慾望就做,這個答案便是正確的了。但是可悲的是,人類有了思想。便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控制自己的行為。從此,動物的規則便不再適合我們。但我們還懶惰的以動物的目標活著。

曾經被一個喝醉的父親質問:你知道你爸爸這麼辛苦是為了誰嗎?我當然知道標準答案。但我不想回答,因為我從來沒有理解過這道複雜的問題。於是反問,你辛苦是為了誰呢?答為了我的兒子,可以看見,他是真心這麼說的。我沒再說什麼,因為不想讓在座的父親難堪。但努力為自己孩子更好生活的父親,甚至為這個目標辛苦一生的父親,有想過為什麼嗎?因為如果自己不努力,後代便要受苦?那為什麼要有後代呢?因為他的父輩便是這麼過的,而以?因為一個不明的原因(姑且認為是繁衍後代吧)製造了孩子,然後再為這個自己都不知道為何而來的任務,努力一生,甚至從自己是孩子的時候就開始努力。

很多人說,生活是苦的,但還是選擇了讓另一個生命來這個塵世受苦。如果真的靠自己選擇自己的人生,應該會有不少人選擇荒誕吧,如果荒誕,應該會有少些人過來受苦吧。應該會有人擔心人類越來越少直至消失吧,但那又怎麼樣呢?每個人都經歷了自己的人生,再沒有人來這個好的或壞的世界來受苦或拿把金鑰匙。每個人都生活過了。之後不再有人,不再有人討論人生這個無聊的沒有答案的問題,有什麼不好嗎?沒有吧。

何況,誰會說那樣會差些呢?從來不可持續發展計劃生育的斑馬會更幸福嗎?大熊貓回為自己的滅絕而擔心嗎?他們幸福嗎?他們不幸嗎?他們在乎嗎?只有人才會擔心這個吧。

 

當尼爾用一顆子彈找到了通往解脫的路時,我應該悲傷嗎?或許他已經找到了seize the day的真諦,找到了自己真該抓住的東西了。或許他在某個地方嘲笑為他悲傷的同伴了吧,那群努力反抗,卻沒有發現這條路的同伴吧,或許該羨慕他吧。或許吧。

之後討論的問題,當然是誰該為他的死負責,校方?基廷?父母?還是「勇敢」的自己?

確實,當讓我這樣一個青年去思考該去做什麼時,多半是「危險」的,上面的大片噫語大概能說明什麼吧,呵呵。當威爾頓學院在既定的「成功」的教育模式下走過了近百年之後,在尼爾已經被束縛了那麼久,對既定的道路從來沒有懷疑的時候,基廷的出現便是錯的。他想散播自由的種子,卻沒有自由的土壤。帶來的必定是壓迫與反抗。當子彈出膛時,這早已不是有關自由的故事,僅僅是不該同時出現的兩種世界觀碰撞而已,任哪個單獨出現,都可以成就一個人生,唯獨合力是危險的。

事實上這樣一群少年,僅僅在追求的是反對常規的意見罷了,他們找到了偶像,便像尊從從前的規定一樣,走上了另外一條路。當最後托德們站上桌子之後,第二個站上桌子,第三個站上桌子,當快半數站上桌子之後,下一個人,還會是因為信仰而起立嗎?坐在座位上的都是屈於校方的懦夫嗎?說不定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