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逃殺--Battle Royale 3D

7.5 / 195,300人    114分鐘 | South Korea:120分鐘 | 122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深作欣二
演員: 北野武 藤原龍也 安藤政信 柴崎幸 栗山千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mélie泠然禦風◎無想睏覺

2006-01-22 03:45:48

反叛的信任·張揚的青春(兩年前寫的~汗)


深作欣二的《大逃殺》自出來便倍受爭議。爭議歸爭議,深作又不徐不急的推出了第二部。但不知是否是上蒼發問人間,在行影將終時喚走了深作,於是呈於世人的便是深作兒子續完的《大逃殺2》。
故事未開始,便已耐人尋味。
上蒼往往賜予人某種能力,但往往在將到極致時,又收回了它,冷酷而又無情。一如曹雪芹,一如深作。
深作的影片一直在與我們探討著人性。但他一直積極的,力圖呈現人性美好的一面。但在他生命即將終止的時候,卻交出了這樣的一份答卷,能證明什麼?他對人性的失望?還是別的?
《大逃殺》無疑是充斥著血腥的。第一部里那個嗜血的老師也當仁不讓的由被冠名「暴力宗師」的北野武(北野武的片子風也蠻喜歡的,他的片子還是蠻耐人尋味的,同樣是一個人能弄出風格完全不同的東西)擔當。全片充斥的是鮮血和老師那無情的臉。所有的孩子由一開始的驚恐不知所措到有目的性的殺戮(想到那曾經是同班的同學,一起生活的同學,更加讓人寒心)。他們曾有很多機會選擇合作,選擇信任,選擇生存。但,他們的喪失理智(或者說因為喪失理智而顯現出來的本性)及不信任葬送了一切。我們看到了絕望,人性的泯滅。
深作的內心必定還是相信人類應該還是有未泯的人性(便是在惡劣的情況下依舊有人性不會被獸性壓倒的人)。深作把這絲人性給了典子。在北野武的畫中這個女孩子是光明、希望的象徵。從始至終我們看到的典子都是美好、善良的。相信這就是深作一直追尋的東西。故事中間不斷的有人死去,死去,但是最後的最後秋原和典子存活了下來。
有關這第一部的評價不勝枚舉。風相信深作還是相信光明以及美好的吧。他安排了這樣一場遊戲,來表達他的一種信念:在無比殘酷的人類競爭中(更多的競爭遠比這赤裸裸的屠殺來得殘酷),死去的必定是人性中的陰暗面,而最終生存延續下來的是品性的美好一面。

深作的第二部於風看來更像是在講張揚的青春。這次,他們無疑選擇的是合作。但成人的世界容不下他們。於是這是場成人與未成人的戰爭。
未成年人有成人喪失的激情。他們敢於去做,敢於去反叛。成人便要抹煞這一切,這就是戰爭的由頭。
未成年人必定會團結起來。他們彰顯著青春的光芒與成人作戰,有受傷也有死亡但這一切仍然阻止不了戰爭。
很多影片喜歡講青春的故事(似乎是被挖掘不完的題材)。像《十七歲的單車》,青春的衝動表露無疑,但就是衝動了,從不後悔。像《關於莉莉周的一切》像《猜火車》,講青春的反叛。他們可以一時離開,做些與成人世界相衝突的事情(或者說與一直被承認的價值觀相違背的事情),可能會暴力、會毀滅、會骯髒,甚至去吸食大麻。成年人總是極力的避免著孩子違規,有時候未成年人從心底的最深處也會知道那樣是不對的,但是卻偏要那麼做(所謂的叛逆期了,風覺得叛逆期的孩子最好還是不要去觸動他,讓他自己乖乖的過去)。但就像《猜火車》裡顯現的城市地下水系一樣,人們驚訝於在極其骯髒的表面下面隱藏的竟是澄澈的乾淨。反叛過後,回到原來的生活,就像一切從未曾發生。但是青春畢竟閃熠了它的光芒。
無論一切好壞與否,這一切本無對錯。
最終有成人靠向了未成年人這一邊。在《大逃殺2》中是那個老師,用直白的方式說出了成人的心聲:我們也曾反叛過(那麼,風想,這樣的戰爭是否也能看作是成年人的嫉妒,因為不再能夠擁有那樣的年輕那樣的衝動那樣的純真)。
沒有人能夠跳過未成年而直接進入成年的。也許,大家更需要的是寬容。
最後,《大逃殺》中有個設計,就是每個人項上的項圈。它們在某一刻會爆炸,奪走生命。就像童話故事裡被詛咒的小公主,在她生命的某一天災難會突然降臨,沒有什麼能夠改變。其實我們每個人何嘗不是被套了項圈,只是電影裡那是現於有形,而我們是無形(風新加一段:突然想到前幾天在看電視劇,有問:明明知道愛最後會離去那麼在開始的時候還要那麼用力的去愛?回答是:每個人生下來都知道是要走向死亡的但是都在努力的生活著。我們就是要這麼用力的去生活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