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狂琴難了--Gloomy Sunday

布达佩斯之恋/忧郁的星期天/忧郁星期天

7.8 / 8,458人    112分鐘 | Argentina:113分鐘 (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演員: 艾莉卡瑪洛茲珊 史蒂芬洛迪奧尼斯 Ben Becker 約希姆克羅爾 Andras Balint Geza Boros Rolf Becker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灰馬鈴薯

2006-03-05 21:58:10

精心結構的傳奇故事——布達佩斯之戀


精心結構的傳奇故事——布達佩斯之戀
    
一出傳奇
    這部電影很吸引人,從整體看,是一出精心構造的傳奇,具備一部商業愛情電影的應有元素。儘管這部電影看起來很有小資情調的味道,但仍是一部很好的融合了藝術氣息的商業影片。愛情、復仇、情慾,皆以奇制勝。愛情是一個女人與兩個男人之間的愛情,這個女人的戀愛自由主義讓自己擁有兩個男人,卻只讓這兩個男人共同擁有她,並且這種擁有竟然取得了平衡。復仇卻也是橫隔了半個多世紀後的復仇,女人將年已八十的納粹軍官漢斯殺死在生日宴會的餐桌旁,並由此引出故事緣由,這女人將漢斯殺死最終的原因仍然是因為她曾經以自己的美貌勾去了漢斯的魂,當漢斯還是個無名小卒時,突兀的向女人求婚,女人很輕蔑的拒絕了,漢斯失落的由布達佩斯回到柏林,當漢斯再次出現時,他變成了有權有勢的納粹軍官,於是他將以往的一切壓在腳下,也將女人壓在腳下,復仇是最有戲劇性的元素之一,但這部電影沒有將這條線索太張揚開來,有些含蓄,卻有很強的爆發力。由這傳奇而生的種種情慾刻畫,甚為細膩,絕美女人的赤裸胴體,引誘人們的情色之欲,電影於是便也增加了許多勾人的情愫。女人因為不同的原因而將身體獻給三個男人,也便成為了一個不易磨滅的傳奇故事。


一段愛情
    這部電影的愛情很容易讓人想到特呂弗的《祖與占》。由於帶上了特呂弗的個性,《祖與占》這電影畢竟更偏向於藝術片,特呂弗沒有將一個女人與兩個男人之間愛情的戲劇性如《布達佩斯之戀》這般激烈的凸現出來,特呂弗的電影不排斥戲劇性,否則他也不會奉希區柯克為神明,但特呂弗也不獨強調戲劇性,而是更關注與電影的情緒與意義的表達。《布達佩斯之戀》則很傳統,愛情便有愛情的起承轉合,只是一個女人與兩個男人之間的愛情,加上另一個男人對這個女人的非分之想,這齣愛情戲即使是隨便說說,也必然會讓人側目,況且這導演在這愛情的情節線上甚為用力。女人對鋼琴家的一見鍾情,眼神、動作、作為,無一不表現出這種一見之情對女人的震撼。飯店老闆和鋼琴家都不願失去這個女人,也都不願失去對方這個朋友,於是兩個男人便有了一種無可想像的寬容,不作為情敵,卻變成了「情友」。三人戀愛卻也能夠男歡女愛,本來的三角關係被編導打破,三條線卻揉在了一起。這三個人的平衡為另一個男人所打破,打破便是戲劇性的開始。納粹軍官漢斯權傾一時,他將鋼琴家羞辱一番,讓鋼琴家在自己的憂鬱曲調中拔槍自殺。他許諾飯店老闆不會將他送到集中營,到最後卻仍背信棄義,看著飯店老闆走向死亡之地。漢斯在得到原先無法得到的女人之後,抽身而去,他這一個報復卻也太狠毒,得到了美麗女人的肉體,狠狠的褻瀆了女人的靈魂。
    冤冤相報無時了,女人最終在漢斯80歲生日的時候,仍然在鋼琴家的憂傷樂曲中,送這個昔日的納粹軍官下了地獄。


一個女人
    女人叫伊洛娜,很美麗,因其美麗而有了與眾不同的性格。這個作為飯店老闆助理和情人的女人,自愛,卻又愛得很自由。她愛的男人,一個也不放開,左手牽一個,右臂挽一個,讓兩個男人心甘情願的分享她,只擁有「半個」她。她不愛的男人蹂躪了她,她默默地恨一輩子,最終將這個代表人性黑暗的納粹軍官殺死於宛如毒藥的《Gloomy Sunday》的樂曲之中。
    伊洛娜在整部電影裡刻畫得很形象,也比較深刻,演員的表演能夠將這個不羈美女的性格很好的表達出來。這個女人如同那首樂曲一般,是片中一個重要的敘事「道具」,做為編織整部影片的經緯線,伊洛娜和因她而生的《Gloomy Sunday》這首引無數人自殺的曲子各自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水乳交融,這首曲子是女人性格與靈魂的另一種詮釋,女人為了這首曲子以及為她創作這首曲子的俊朗鋼琴家,也付出了無可挽回的代價。
    女人在她愛的男人中間是主動的,是故事的推動者,她使得鋼琴家與飯店老闆各自走上不同的死亡路。在她恨的男人前,她是被動的。納粹佔領布達佩斯是,這個納粹軍官擁有無可抗拒的權勢。很顯然,她被命運所擺弄,如木偶般,也只能等到幾十年後,再報這個仇。


一首樂曲
    《gloomy sunday》這首曲子,顯然已經不是電影中一個簡單的配樂,也不是為這悽美的故事加一份點綴,這首曲子從某種程度來說和伊洛娜一樣,是一個主角。沒有了這曲子,整個故事假若還能夠繼續進行下去的話,便會呈現出一部沒有靈魂的電影。《Gloomy Sunday》這首曲子有如一個神奇的道具,這道具在電影中像一把刀子,直插人胸膛。無數的人聽過這首曲子而自殺。自殺是放棄與生活抗爭的一種失敗,有時也是在面對生活窘境時,有尊嚴的告別,這種與人世的告別,必然包含了極端悲愴的情緒。做出這首「斷腸曲」的作曲家安德拉斯在面對漢斯的羞辱後,自己拔槍自殺。於是這曲子敘事安排的核心,便是這作曲家本身,作曲家的憂鬱氣質使得他將極度憂鬱的情緒寫入這曲子,於是讓每一個傾聽的人都為之動容,餘音繞樑並且深入骨髓。這是導演所需求的效果,《gloomy sunday》作為作曲家的靈魂外顯而統領全片,作為一個敘事元素串連起這個曲折動人的傳奇故事。

 

小結
   《布達佩斯之戀》的英文名叫《Gloomy Sunday》,這也是片中那首憂鬱樂曲的名字,傳說中能夠引人自殺的曲子。碰巧,我看碟的時候也是星期天,但畢竟這電影還未到讓人肝腸寸斷的地步,看完覺得這算是一部可以讓人稍作回味的影片。影片有曲折動人的故事,有深人人心的情感,亦有離奇的愛情,並融入了歷史的外殼。充實的內容, 使這電影有很多引人入勝的元素,觀眾隨著故事,便深入於這憂傷的星期日的灰色情緒之中。每一個元素,也必能牽動某一處心弦。導演絕不浪費一處畫面,有的放矢的讓觀眾於應笑處笑,於該哭時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