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衝擊效應--Crash [2004]

撞车/冲击效应/冲撞

7.7 / 448,885人    112分鐘 | 115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保羅海吉斯
編劇: 保羅海吉斯
演員: 珊卓布拉克 唐其鐸 麥特狄倫 珍妮佛雅絲波席托 威廉費奇納 布蘭登費雪 譚蒂紐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阿七

2006-03-04 16:40:26

Maybe Tomorrow


古人對音樂有「繞樑三日」的說法,同樣看了好電影也會渾身舒暢回味無窮,《撞車》就是這樣一部電影。買了半年之久沒有看,幾次想看也沒有興趣。奧斯卡頒獎臨近,昨天終於坐下來看這部獲得最佳影片、導演、原創劇本、最佳男配角等六項提名的影片。雖然此片在《斷臂山》的重壓之下拿最佳影片和導演的可能性很小,但最佳原創劇本絕對當之無愧。
 
電影以撞車開始,以撞車結尾,講的卻不僅僅是撞車,Crash這個名字翻譯成「碰撞」更好一些。影片充滿了人與人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碰撞。在110分鐘裡,生活在鋼筋水泥構築的大城市裡面的各種人物,相互碰撞相互影響,改變自己的同時也在改變別人。
 
「你知道,在很多城市裡,你走在路上,你和別人擦肩而過,或者偶爾別人撞撞你。可是在洛杉磯沒有人會碰到你的身體。我們總是躲在鋼筋和玻璃的後面。或許我們太懷念那種觸感,以致需要通過劇烈碰撞才能體會那種感覺。」電影開始,伴著縹緲不安的配樂,是一片泛著光暈的路邊燈光。快要下雪的寒冷聖誕夜,一個警官坐在一輛尾部被撞的車中說出上面的一段話。這段話像極了王家衛《墮落天使》中金城武的對白,同樣都是孤獨的現代人,同樣希望保護自己也想理解別人的現代人。
 
影片前40分鐘,各種人物不斷出場,一個鏡頭中一擦而過的人忽然就變成敘述的線索。他們相互之間有著細微的聯繫,如網一般。這些白人、黑人、亞裔、中東人、墨西哥人共同生活在洛杉磯這個大都市。導演不斷將衝突展現在觀眾面前,尤其是種族的矛盾:白人對中東人的恐懼、白人市民對黑人匪徒的恐懼、黑人市民對白人警察的恐懼、有色人種之間的憎恨所有的一切交織在一起。
 
影片中的人物都不是完人,控訴白人歧視的黑人卻是街上搶車的小混混,嚴重種族歧視的警察依然是個好兒子好警察,有著天使面孔般的善良警察卻導致最終的悲劇、小店無辜被毀的波斯店主遷怒於沒有關係的銹鎖匠、妻子遭到性騷擾不敢聲張的黑人導演……所有人無不是頂著生活的逆流努力生存。
具有二十年電視編導經驗的導演Paul Haggis將電視中的敘事手法應用於電影,應接不暇的人物和場景切換在人物交待之後開始展現戲劇張力。影片大量使用配樂,時而孤獨時而悲傷,有聖歌般的寧靜也有緊張氛圍的烘托。
 
通篇鋪墊的緊張與衝突最終各自爆發與化解,當片尾曲「Maybe Tomorrow」響起,城市的夜空中終於飄起白雪,相信所有剛才被壓抑已久的觀眾都會心中充滿希望。就像歌中所唱:「So maybe tomorrow,I』ll find my way home。」沒有人是孤島,生活中相互「碰撞」的人們總有一天會找到回家的路。正是這種希望讓人勇敢面對滿是寂寞、悲傷的生活。
 
總有那麼一天,也許就在明天。
 
片尾曲:Maybe Tomorrow
演唱:Stereophonics
 
Been down and I』m wondering why
These little black clouds
keep walking around
with me, with me
 
Waste time and I』d rather be high
Think I』ll walk me outside a
nd buy a rainbow smile
but be free, be all free
 
So maybe tomorrow
I』ll find my way home
So maybe tomorrow
I』ll find my way home
 
I look around at a beautifiul life
I been the upper side of down;
been the inside of out
but we breathe, we breathe
 
I wanna a breeze and an open mind
I wanna swim in the ocean
 wanna take my time for me
it’s all free
 
So maybe tomorrow
I』ll find my way home
So maybe tomorrow
I』ll find my way hom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