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厄夜變奏曲--Dogville

狗镇/厄夜变奏曲/狗城

8 / 158,770人    178分鐘 | Australia:138分鐘 | Italy:135分鐘

導演: 拉斯馮提爾
編劇: 拉斯馮提爾
演員: 妮可基嫚 哈莉葉安德森 洛琳白考兒 尚馬巴克爾 保羅巴特尼 詹姆斯肯恩 傑洛米戴維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旭斌游影志

2005-10-03 07:38:28

善良,只是人性中的一紙契約——丹麥電影《狗鎮》


一、前言
觀看了拉斯·馮·特里爾(Lans Von Trier)的《黑暗中的舞者》和《歐羅巴》不久,算是對他的電影主張和攝影藝術有了一點了解。在看他的最新作品《狗鎮》的時候自覺會能夠多一點超脫。畢竟,《黑暗中的舞者》和《歐羅巴》在他的「良心三部曲」和「歐洲三部曲」,都算是具有代表性的。可是,他的電影沒有例外,《狗鎮》還是讓我很快地忽略了他別出心裁的舞台劇形式而更著力關注他的情節,儘管情節還是需要舞台對白的諸多補充。作為新電影表現藝術形式的一種嘗試,導演確實做到了別出心裁,我相信我的這篇小文會言不盡意,不過也算是個人觀影的一點碎語吧。畢竟,接近三個多小時的電影能夠讓我沉浸兩回本身就意味著它的不平凡。

二、善惡實驗場
對人性的關懷探討始終是拉斯·馮·特里爾(Lans Von Trier)電影中表現的主題,本片更是在探討人性善惡的分歧達到了一種酣暢淋漓的極至快感。「越墮落,越快樂」,人性善惡的對比在這部濃縮世界的片中被放大,我的眼睛在觀看的同時幾乎會產生在顯微鏡下觀看線形蟲扭動的錯覺。在《狗鎮》裡,善只是人類靈魂深處的一種契約行為而已,它註定需要簽約雙方的遵守細節規定和違約責任的處罰條例。而狗鎮,就是兩種力量的實驗室,一方面是托姆·愛迪生需要證明的人性善良的願望,一方面是格蕾絲需要去接受的人性惡的現實,而較量的雙方就是導演精心設計的這個獨特的小城鎮。它叫狗鎮,儘管只有一條叫莫伊斯的狗;它是個閉塞的小鎮,儘管生活艱辛,可是生活還是一樣要繼續;它有著很少的居民,他們有著簡單的工作和微薄的收入,這點收入甚至不足以維持美國人一直為之驕傲和自豪的民主。他們簡稱這個小城是一個「團體」,他們有著很好的習慣,就是會全體開會對某件事情進行表決。儘管每個人生活的態度和對待小鎮的看法不同,不過,他們依舊生活在一起。事情的變化是發生在特蕾絲來到這個小鎮之後……

就像前面說過的,影片一開始我就已經驚詫於導演的大膽,那是一個舞台而已:粉筆畫的房子,沒有牆壁,甚至連門也沒有,一切房子的擺設全部精簡到了極至,屏棄多餘的道具一直是特里爾的電影主張之一。而導演對於影片的安排也採用古典戲劇的結構,分成序曲和九個章節,每個章節有著清晰的主題並且互相依存,分別是以格蕾絲的出場後小鎮居民的開會作為分割章節的聯繫。下面我先就電影兩位主要人物做簡單介紹:

格蕾絲:黑幫老大的女兒,她有著美麗的外貌和善良的內心世界,正如她的父親所說的,她具有崇高的道德標準要求,這點可以從電影中兩件事情看出。第一次是她在逃到小鎮上的那個夜晚在莫伊斯的狗舍里偷了那塊骨頭,為此她不停地湯姆面前自責,還有一點就是她對於愛情的期望和堅持也說明她有著良好的道德約束。對於人性,她始終懷著美好的期望,在進入小鎮並且得到小鎮上居民的收留後,她的一切作為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留在這個地方,「留下來」。在受到小鎮居民的不斷升級的打擊蹂躪時,她又有著一種近乎動物本能的忍受和生存意識,「一位慷慨的上帝賦予了她這種天賦:僅僅往前看」。她不願意接受父親提出的權利繼承,所以選擇出逃;可是,就是在她認為人性善的實驗室裡她受到了這幫看似善良實則如此醜惡的嘴臉。所以,這樣的轉變只不過是她實驗的一種結果而已,所以對於最後她坦然接受並且痛下殺手那也就非常容易理解。

托姆:小鎮上的哲學家,儘管他無所事事,可是他把研討人的靈魂和傳播善良看做自己的職業並樂此不疲。剛好在他需要證明小鎮團體的善良程度的時候上天適時地送給他一個他夢寐以求的禮物——格蕾絲,一個看似需要幫助的弱女子,需要他的愛心去拯救,再沒有比這個對他而言更有意義了,甚至他認為自己對格蕾絲的愛是對她的一種拯救。「就像蛛網裡的小蜘蛛一樣」,他自身的虛偽和醜惡一直有意無意的對格蕾絲實行強迫性的要求,儘管有著拯救和愛情這兩個冠冕堂皇的藉口。他始終沒有丟棄格蕾絲父親的名片是他明哲保身的一種自私,他藉口對格蕾絲的愛期望從肉體上達到佔有格蕾絲的目的,甚至在被格蕾絲識破後,是他提出將格蕾絲交出去以換得更為實際的好處都足以說明他的本質和這個城上的所有人一樣的醜惡。

