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衝出寧靜號--Serenity

冲出宁静号/萤火虫/宁静号

7.8 / 305,805人    119分鐘

導演: 喬斯溫登
編劇: 喬斯溫登
演員: 奈森菲利安 姬娜托莉絲 艾倫圖克 莫蓮娜芭卡琳 亞當鮑德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徐晉

2006-01-20 19:29:31

是什麼導致了中國元素被異化?


  喬斯•威登大概是有一點東方或者準確地說是中國情結的。
  這在《衝出寧靜號》中穿插了很多中國元素可以看出來。比如幾句中文,比如寫有「寧靜」的中文船號,比如扇子,比如電視裡的中國動畫娃娃,比如……
  據他解釋是因為中國是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他妻子在中國待過一段時間,所以他也有很多親身體驗。
  我不會靠這樣簡單的中國元素說「連美國導演都覺得中國一定會強大」當精神麻醉,我倒是認為中國元素還不夠多,還不夠好。
  媒體經常報導「我國自行開發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產品,填補了國內的一項空白」之後總不忘加上「甚至領先與國外同類產品」之類的廢話。難道中國的某項科技成果領先世界一步就非要用「甚至」這樣的字眼?那上世紀就擁有太空站的蘇美該用什麼詞來炫耀它們的成就?
  白髮蒼蒼的科學家對著鏡頭訴說他年輕時的理想:小時候看見落後的祖國,造不出在外國人眼裡看來簡單的工業品,心裡怎麼也不認為中國人並不比外國人笨。於是他刻苦學習努力鑽研,後來成為中國某個領域的奠基人,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尊敬每一個為了祖國的強大而努力的理想主義者。但是為什麼要把「中國人並不比外國人笨」這樣的蠢話掛在嘴上呢?媒體為什麼一遍又一遍地放大呢?
  看來兩岸的心的確是相通的,自卑總是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時候真情流露。潘美辰在那首把街坊鄰居唱了個遍的、超長的《你在哪裡》中:「因為大家都一直非常勤儉又努力,外國人都說這是個經濟奇蹟」。自己覺得富足就行了,為什麼要在乎外國人的評論呢?既然認定「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禮節勤儉助人,其實本來就是理所當然的原則」,那就可以同樣認定經濟奇蹟是理所當然的,把大陸的黃金都帶去了,經濟不騰飛還有天理嗎?
  《衝出寧靜號》有很多細節讓我覺得似曾相識:比如蹩腳的發音,比如吹滅香火……中國是這樣嗎?這不只是因為喬斯•威登對中國的理解程度,很大程度跟我們自己糟蹋自己分不開。法國教育部漢語總督學白樂桑就很受不了明明叫張三,為什麼一跟外國人介紹自己,就要倒過來說是「三•張」呢?想必喬斯•威登妻子的中國朋友也跟她傳遞過類似資訊。在一個外國人對中國一無所知的時候,自然會先入為主。非洲人以為中國人都會功夫,因為他(她)們對中國的認識僅停留在港台的武俠片上。
  你只是你,你不可能變的像別人,你也變不成別人,如果你連自己都不像自己了,怎麼能怪別人異化你呢?
  如果一個法國人一文不名,但他遊走於世界各地並不會自卑,因為他覺得自己有文化。
  可以隨處找到銅箭頭和碎瓷片的我們是否應該更自信一些?
  談話節目裡,一輩子難上幾回電視的「著名學者」死抓露臉的機會不放,故作高深地跟目光發散的主持人表演二人轉。可能嫌中文不能顯出自己有文化,「著名學者」們酸嘰嘰笑瞇瞇地向大家傳授兩個W三個C呀的道理並一一解釋英文原意。只不過發音很不標準。
  《紅星一號》是張挺不錯的音樂合輯,在紅星系列中算是最好的。可收錄的9首歌中有3首都是卑鄙來卑鄙去的,不累嗎?
  胡嗎個快被逼瘋了,所以他直接把come on baby翻譯成「快來泡我呀!我的兒!」
  Telephone這個單詞有幾個人能拼寫完整?但現在的通訊錄電話號碼欄一律TEL。生產商真要是怕「電話號碼」四個字浪費油墨畫個話筒的圖標難道不可以嗎?
