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分奇
2006-02-21 13:09:36
《慕尼黑》:當史匹堡戀上王家衛
很多人都說《慕尼黑》難得沒有攪熱鬧煽情,只一步步冷靜含蓄地鋪展一個常人如何在以巴的連綿衝突中逐漸失去理智而只餘下無法釐清的仇恨。甚至連剪接攝影的手法也帶著濃烈的歐陸味道,令人耳目一新。
但當那懷舊掛燈與不徐不疾地轉動著的吊扇於幪上一抹昏黃色的鏡頭前出現時,筆者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我們自家的王大導了。只要一想到於國際影壇享負盛名的娛樂大導史匹堡竟然也攪起了王家衛情有獨鐘的那套懷舊時,筆者就很難如編導所想,冷靜地感受這沉重的復仇計劃了。另外,那個專為以主角為首的以色列殺手集團提供情報的家族也同時令人聯想到哥普拉的《教父》,而正因為如此種種似曾相識卻調子不一的畫面都滲透到同一部《慕尼黑》的裡面,筆者就始終無法專心致志地投入到這段血染的歷史當中。
說實在的,史導並非放棄了攪熱鬧,而不過是把玩得間接一點,挪用多個具細微差異又讓觀眾似曾相識的美學風格展現著另一形式的熱鬧吧。
至於得到奧斯卡提名的劇本屬好屬壞就認真見仁見智了。筆者個人就比較不喜歡好些白得有如說教的對白了;當然更加不以為然的就是後段急轉直下的劇情:為何刺殺巴游第三號人物失敗後劇情就立即接到主角回國呢?主角突然擔驚受怕得變成衣櫃裡的男人一段也未免太急太多了吧?
特別想提的還有殺手集團中五人的感情,他們之間除了一些用以過場的輕笑位外,筆者實在找不出一些比較自然地鋪排著手足情誼的筆觸,所以連帶後來其中三人的死亡也全然感動不了筆者。(我反而在想,如果這五人的關係由杜琪峯處理將會如何?)
最後,需要說的一句公道話是,史導總算沒有被真事侷限,於接近三小時的片長中交出了一個幾近沒有悶場的故事;我想這特別得歸功於實在精緻的連串場面調度吧,尢其是那剪成三段安插於全片前中後三個部份的慕尼黑慘劇就實在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史導善用了自己的盛名吸引廣大觀眾進場加深對到了今天仍沒完沒了的以巴衝突的了解也是其心可敬的。
原文摘自個人網站 法蘭.奇談
http://chanvinci.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