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屋頂上的提琴手--Fiddler on the Roof

屋顶上的小提琴手/屋顶上的提琴手/锦绣良缘

8 / 33,650人    181分鐘

導演: 諾曼傑維遜
編劇: Joseph Stein
演員: Topol Norma Crane Leonard Frey Molly Picon 保羅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週六我要休息

2005-12-15 07:38:45

為什麼名為:屋頂上的小提琴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先轉載一段, 我也不用費力去寫劇情梗概了。

 《Fiddler on the Roof》是根據阿列切姆的猶太文學作品改編的兩幕音樂劇。由傑瑞 Bock作曲,Sheldon Harnick作詞。由著名的傑羅姆.羅賓斯編舞。
   1964年在紐約首演,並多次獲得殊榮。1965年獲第十九屆東尼獎最佳音樂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編舞等七項大獎。1972年應該劇在百老匯演出時間最長而獲得第26屆東尼獎特別獎。91年獲最佳重演獎。而且由音樂劇改編的電影也在1971年獲得奧斯卡最佳音樂、攝影、音響獎。
 該劇中的靈魂人物是男主角泰維(電影版中的泰維由以色列演員Topol出演,他的表演非常吸引人)。他是一位養牛的東歐猶太人,他具有非常開明的思想,並深愛著他三個未出嫁的女兒。為了她們的幸福,他拒絕了富有的屠夫的求親,讓大女兒如願嫁給了青梅竹馬的窮裁縫;勇敢地破壞了傳統,讓二女兒和激進的大學生自由戀愛;甚至突破了心理上極大的矛盾,讓三女兒和俄羅斯族青年私奔。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慈愛父親。
 (看看,這劇情梗概寫得也不甚準確。泰維接受了屠夫的求親,不過在大女兒的要求下,同意女兒嫁給了自己的愛人;但是他不能接受三女兒嫁給異教徒,在影片最後,他們被趕出俄羅斯,三女兒前來道別,他說:MAY GOD BE WITH YOU. 而且泰維有五個女兒,而不是三個。泰維養了幾頭乳牛,平時給人們送牛奶維生。)

 

 看完影片我問,「為什麼叫屋頂上的小提琴手?」 老笨要我說我的答案。

 我想了想,說:一般我們腦海中的小提琴手都是在舞台上的,而這個片子的序幕是由屋頂上的小提琴手的琴聲伴隨著日出而揭開的。小提琴手出現的次數並不多,一次是泰維得知政府要針對他們猶太人進行一次示威(也就是打砸搶)。小提琴手出現了。一次是整個村莊的猶太人被趕出家園,當泰維在泥濘的道路上拉著自己的破車,跟著妻子和孩子。小提琴手出現了。我想,也許是說的我們每個人都是一位小提琴手,不論生活如何的窘迫,不論是輝煌的舞台,還是簡陋的屋頂,我們都應奏出自己的歌。泰維,一個貧窮的milkman, 一屋子的女兒,他卻幽默的唱出「If I were a rich man.」.

 過了一會兒,我想了想,還是不對。整部影片圍繞著傳統與變遷展開。影片一開場一段歡快的唱段就是「tradition」.當大女兒央求泰維同意她和窮裁縫的婚姻的時候,泰維左思右想的,質問「tradition」; 當二女兒告訴泰維她要和基輔來的大學生結婚時,泰維問「tradition」; 當三女兒和異教徒私自結婚後,泰維痛苦的說」 tradition」. 曾經維繫整個民族,和村莊的運作的TRADITION, 一次一次的遭受挑戰並被打破。而屋頂上的小提琴手,在拉琴的同時必須保持平衡。而泰維不斷的在傳統與轉變中被撕裂,他也不斷地在傳統與轉變中尋求平衡。事實上,泰維每次的思索過程就是尋求平衡的過程。 這也是影片中我最喜歡的安排。每當泰維在進行思想鬥爭的時候,導演將女兒與未婚夫用鏡頭泰維身後遠處,處理為兩個模糊的影子。泰維自言自語,不斷地用」 ON THE OTHER HAND」…來進行思維的轉折。 同時,好像東歐猶太人喜歡在屋頂拉小提琴,為什麼? TRADITION。 據說這已經成了一個像徵之一。 所以,我猜想,影片的名字就像徵著傳統與轉變之間人們的尋求平衡。 另一方面來說,事實上還有很多更大的外在因素站在這些生活在異國的猶太人們身後:革命,戰爭,沙皇對猶太人的迫害,黑死病。。。正如基輔來的大學生說的,世界並不遠。而所有一切巨大變化反映到泰維的生活中就是三個女兒的婚姻,和最後一擊:被迫離開家園。

 我並不喜歡音樂劇。覺得音樂劇囉嗦,矯情。可是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部音樂劇。劇中人用音樂來表達心聲的時候,音樂和劇情結合的是那麼的自然,如同從他們的心中流淌出來,天衣無縫。 另一方面,俄羅斯美麗寬廣的自然風光也為該片添上了砝碼。而與大多數好萊塢音樂劇不同的是,該片音樂和舞蹈有很多的民族元素,比如在小酒店的那一段猶太人和俄羅斯人們的狂歡,結婚時後的瓶子舞蹈. 這樣的民族元素給音樂和舞蹈加入了活潑潑的生命力,絕非在好萊塢佈景棚裡所能相比的。

 影片的主角泰維由以色列演員topol扮演。我只能說,我認為他的表演無懈可擊。雖然影片中一個窮人能夠表現出來的層面似乎並不多,他表現出來了。當屠夫求親的時候,他喜歡有錢,希望女兒能嫁給有錢人,應允了;他女兒央求他的時候,他是慈愛的父親,希望女兒幸福;當女兒要嫁給異教徒的時候,他痛苦萬分,不能違背自己的信仰;他有溫情的時候,問嫁給他二十五年的妻子「do you love me?」. 他還很狡猾,編了一個夢矇騙妻子讓她同意大女兒的婚姻。他樂天,幽默,他就是生活的小提琴手。 可惜那年他敗給了馬龍。白蘭度(「教父「)。其他演員的表演也很好,三個女兒,妻子,媒婆,屠夫。。。

 
 影片也絲毫不煽情。看了一篇影評,說煽情。我認為影片的分寸把握得非常好,我猜想導演腦子裡恐怕根本就沒有出現煽情的念頭。 真正優秀的導演不煽情,他們已經感動了自己。

 片子在個別地方稍嫌拖沓,但是整體節奏掌握的還是不錯的,畢竟是一部音樂劇。而且導演對於大環境的把握也很好,沒有過多的讓衝突進入日常生活,影響到整個片子的基調,卻給人留下了回味的餘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