  如果這些就是我們認為的「與世界接軌」的標誌,那我們就會變成拓跋宏的子民。拓跋宏放棄鮮卑文化是因為漢文化確實太強大,這是歷史的進步。而我們之中的一些賤相,是對歷史的反動。
  當編輯記者說多少呸的時候,當台灣山區的阿伯采野芹菜的時候說:「要吃自己摘,動手DIY」的時候,當人事問你期望薪水是幾K的時候,當國產科幻小說的主人公叫大衛•陳的時候,這到底是在天津還是牛津?
眾多國貨掛上了洋氣撲鼻名字,翻看半天才在角落看見原來是出自某作坊,親生的倒弄出遠房親戚的感覺來了。把話題擴大一點:不明白為什麼商標要標註拼音,從來沒看見國外商標標註音標。
設想一下,如果「為人民服務」的標語下面加注拼音是不是很可笑?
  我們早已經不是孩子。
  儘管我們強烈地需要現代化、儘管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努力地在奮鬥、儘管我們要和世界融為一體繼續擴大開放的力度,但千萬別那麼淺薄。
  非洲一些國家的英語水平遠高於中國,那又怎麼樣?亞洲一些國家的英語水平也高於我們,那又怎麼樣?它們除了會英語還有什麼呢?它們不可能有所作為。
  在法國的餐館裡,即使這個餐館的客源全部來自法國以外的國家,即使從來沒有一個法國人在這裡用餐,餐館也必需要有份法文菜單。
  金喜善應該沒有傳說中的那麼民族主義,因為她做過日本化妝品和中國手機的廣告。但在廣州的影片宣傳活動結束時,主持人代她用日語「撒呦拉那」向影迷告別,金喜善當場翻臉,她表示用日語是對她祖國的侮辱。
  舉這些例子是想說明凡事應該有個底限。
  已經有很多外來詞彙既成事實了,姑且就這樣吧,但希望到此為止了,別再添噁心了。
  我一直看洪波的部落格,因為他深厚的行業背景;因為他只說小事,具體的分析才是分析;因為他看起來誰的帳都不買;因為他也反感娛樂至死。
  但坦率地說,《三言二拍:blog需要中文名嗎?》一文讓我頗倒胃口,不過跟故意過猶不及的政治騙子們比起來,洪波的可愛顯得年輕了一點。
  我倒是贊成最近很倒霉的方興東把web2.0譯成網際網路2.0。儘管這不如部落格翻譯的那麼好。儘管這個名字太中規中矩,那叫葉子2.0、不知道怎麼賺錢2.0、理想主義2.0、互動2.0、自治區、自由、開放、開源……也遠比web2.0要好的多。哪怕叫歪脖2.0也比web2.0要好。
  總不會有人說出「你為什麼用12345而不用一二三四五呢?」這樣的蠢話吧?總不至於蠢成這樣吧?
  我有一個做美工的朋友,他幫我設計過幾個頁面,當我問他是不是可以把頁面裡的字母刪除時,他的解釋是:外文字母可以做網頁元素,這比中文字好看。
  各媒體的編輯記者、各網站的設計師,因為你們的懶惰、愚蠢、不動腦子,你們所在的平台至少噁心了數萬人。難道:「E時代」就比「科技時代」更鳥一些?難道新帖子的後綴是「new」就比「新」更鳥一些?難道用「tech」做二級域名的科技頻道就比keji做二級域名的科技頻道流量更大?
  每個公司都有很多胖胖的笑面豬,說是笑面豬是因為他(她)沒有笑面虎厲害,心裡憋的壞水,一臉蠢相全現出來了;每個公司都有很多裝嫩的孫女(與孫子相對應,感謝我的同事老董對漢語的創新貢獻)每年12月24號她都會跳到你跟前邊跳邊說「賣瑞可瑞死媽死」。
  難道笑面豬這個詞不比「Leader」要好的多?難道孫女這個詞不比「一個假裝很Open的老女人」要好的多?即使學鳥騷罵人,蠢貨們能不能儘量動點腦子呢?
  我有一個經常餓著的詩人朋友,他一直告訴我詩不是給勞動人民看的。如果基於這個說法就必須有一個前提:他就不應該在天橋下把他寫的爛詩集以每本15元這樣離譜的價格兜售給民工。
  如果網際網路的從業者以及剛把腳洗白的Leader們非要說「我們就是為中高端人群服務的」,那麼請不要給廠家或風險投資商的廣告文案或計劃書里吹什麼增長潛力,1億網民這個牛已經吹大了,因為絕大多數是一個月上兩次網的超市女工或家裡看的不是那麼緊的孩子。1億以後的增長只能依靠不那麼白的領子。
  如果再這麼糟蹋下去,要不了500年,5年後就會變成《衝出寧靜號》那個樣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