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功夫--Kung Fu Hustle

功夫/功夫/

7.7 / 150,740人    99分鐘


演員: 陳國坤 導演: 周星馳
編劇: 周星馳
演員: 林子聰 黃聖依 周星馳 元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pecter

2006-01-06 17:37:33

了解對像是評論的基礎


從前寫的作業,現在看來還是分清楚「致敬」和「惡搞」比較好

了解對像是評論的基礎
——從《功夫》中的「致敬」現象談起
緣起
周星馳的新片《功夫》在大陸儘管票房火爆,但風評卻不算太好。大體而言,主流批評的聲音多半集中在「劇情突兀」、「主題幼稚」等方面,而他一向的擁躉則大多高喊「周不適合作導演」、「沒有從前好笑」之類。只是從《喜劇之王》、《少林足球》一路行來,作為導演的周星馳真是在走一條下坡路嗎?
「我總以為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並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魯迅•《「題未定」草》之七)。其實看電影又何嘗不是如此?2003年,坐在《大腕》的螢幕前,對大陸國情比較陌生的周星馳面對影片中的笑料一臉茫然,同周圍的大陸同行乃至大部份大陸觀眾會心的笑容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兩年之後,相似的一幕再次上演,只是這一次,輪到對香港大眾文化懵然無知的大陸同胞們摸不著頭腦了。
實質
文學理論中,「互文性」是一個專門的術語,意指通過歸因發現某一文本(或意義)是從其它文本(或意義)中析取或據以建構的。它著眼於特定文本(或意義)與其它文本(或意義)的聯繫。互文性是廣泛存在的。兼綜諸說的教材或旁徵博引的史書固然頗富互文性,即使是號稱「獨創」的文學作品,同樣依靠互文性來建構與展示自己的內涵,用典就是訴諸互文性的常見手法之一。當然,互文性並非單指文本之間的關係而言,歷史的、社會的條件同樣是改變與影響文學實踐的重要因素,讀者先前的閱讀經歷、知識儲備和在文化環境所處的地位也形成至關緊要的互文性。撇開其中等而下之的「抄襲」之外,古代詩文中的「用典」可以憑藉較少的筆墨,在擁有類似文化背景的讀者心中激起豐富的意向和感受;而中國現代武俠小說的成功,除了以本土特有的文化背景「俠」為題材之外,結構和手法等方面向西方「借鑑」之功亦不可沒,比如金庸《連城訣》和《基督山恩仇記》以及古龍《流星•蝴蝶•劍》與《教父》都是很好的例子。
不過「致敬」算是其中較為特殊的一類:選擇經典的形象、台詞或是情節加以變形的重現,讓與創作者同樣熟悉原著的觀眾能夠在看到後大叫出來:「啊啊,就是這個了!」這樣做究竟有何意義呢?或許沒什麼實際作用,甚至也不是必需的,但至少它確實可以帶來快感,一種類似於幼時和好友在人群中講著自創的「黑話」讓旁邊的人面面相覷不知所云的快感。正面的例子如湯顯祖在《牡丹亭》中每一折的末尾都用一首集古人成句的絕句來總結內容或是像現今風靡台灣的小說《阿里布達年代記》中充斥著網上的YY小說(因主角大都由於作者的意淫而智慧無雙武功高強風流倜儻後宮成行,故名)中的經典片斷,足以引得覽者會心一笑;而反面的例子像是施哲存的《石秀》、新近的《Q版語文》或是網路上流傳的《鐵拳無敵孫中山》和《赤旗寰球記》,更給人帶來一種顛覆的刺激。而《功夫》如周星馳自述,正是一部向哺育他成長的香港文化致敬的影片。下面,就來看看這簡單的幾個字背後究竟包含著什麼吧。

