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父子迷情--Father And Son

父子迷情/父与子/FatherandSon

6.5 / 2,574人    France:83分鐘 (Cannes Film Festival) | Russia:97分鐘 | USA:82分鐘 (Wellspring DVD)

導演: 亞歷山大蘇古諾夫
演員: 安德烈薛提寧 亞列希尼穆斯赫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e frisson™

2005-11-21 09:06:33

The love That Crucifies


看索庫洛夫(A.Sokurov)的電影《父與子》。現實里美麗的里斯本幻化為軍港聖彼得堡,相依為命的父子也脫離了一種具象的刻畫而成為理想中的活物。父親是退役軍官,兒子是士官生。父親總是安撫從軾父暗示的噩夢中醒來的兒子。兒子的女友意識到自己的旁觀者身份決定離開,父親則永遠沉浸在喪妻的悲哀和戰爭的傷痛里。

論者都提到了電影中的性暗示,可是索庫洛夫拒不承認。我相信索庫洛夫是完全正確的。同性戀男子往往與母親有著非常強的認同和親近感並與父親疏遠,但異性戀男子與父親的關係會很分化。一個極端是無溝通,另一個就是完全的理解和體認。影片中的關係屬於後者。阿列克謝(兒子)用指頭觸摸父親的太陽穴,然後回頭丈量自己,髮膚受之父母的感恩之情就很瞭然。父親安慰噩夢中醒來的兒子,意識到噩夢也是兒子對父愛拒斥的表現,那種兩難的境地也是真實的。父愛在電影裡既是過度的保護和寵愛(阿列克謝在窗外做危險動作被父親當著朋友的面責打),也化身為責任感和期望(父親在軍校驕傲地觀看阿列克謝格鬥)。

我們都在這純粹的父子之愛中敗退,正如阿列克謝所說的那樣:A father's love crucifies. A loving son lets himself be crucified. 俄羅斯人深刻的基督教哲學居然從這裡浮出來,我只能讚嘆。神將自己的獨子耶穌獻出來救贖,而耶穌則從容地赴死。道成肉身的那一刻就是十字開始淌血。愛,不論親情愛情,都是佈滿了十字的(crisscrossed)。

父親認識到阿列克謝重要走出自己的生活,自己也會老去,死掉。阿列克謝也需要自己獨立的人格。可是相依為命的生活就是如此,這樣的愛是傷害愛者的。可是阿列克謝與父親是亘古的,他讓父親想起自己一生唯一愛過的女人,因為阿列克謝的面容是她的,這是血脈的親情。阿列克謝唯一感到安全的地方也是父愛。父親總覺得自己的肺有問題,軍醫學生阿列克謝每天拿著父親的胸透片研究。他們的生活就是這樣一個循環。阿列克謝在鄰居面前小孩氣地說:這是我的父親,我非常非常地愛他。最後的場景依然是睡夢中的父子。父親夢見的是雪,也即是死亡。

向死而生的父親和生命初始的兒子,如何夢下去?可以自己想像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