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面子--Saving Face

面子/爱·面子

7.4 / 13,441人    91分鐘 | USA:96分鐘 (San Francisco Asian American Film Festival) | Canada:97分鐘 | Argentina:97分鐘

導演: 伍思薇
編劇: 伍思薇
演員: 楊雅惠 陳沖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eighthday

2005-12-06 05:32:02

白巧克力與榛子--觀《Saving Face》


華裔導演Alice Wu的開山之作--浪漫輕喜劇《Saving Face》,像是一顆裹著白巧克力的榛子。白巧克力香濃柔滑乖巧,大幅提高了愣頭愣腦的榛子的受歡迎程度;榛子樸實堅硬倔強,也使人見人愛的白巧克力不流於輕浮。這部既娛樂感官又溫暖人心影片將於今天(5月27日)在紐約和洛杉磯公映,我樂觀其成。

不折不扣的三個女人一台戲:Wil(Michelle Krusiec飾--紐約城裡的外科醫生 / 年輕的華裔女同性戀),愛上了她老闆的女兒Vivian (Lynn Chen飾-- 紐約市芭蕾舞團的希望之星 / 又一個年輕的華裔女同性戀)。正當愛情的小苗開始發芽的時候,Wil的媽媽(陳沖飾--守寡多年 / 出沒於法拉盛髮廊和音像店 / 閑暇時練某功的華裔中年婦女)神秘懷孕,被外公逐出法拉盛,流落到Wil公寓門口的臺階上。一場貓與老鼠的探戈就這樣開始了。

沒有男主角的電影怎麼可能浪漫得了?Well,你看了就知道。這是一部非常「觀眾友好」的電影。從視覺上來講,攝影奇佳,剪輯流暢。就人物塑造而言,兩位年輕女士塑造的角色形象飽滿,讓人耳目一新。Michelle Krusiec的表演舉重若輕,讓觀眾忍俊不禁。歌劇演員出身的Lynn Chen甫一出場就卓爾不群,傾倒眾生。觀眾熟悉的陳沖雖然搞笑的時候稍顯僵硬,但展現徐娘半老猶存風韻還是遊刃有餘的,給點兒陽光就燦爛,給點兒鏡頭就發光。電影的配樂也非常出色,從蔡琴老歌到Bossa Nova,星羅棋布,搖曳生姿。對白土洋結合,但承轉自然,豪不生硬。紐約地區的華裔觀眾還能在影片中看到很多生活中的場景。笑料也很多。總而言之,這部電影賞心悅目到了一個再加多一絲甜就能變成一部chick flick的地步。幸而還有二女春光旖旎的纏綿戲慰籍男觀眾們的心靈。

《Saving Face》的情節容易讓人想起兩部電影:《喜宴》和《My Big Fat Greek Wedding》。但《Saving Face》在許多層面上都超越了這兩部電影。《My Big Fat Greek Wedding》就是一個大肥希臘chick flick,不足道哉。《喜宴》的毛病在於它充斥著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第一代台灣移民對於華人傳統文化的諷刺挖苦。《Saving Face》裡面也有一些關於華裔的陳詞濫調的老笑話。可是來自加州的第二代移民Alice Wu是在一種溫情的自嘲的敝帚自珍的氣氛里講述這些笑話的。這些陳詞濫調的目的不是為了引起文化衝突或者文化批判,而是想展示:華人社區中一些所謂的陋習在溫情的注視下也是可笑又可愛的。就像導演自己說的:「我對這個社群是很有感情的。」 《Saving Face》裡的衝突並非什麼文化碰撞,實乃超越種族的共同的人性所致。

榛子是什麼?榛子是同性戀和母女情。

我看過的同性戀題材的電影裡,《Saving Face》是最「見得光」的一部。同性戀題材的電影一般有三招:一是苦大仇深的控訴會,二是萬般委屈搏同情,三是同性性行為大科普。對於建立寬容同性戀的和諧社會這一宏偉目標,這三招都沒起到什麼積極的作用。《Saving Face》創建了第四招:糖衣炮彈借屍還魂。它借用了美國人民喜聞樂見的電影形式--浪漫輕喜劇,表達了一個美國人民諱莫如深的主題--華裔女同性戀。讓一個「見不得光」的主題頓時變得陽光燦爛,溫情脈脈,老少皆宜。值得發揚。

《Saving Face》裡的母女情表達得很貼切。看電影的時候不覺得,看完也沒什麼感覺,過了一天,又過了一天,突然我想起了自己的母親。女兒小的時候,母親盼著她長大成人獨立自主。有一天女兒真的長大成人獨立自主,便一把抓起母親,將之藏到古董鐘錶的報時器背後。從此母親就開始按照時針飛快行走,每天,每週,每月,每年,在女兒召見的時候忠實出現,時間一過就自行退場。女兒希望母親嚴格遵守時間表,決不在不該出現的時候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地方。女兒不再需要母親的關心,而母親卻依然需要付出關心。母親總像個孩子般管不住自己,抓住一切機會在所有方面以錯誤的方式給予女兒多餘的關心。直到有一天,女兒淚流滿面的時候,回身看到母親,才發現自己依然需要關心。

我是一個多月前在NYU的電影101欣賞課上看的這部電影。觀眾的反應相當熱烈。我們的老師是個?嗦的老頭兒 ,他把Alice Wu請到了現場,激動地說:「老朽行走江湖多年,閱人無數,像你這樣第一次拍電影就如此成功的,生平罕見啊!我預見你的電影事業將光輝燦爛!」

Alice Wu長的樸素大方,像個愛吃榛子的小松鼠,目光誠懇,說話單刀直入。她從小生長在舊金山一帶的華人社區,史丹福電腦碩士畢業後到西雅圖一家小公司當件工程師。工餘抑制不住文學創作的慾望,遂寫小說,寫著寫著變成了劇本。於是工餘到華大進修劇本寫作,課程結束的時候,老師對她說:「如果你真想拍這個電影,我願意當你的監製。但如果我是你,我會辭掉現在的工作,搬家到洛杉磯或者紐約,花五六年的時間系統學習如何拍電影。」於是1999年,Alice Wu來到了紐約,在布魯克林住下,開始在NYU學電影,課餘抓住一切機會給導演們打雜,從攝影、照明到剪輯、配音。5年之後誕生了這部電影。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