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er
2006-03-27 00:31:28
Crash
影片的劇本是精心構思設計,以致於我整個看完後才理出頭緒。影片的名字有譯作《撞車》的,雖然開頭和結尾講到追尾,可是整個影片講述的不是這個問題,它應該有個更好的譯名。
故事講述了在24小時內發生在大都市洛杉磯的,關於五或六組不同背景、不同職業的主要角色看似毫無關聯,實際上最後相互交聯的生活。
電影前半部份看著讓人費解,因為不停地有新角色出現,而且在這些角色間轉換影片的講述對象,這些角色的生活本來並不相關,加上我對於外國人的名字和臉不那麼敏感,總是搞不清楚誰是誰。慢慢地隨著情節的推動,角色和事件間的關係逐漸變得清晰,直到最後結尾我才弄明白影片是怎樣講故事的。導演兼編劇的Paul Haggis真是講故事的高手,要不然得了今年的最佳劇本大獎。
影片中主線是美國社會中的種族歧視和偏見,裡面的主要角色或直接或間接地因此痛苦和羞辱甚至出現悲劇。畢竟我對美國社會中的文化,偏見或歧視等問題不了解,肯定不能完全了解電影中相關的一些東西。但是我認為影片講的不完全是關於偏見的問題,更主要地是講生活中的人們。
影片中所有的角色都是痛苦的,他們生活有著各自的難處,甚或生活在悲劇之中。在24小時中,他們每人都做過善事,也做過錯事,由此每個人在這個24小時內都是受害者,經歷了悲傷、憤怒和恐懼。
他們在這個大城市中生活並不相關,然而在24小時內他們向撞車一樣,一個挨一個,一個緊扣另一個,他們生活相互交織在一起,每個人的決定或多或少地影響他人,甚至改變其他人的生活。在其中,我又感受到了生活中那種強大威嚴的因果關係,像《我的丁一之旅》中說的「當某個細節一經選定,未來差不多就已經寫到了現在」。
除了生活中的因果關係外,我在電影中還看到了對未來的不可知。就在短短的一天,所有的角色都無法預計今天會發生什麼,是喜劇還是悲劇。即使你已經計劃好了要做什麼,可是仍然會被生活左右,朝另一個方向走去。這種不可知性有時會給你帶來驚喜,有時會是意外,影片中的人們經歷的都是意外。
影片唯一的驚喜是小女孩Lara沒有死。Lara的爸爸給她講過一個童話故事,並且虛擬地送給她一件神奇的斗篷。Lara信以為真,在關鍵時刻穿著這個斗篷去保護她爸爸,幸而子彈是空包彈,虛驚一場。
最後再回來想想影片名字,Crash 實際上意喻每天陌生人之間的遭遇和影響吧,衝撞或是衝突。可是為什麼影片中的人們只能是crash呢,心存偏見,缺乏信任,使用暴力進攻作為解決手段,也許這是現代西方社會凸顯的社會問題。
為什麼「Crash」不能是影片中開始時談到的「Touch」呢?回顧一下,開頭是這麼講的:
Graham: It's the sense of touch. In any real city, you walk, you know? You brush past people, people bump into you. In L.A., nobody touches you. We're always behind this metal and glass. I think we miss that touch so much, that we crash into each other, just so we can feel some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