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孔雀--Peacock [2005]

孔雀/Peacock

7.6 / 1,129人    Germany:144分鐘 | China:136分鐘 | 244分鐘 (original length)

導演: 顧長衛
編劇: 李檣
演員: 張靜初 馮礫 呂玉來 劉國楠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緩慢

2006-02-15 16:45:06

孔雀:殘酷的精美與虛無結論



老實說,就說我嬌生慣養吧,我很久沒有看過像《孔雀》這麼殘酷的電影。《孔雀》是以「孔雀開屏」的意象去指涉所追求的理想。一家人三姊弟,姊姊狂熱天真美麗,哥哥是個智力有問題的胖子,弟弟俊秀瘦弱自卑,都有那種暴走的能量,想突破生活,想追求自己荒唐的理想。因此,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異常的自我中心。而比較冷靜的人不難看出,他們之所以追求失敗,正是因為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三個人都錯過了孔雀開屏,不再相信。但孔雀真的開屏了——換言之,三人像是,因為偶然,而沒被揀選的信徒一樣,被遺棄在庸常生活中。

電影骨子裡對「理想」的淺薄看法(像任何一篇對大陸80年代理想的去脈絡通俗感嘆),姑且不表。讓我忐忑不安的是,這部電影的精美。顧長衛本身搞攝影,畫面的精美就不用說了;譬如說,用降落傘來象徵姊姊浪漫的理想,又實在中節;姊姊考不上傘兵,自行車後面綁個降落傘在大街上飛馳、絆倒無數途人,整個場面調度,即使你不同意它由之產生的背後脈絡,還是會感到震撼。令我無法釋然的殘酷,就在於這種精美當中。

影片以三段分述三姊弟的故事,三個角色可以在別人的故事中成為配角、做出壞事,但在自己的故事裡,卻是絕對的主角、行為絕對地合理。這裡面首先是一種異常強烈的自我中心,尤其對追求夢想最狂熱的姊姊,對週遭的人的冷漠和無知幾乎是令人心寒的。而觀眾,在三段的互相參照中,擁有了得以突破人物的自我中心的視角,同時也很容易墮入「理想即荒唐」的虛無主義結論——尤其因為三段故事都是實際上孤立、獨白性、無推展、無對話、不具有辯證關係的,非常用完即棄。而這些,還未是那令我不安的殘酷。

那種殘酷是什麼?是這樣:導演擁有超越三段的視角,但在每一段中,他卻只致力為演員貼身打造一個完全自我中心的世界,跟循經典、統一、煽動性的美學取向,用反面人物襯托正面人物(每個故事裡,主角以外的幾乎所有人都是邪惡或者愚蠢的,而且可以在造型上看出來),用極其震撼感人的美麗,去打造中心人物的夢想。導演的態度在兩極之間:一是毫無保留地催化、發動人物偏狹的情感與夢想,一是突然站到遙不可及的遠方、高處,指出無非這是人物的一偏之見、幾乎是以「各有各的觀點」的冷漠態度去否定人物。是這種冷靜與熱情之間的零距離,極其殘酷。

不可以花太多時間寫,容我不避淺薄地說,《孔雀》提醒著我們:極端的美學化,從來都有殘酷成份;而美學化與虛無,又是多麼容易互為因果——因為把理想變成一個美麗畫面的設計,而不是與大量具體而活生生的人(包括自己)有關的東西,放棄也就沒什麼,是不是。

更多討論見http://rhetoricalpain.blogspot.com/2006/01/blog-post_113864368732679952.html
(如一片空白,請以unicode觀看)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