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狂琴難了--Gloomy Sunday

布达佩斯之恋/忧郁的星期天/忧郁星期天

7.8 / 8,458人    112分鐘 | Argentina:113分鐘 (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演員: 艾莉卡瑪洛茲珊 史蒂芬洛迪奧尼斯 Ben Becker 約希姆克羅爾 Andras Balint Geza Boros Rolf Becker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歌詩慕

2006-02-23 23:48:47

追問尊嚴——《布達佩斯之戀》


在一個有風的夏夜與室友一起看了這部片子,借碟給我們的同學說:強烈推薦!

那麼好吧,對於同學的眼光,我還是相信的。因為一向以來,大家喜歡看的都是差不多東西。

於是把碟餵進光碟機,端坐在電腦前,歷時1小時52分鐘。

確實是不錯的片子,畫面乾淨溫暖,瀰漫著懷舊與追憶的氛圍,嫵媚迷人的餐廳女服務生,帥氣憂鬱而才華出眾的鋼琴師,善良而略有市儈的餐廳老闆,還有那首貫穿片子始終的主旋律——gloomy sunday《憂鬱的星期天》。

不想討論三位主角的愛情,也不想討論二戰中心靈的失落,只想說說那首音樂,這部片子真正的主角。

影片中這首曲子導致了157人在亂世中自殺,曲子一遍遍播放,對於我這樣不懂音樂的人來說,只覺得曲子凝重憂傷,然而清潔似水,並無任何逼迫死亡的因子,也許,令人自殺的並非是單純的樂音,而是那個混亂的時代,那個尊嚴無從存放讓人無所適從的時代,於是,一段悲慼的音樂成了導火線,促使每個聽眾有了無限悲哀與絕望的聯想,從而喪失了生的勇氣,有了死亡的決心。

那個鋼琴師後來給曲子填詞,他終於明白了曲子裡要表達的真正含義,那就是人的尊嚴問題。他的詞中有兩句表明,獲得人之為人的尊嚴,也就是人的回家返鄉之旅——「我一息尚存也要重踏家鄉,在那平安的土地上漫步」。人惟有在獲得尊嚴時才有那種歸家的感覺。當沒有其他方式可以維護人之為人的尊嚴時,那麼,自殺就成了一種行之有效的選擇。如果現實阻止人們不能選擇有尊嚴地活著,那麼每一個人可以選擇有尊嚴的死。

所以,再想到那157人的自殺,是否說明在那個混亂的年代,人的尊嚴如此稀缺,而人可以維護自己尊嚴的能力如此微薄,以致於只有以死亡這最後一種無奈而軟弱的方式,為自己的尊嚴做最後一絲痛苦無力的吶喊。

轉而想想現在,21世紀的和平盛世並不能保證每個人都能體面地擁有尊嚴,至少,每次看到新聞,說某某官員慰問貧苦農民,老人接過對於他們根本如杯水車薪一般的200元錢而感動地下跪;或是看到為一點蠅頭小利就蜂擁而上甚至大打出手的人群,我都會無限悲涼地想到尊嚴這個似乎被我們忽略很久的名詞。尊嚴並不僅僅指代生的權利,更代表著作為一個「人」,一個社會人所需要具有的人格。一個混亂的時代無尊嚴可言,而一個喪失了道德水準的社會更沒有談及尊嚴的空間。

我感謝我接受的教育讓我無法明白樂曲中蘊涵的對於尊嚴的追問,我們這群牛們只會在清冽的樂曲中悠閒地多吃幾口草而已。我們會更多注意到停留於皮膚之上情節:這個故事就是講述一個女人同時享有三個男人的多角愛情,還有父仇子報的傳統情節。而看完《憂鬱的星期天》之後,我繼續活著:無所謂憂鬱的星期天,也無所謂人之尊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