正如很多影評所注意到的,《功夫》中有很多台詞、場景和橋段似曾相識,比如鱷魚幫老大的「還有誰?!」來自《特洛伊》中阿喀琉斯的:「Is there no one else?!」;鱷魚幫被做掉之後的鏡頭開始交叉剪輯於犯罪現場黑白照片和斧頭幫的集體熱舞,則大有《鐵面特警隊》+《芝加哥》的風韻;三傑臨死一幕,五郎八卦棍的「力量越大,責任越大!」自然是在惡搞《蜘蛛人》,而阿星去救火雲邪神,門前有血流奔湧則是出自《閃靈》的經典鏡頭;阿星一把抓住黃聖依做「亂世佳人」狀,身後就是一張人物造型一模一樣的巨大海報,這是出自1935年的經典好萊塢歌舞片《禮帽》;最後火雲邪神去城寨找阿星算總帳,和阿星同時打開不同的門是模仿《沉默的羔羊》里女警探和另一群警察同時敲不同的門找兇手,而開門一片白光、之後阿星一飛衝天悟出如來神掌是來源於《Matrix》第一集最後一個鏡頭;阿鬼臨終前說的話是:「What are you prepare to do?」,這是模仿《鐵面無私》西恩.康納利的台詞;包租公和包租婆那黃色緊身運動服像《Kill Bill》的女主角,而其實昆汀自己也是向李小龍《死亡遊戲》致敬……這裡的致敬對象主要是電影這同類的藝術樣式,範圍涵蓋了世界;此外還要注意到遊戲對於影片的影響:「不正常人類研究中心」這個場景中,整個大樓的樣子、阿星接過的地圖和營救任務酷似《合金裝備》、《分裂細胞》等經典遊戲,而研究中心裡陰森氛圍的狹窄過道、銹跡斑斑的鐵門和突然伸出的怪手則像是《寂靜嶺》中的場面。
而影片中的插曲和配樂則主要是對於本土資源的重新使用。整部片子一共大大小小融入了6部大家熟悉的民樂:《闖將令》、《四川將軍令》、《十面埋伏》、《東海漁歌》《、小刀會組曲》,甚至還有一首《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首首都使人熱血賁張,有一種男兒當自強的豪情不禁油然而生。《闖將令》以高亢的嗩吶引領,具有逼人的豪邁氣勢,非常適合在武俠片決鬥時刻引用,這在五六十年代香港粵語武俠電影中經常採用。《小刀會組曲》受到香港武俠導演普遍歡迎,它本是舞劇《小刀會》的配樂,但因其慷慨悲壯的基調和濃厚的民族色彩而成為民樂經典。像新舊《龍門客棧》,《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甚至包括周星馳著名的《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都使用過它作為配樂。在影片全景式的介紹「豬籠城寨」時使用的音樂是《東海漁歌》,這首悠揚的古箏曲輕靈活潑,彷彿使人看到一幅愉快而生動的市民生活畫卷。由著名作曲家時樂髯髑的《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傳達出既緊張又熱烈的氣氛。

但是捨此之外,更為核心、更多香港文化傳統的浸潤和周星馳本人的堅持對於大陸觀眾來說,相對就不那麼容易能夠感受和體會到了,大多數批評正是緣於對此缺乏了解(而恰恰這部份對於香港觀眾卻最為耳熟能詳)。
首先還是看看電影的影響。人物方面,由於這幾年金庸的逐漸被神化,「神鵰俠侶」在大多數人眼中並不陌生,甚至還有原書的忠實fans為其形像在影片中被醜化而憤憤不平;但其實這種改編幾乎可以算作是香港電影的傳統,無論是玩深沉的《東邪西毒》還是湊熱鬧的《東成西就》早就這樣幹過了:這裡的人物名稱只是一個符號,給你一個印象——一種中國、江湖、功夫的Feel。而「火雲邪神」則正是邵氏武俠老片《如來神掌》中的反派,據此改編的同名漫畫更是香港漫畫史上的經典之作。除此之外,「蛇形拳」、「六指琴魔」、《東成西就》的「香腸嘴」、《少林足球》的群小踢球;「斧頭幫」的大陣仗來自邵氏老片《馬永貞》、「五郎八卦棍」出自劉家良導演劉家輝主演的同名電影、肥婆四的「獅吼功」是模仿《倚天屠龍記》裡的謝遜、「火雲邪神」雙指夾住子彈也堪媲美東方不敗……再加上「浩氣長存的偉大武術家李小龍先生」,《功夫》致敬了香港武俠片的黃金年代,薈萃了那個年代的諸多見證人,是為集大成者。
接下來則看看動漫的力量。斧頭幫主滿頭烈火絕塵而去、包租婆追逐阿星時腿化車輪,有人認為這種表現手法「過於誇張、太不寫實」,而相信每個對動畫、漫畫稍有涉獵的人都會覺得這樣古板的看法不值一哂;至於為人攻擊最多的「毫無鋪墊就不斷出現新的高手」、「基本上就是一路打倒底」,恰恰正是作為《功夫》一大營養來源、號稱「無戰不歡」的香港漫畫的最大特徵,這或許是那些高明的評論家所不屑於了解的吧。同樣的,片中出現的同性戀情節也和港漫中常有的「攪基」(攪:搞;基:gay)如出一轍。
無須論及其餘,讓觀眾們看著自幼熟悉的角色們在大螢幕上再次亮相卻演繹出一個陌生的故事,僅僅這種追憶和新鮮混雜的感受就足夠美好了。反觀大陸,由於歷史原因,並沒有類似的全民性的共同記憶,不過設想小兵張嘎和三毛、那吒一道大鬧天宮是什麼情狀,當能略有所悟吧。

