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衣新娘--The Bride Wore Black

黑衣新娘/夺命佳人/TheBrideWoreBlack

7.2 / 10,151人    107分鐘

導演: 法蘭索瓦楚浮
編劇: Cornell Woolrich 法蘭索瓦楚浮
演員: 珍妮摩露 米歇布凱 尚克勞‧布萊利 Charles Denner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思考的貓

2005-12-19 16:08:15

憤怒的新娘


    在看《黑衣新娘》的過程中,我老是想起《追殺比爾》,兩部片子實在有太多相像之處。同樣的新娘復仇,同樣的逐一殺死仇人,同樣的不斷插入教堂婚禮的鏡頭,女主角同樣的在死亡筆記本上不斷的將仇人的名字劃上一橫。難道《追殺比爾》從這部特呂弗拍攝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電影中吸收了很多內容,看完此片後查了些資料,果然有不少人從《追殺比爾》上看到了《黑衣新娘》的影子,作為大師級導演,特呂弗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如果從細節看,這部片子中的復仇新娘的殺人手法顯然不如《追殺比爾》中的女殺手那麼專業,一個被好萊塢大片薰陶甚久的人是很難理解黑衣新娘那麼業餘的殺人手法為何會屢屢得手。但是,這部片子讓我看著還是感覺很好,不同於好萊塢的緊張刺激的快節奏,血腥逼真的殺人場面,這部影片具有法國電影傳統上的慢節奏的特點,既使講述的是一個復仇殺人的故事。故事的開始即以復仇鋪開,然後在片子將前因後果一一到來,而且中間屢有波折。首先,以婚禮上新郎遇害揭示一個新婚女子復仇的原因。接著當我在心中認為其「殺人有理」時,影片又一轉,原來事實上,新郎遇害不是一次謀殺,而是一次意外,讓我又對被復仇新娘殺死的人有些叫屈。但是緊接馬上揭示了新娘如烈火般仇恨產生的原因,她與新郎是兩小無猜的伴侶,本有那種情定一生的浪漫,她一直等待著成為新娘的一天,所以新婚丈夫的死讓她的彷彿失去了這個世界,所以將仇恨宣洩到了五個過失殺人後潛逃的男人身上,這又讓我對她產生了一絲同情。這些轉折雖然稱不上「跌宕起伏」,但是也層層揭示了一齣悲劇導出更大悲劇的原因。
    整部片子,我一直跟隨著這位復仇新娘的視線去目睹仇人逐一倒下,特呂弗在這五次復仇中,都以不同的手法子以表現。第一人之死顯得很直接,新娘直接將仇人從樓上推下,兩人之間甚至沒有過多對話,鏡頭緊跟死者墜下樓房;第二人之死則是用毒藥毒死,新娘也有時間如一切復仇者一樣對將死的仇人盡情嘲諷;第三人之死則是被活活憋死在儲物間裡,新娘甚至有時間聽取仇人的解釋,同時她仇恨的原因也在這個過程得以揭示,而最後在被關在儲物間中男子絕望的敲擊門的響聲中,對準儲物間房門的鏡頭慢慢拉遠,敲擊聲也漸漸小了下去,直至無聲,很好的營造了一種被殺者的在絕望中漸漸死去的氣氛。第四人之死,新娘更費了些周折的向身為畫家的仇人步步接近,同時在這起事件中被捕。而在這個過程中,舉著弓箭作為繪畫模特的新娘不時將箭頭對準專心繪畫的仇人,卻一直隱而未發。最後沒有刻畫具體的殺人場面,但是鏡頭轉向背中一箭的男人屍體時,結合前面的暗示,觀眾也對其死因自然明了,這一手法,在以後的電影中也被不斷採用。第五人之死最富戲劇性,監獄中的新娘擔任了向犯人送飯的工作,這使她有機會接近此前被逮捕的最後一個仇人,而他正是直接開槍誤殺新娘的人,這最後一幕拍的很妙,新娘向一間間牢房送飯,直至走向仇人所在牢房過道的深處,此時鏡頭沒有跟進,而是一個長長的等待,接著一聲悽慘的男人叫聲為新娘的復仇之旅劃上了句號,影片也在這聲慘叫中結束,留下觀眾對這位復仇新娘命運的猜想。在這五起殺人事件中,特呂弗表現出了很嫻熟的技巧,在緩慢的敘事節奏中,成功的營造了緊張的空氣,特別是影片結尾手法可謂精妙。
    這位復仇新娘在整個復仇過程中表現了驚人的冷靜和耐心,她每殺死一個仇人前都會首先耐心的打聽調查,一步步鬆懈仇人的防線,直至發出致命的一擊。同時,特呂弗並沒有將她描繪成一個被仇恨完全衝昏頭腦的病態殺手,她不時表達出對死去的丈夫深深的愛,同時她並沒有秧及無辜,當她殺死第三人,一位女教師被冤枉後,她也主動為她洗刷冤屈。善良與仇恨在她身上合一,在殺死仇人時她顯得不容分辯,無比冷酷,但是,對愛人她又滿懷神情,一個豐滿的人物形象就此印在觀眾腦海中。
    如果你有足夠耐心,那麼閒來看看這部《黑衣新娘》是不錯的選擇,在一種不同於《追殺比爾》的緩慢節奏中,你可以慢慢體察一段復仇的旅程,玩味特呂弗的電影藝術。起碼,看看這部《追殺比爾》的前輩級電影也是一種趣味。

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1093414.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