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放牛班的春天--The Choir

放牛班的春天/歌声伴我心(港)/唱诗班男孩

7.8 / 67,296人    97分鐘

導演: 克里斯巴哈蒂
編劇: 克里斯巴哈蒂
演員: 法藍柯波蘭德 尚巴堤莫里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不夜影城

2006-03-08 21:33:33

向純粹的師德致敬——評《放牛班的春天》


這是一部很溫暖的電影,如同窗外春天的陽光,師德這種人類偉大的情感通過一個普通學監和一群頑劣的孩子表現的十分精彩,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淨化和感動。整部影片沒有強烈的衝突、感情的碰撞和沉重的話題,表述方式潤物無聲,如同片中優美的音樂,訴說一段往事、流露一種情感,甚至到最後也沒有所謂的劇情高潮,但真正的昇華已經形成在我們的心中了。

影片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安琦(Pierre Morhange,雅克·佩蘭飾)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戴迪亞·費拉蒙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Clement Mathieu,傑勒德·尊諾飾)遺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細味著老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潭……克萊門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水池底部",因為這裡的學生大部份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後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Francois Berleand飾)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裡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閒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克萊門特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但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一個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就是皮埃爾·莫安琦(Jean-Baptiste Maunier飾),皮埃爾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著令人頭疼的性格,諄諄善誘的克萊門特把Pierre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同時他也與皮埃爾的母親產生了一段微妙感情。但生活總是不那麼完美,皮埃爾的母親只是把克萊門特當作以為好朋友,而選擇了一個工程師,而克萊門特也因為一次意外而被迫離開了學校。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老師是人類進步的傳承者更是靈魂的工程師。因此,所謂師德也應該包含三個方面:教導做人的道理,即傳道;傳授專業知識,即受業;引導培養學生髮展,即解惑。克萊門特雖然是一個學監,沒有課程職責就是管理學生,但他深愛音樂,也很有愛心,看到這些被關在一個沉悶陰冷的空間的孩子後,希望用音樂喚起這些孩子們的興趣,培養他們一種正確的思維、生活方式。他的目的非常簡單,沒有祈望什麼,更沒有刻意的想去塑造什麼,只是當他發現皮埃爾的聲音和樂感時,才意識到一個天才可能出現,因此加以引導和保護,而他這麼做的前提是完全的沒有想到回報,甚至一點點的即得利益也沒有,反倒是冒著與校長作對的風險。所以克萊門特的偉大之處是一種無私的奉獻精神,是甘於燃燒自己點亮別人的高尚情操,即使他面對的孩子是公認的頑劣不堪甚至沾染惡習,他依然像一個傳教士一樣孜孜不倦,雖然一開始消沉過,但依然耐心堅持,全身心的投入,並對孩子們充滿了關心愛護。最可貴的是影片的最後,克萊門特暗戀的皮埃爾的母親找到了自己的歸宿,而恰恰在此時他也被校長解僱,情場職場雙失意的學監在此時也沒有後悔一直以來為學生所作的,反而痛斥校長的冷酷和自私,很有尊嚴和風度的離開了學校,在他後來的日子裡一直給別人做家教,直到去世。他從沒有為他的付出感到後悔和不值得,只是把這段日子當作履行自己的職責,毫無索取的意思。

人類的前進不只需要各種行業菁英,更需要甘做引路者和鋪路石的人,正是他們的付出才有了別人更大的進步,他們應該接受我們的崇高敬意。電影裡的克萊門特是這樣,我們身邊的很多教師也是這樣,特別是當我們看到貧困山區的老師們,在條件極度艱苦的情況下,默默的付出著青春、心血甚至是生命,把改變命運的希望帶給孩子們,這種敬意更是油然而生。

但是,時代的進步也讓很多事情出現了變化,我們的多年應試教育機制和教育產業化使很多教師這個職業的從業者,對師德的理解不那麼深刻,教育的方向也主要以升學為主,也就是受業。關於做人的道理、個性的發展、耐心的引導等都在高考指揮棒的指揮下變弱化了。在升學、就業的壓力下,學習的目的變得浮躁和功利,一個個五六歲的孩子,本應是天真爛漫無憂無慮,可是卻身背父母的沉重期望,為了當一個「哈佛女孩」或「耶魯男孩」,整天學英語、背唐詩、學鋼琴、讀名著、學跳舞、練網球,沒有節假日,沒有自由活動時間,一天到晚都安排得滿滿的。這樣的孩子,也許確實離「哈佛女孩」近了,但寶貴的童年,卻因此變得痛苦不堪,了無生趣。於是,父母製造天才的辛勤工作成了對孩子的摧殘,普天下不知道還有多少這樣無助的孩子,正不得不痛苦地忍受著這種近乎狂熱的「天才教育」。而有些教師們成了應試教育制度的執行者,就如同寄宿學校的校長,用強硬的制度管理學生,更多是的關心升學率以及由此帶來的自己職稱和獎金的提高,他們沒有把學生當做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來對待,更談不上什麼引導,這種現象的確值得我們深思和反思。

===============
  我的BLOG http://baibo.blog.sohu.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