三、善良是一種商業行為
簽定第一個合同是托姆為了證明善良而極力維護這個「樣品」的保留價值。在開會關於傳授善良與否的會議上,托姆認為留下格蕾絲是檢驗這個團體「對他人的愛」的最好時機,「我不是基於已經發生的事情,而是基於將要發生的事情。」。合同內容很簡單:時間,兩個星期;狗鎮所有人不出賣格蕾絲,而格蕾絲需要在每個家庭每天工作一個小時來換取這種他們需要為之承擔的危險成本;兩週後只要小鎮上有一個人不接受她她也就需要離開。起草人自然是托姆,正如他們所說的:賭局開始。而格蕾絲在小鎮中已經開始感受人性的光輝,「小鎮開始出現了一種微小變化的景像。」她和托姆同時得到了一個驗證實驗的機會,有關「容忍、共存、和諧和愛」的主題。

善良的高潮發生在兩週後的表決,格蕾絲回到自己的房間做好離開的準備,卻發現已經有很多人送來了禮物:托姆精心繪製的地圖、格洛麗亞的餡餅、傑森的小刀、瑪薩的聖經,甚至還有一美元現鈔。她甚至以為她終於體會到了人性的光輝和她存在的意義。而出乎所有人意外的是,小鎮上的居民全票通過了她的繼續居住的權利,甚至開始了一段極其快樂的時光。九個章節中的前四個終於順利,而轉折也已經開始,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導演選擇了美國的國慶日作為第五章節,這個日子是一條分水嶺,善惡的蛻變從這天開始。

第二個合同開始是警察貼佈告說明格蕾絲不僅僅只是失蹤,而是兩個星期前的搶劫嫌疑犯。儘管小鎮上所有人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可是,就需要承擔的風險而言,「沉默意味著犯罪」,從商業角度來講,他們意味著付出了更為高昂了,所以,合同規定了格蕾絲的補償措施為每天為每個家庭工作兩個小時。而對進行實驗的兩個人而言,他們依舊堅持認為「留下來就是優勝者」。儘管他們已經開始搖擺,格蕾絲甚至說自己願意接受一切,只要確認他們依舊讓她留下來,「避免一切毀於一旦」。可是噩夢開始……

查克以向警察告發作為威脅強姦了格蕾絲;本甚至在收了格蕾絲的十美元路費後依舊把告發作為手段提出以格蕾絲獻身為交換條件,「危險的貨物運輸價格更為昂貴,我們稱之為要價」,而最後,本還是把她帶回了小鎮;她承擔了托姆盜竊他父親十美元的罪名,被像牲口一樣地鎖起來,小鎮上的女人和孩子開始把對她的羞辱作為交換手段,而男人則在深夜的時候摸進她的房間。與前四章而言,後四章人性的醜惡和卑劣來地如此之快,讓格蕾絲殘存的對良知和善良的期盼隨著她唯一想珍惜的泥人摔成碎片。而托姆還依舊戴著善良的面具,期望能夠用另外一種虛偽達到佔有她的目的,結果卻在被她剝落之後惱羞成怒。人似乎如狗,變本加厲的索取算是一種本能,反射得如此強烈。

「我們可以教狗許多有用的東西,但是不能原諒他們每次的本能反應。」善良作為一種人性的契約行為最終得到證實,它原來只是一種假像,一個人的善良需要別人的更多付出作為回報,而當你終於有權利佔有合同條款有利條件的時候,似乎對弱者的踐踏就會成為一種自然行為。可是,「每個人都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你應該給他們這個機會」,格蕾絲的父親終於讓她明白了原來那種對人性善的期望和要求只不過是她內心一種「愚蠢的偏見」。狗自是狗性,「當它們貪婪地吃著他們的嘔吐物的時候,唯一阻止他們的做法就是鞭打」。既然善良只是一種契約,那麼當我有權利可以不去簽署的時候,那我就是放棄,既然民主也可以丟棄,那還有什麼不能丟棄。何況,格蕾絲明白,當她自己如果也是這個小鎮上的一員的時候,她的行為也該是一樣的……

舞台上十幾具屍體,車子慢慢地開走,突然,原來只是一個粉筆畫的狗圖變成了真狗,莫伊斯開始吠叫,夜晚似乎還有月光…………

四、「反擊美國」
拉斯·馮·特里爾(Lans Von Trier)對美國的嘲諷曾經得罪了不少電影公司,可是在這個名為《美國三部曲》的第一部,他依舊沒有絲毫企圖掩蓋他對美國社會的厭惡。電影的時代背景設置在美國的30年代、小鎮居民的對民主的放棄、人性的醜惡從美國國慶日開始、甚至片末不斷出現的美國礦工苦難生活的照片,所有的這些比在《黑暗中的舞者》中的暗喻做的更為明顯和徹底。在《黑暗中的舞者》中,BJORK的悲劇也是說明了弱小可是真誠的歐洲移民在美國所遭受的不公平的待遇。我想,我們該接受特里爾為共產黨員,以表彰他在反擊美國政治和文化做出的巨大貢獻了,呵呵,這是題外話,何況特里爾曾經公開宣佈他不是社會主義者,不過,這依然不能掩蓋他作品中對美國的抨擊。讓我們拭目以待他《美國三部曲》中的後兩部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