周星馳電影為人詬病之處還有所謂的「庸俗」和「膚淺」,這多少也和他個人的抱負和堅持有關:他的作品有著強烈的「草根精神」,所以往往就很難「高雅」得起來。而在《功夫》中,小人物生活的無奈和辛酸和平靜的歌哭、對於愛與正義樸素的信仰、簡單的讓人不帶負擔的大笑終於在《喜劇之王》的生澀和《少林足球》的稍顯惡俗之後完美地結合起來;那些庸常的生活片斷:孩子的天真和幼稚、少年的無知和殘忍、中年的空虛和沉重,如果已經淡忘或者還沒有體會,就不會感受到平常外表下濃濃的情意,就好像一張賀卡,賀卡上的祝福和真情實感只能使用已經被俗化的方式和詞彙來表達,重要的是你是否還能夠感受到真心。在與學者李歐梵對話時,周星馳說自己的作品之所以有強烈的草根精神,是因為他出身於草根階層,故能深切體會民情,並以其獨特的手法突出對香港的情懷。這足以讓一些自稱周星馳Fans卻只想沒心沒肺地笑幾聲的人深思,也是對於《功夫》的最好註腳。
結語
毛主席教導我們,「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引用這句就是向幾十年前大陸的流行文體致敬,xd)。同樣的,文學評論也首先應當建立在對於作者作品及其背景有所了解的基礎上,而非簡單傾瀉主觀感受或是拿著同一把尺子到處去量,否則就會成為膚淺的讀後感或是「某種思想在文學領域的應用成果」之類的東西——無論多麼感情充沛或是蘊涵著多麼深刻的哲理,卻總不能算作文學評論。這是樸素的常識,甚至因為它太樸素了,往往在不經意間被忽視或者遺忘。唯其如此,時常重提才顯得更為必要。
附錄
1. 有關文中提到的商業集團利用同一題材開發不同商品佔領市場的問題。
a. 重新開掘:例如《教父》,從小說到電影到遊戲,歷時多年,輾轉授權
b. 齊頭並進:例如《哈里•波特》,小說、電影、遊戲幾乎同時出擊,相互授權
c. 四面開花:例如日本經典的ACG(Animation Comic Game)模式,歐美TSR公司的TRPG模組、小說和世界設定彼此配合等,版權所有者同一
d. 中國特色:正面如香港《風雲》,小說、漫畫、電影、電視劇;反面如國產《藍貓淘氣三千問》,居然也有諸多品牌專賣店

2. 關於香港漫畫:
a. 七要素:天命、戰意、戰力、武學智慧、血統、招勢、兵器
b. 關鍵詞:逆天
c. 成因:高度激烈競爭的市場,短促出版週期,每期都需要高潮
d. 引進情況:多為二流,多為盜版,類似於電影、遊戲,審查制度的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