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周漁的火車--Zhou Yu's Train

周渔的火车/ZhouYu'sTrain

6.4 / 1,587人    Germany:96分鐘 | USA:97分鐘 | Argentina:97分鐘 | Canada:92分鐘 | Japan:93分鐘

導演: 孫周
編劇: Cun Be Mei Zhang
演員: 梁家輝 孫紅雷 鞏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暢遊四醫院

2006-03-29 04:48:40

[瘋評影行]黃和祥的火車


    主演:鞏俐、梁家輝、孫紅雷
    導演:孫周
    編劇:孫周、北村、張梅
    出品人:楊步亭、趙新先
    
    首先,因為這個題目,俺代表俺自己向鞏俐阿姨致歉。有故事的女人、鞏俐阿姨離開張導以後,電影藝術的表現張力有所提高,有關的新聞不斷髮布:黃和祥高頻率親昵探班、L』OREAL那套香港著名設計師蔡慧嫻價值362.5萬美元的首飾、「希望工程」案、以及八卦新聞裡的孫導……不管是張導、孫導、還是其他的什麼導,只要是好的電影,就是好導,只是辛苦了黃總。對於這樣一部文學作品與電影藝術締結的作品,鞏俐在整部電影裡是絕對真摯出彩的。
    
    其次,因為這部電影,俺代表俺自己向孫周同志致歉。有勇氣的男人,孫周是勇敢的,敢於將一部嚴肅意義的文學表現成生動的靜動結合的藝術流,並且將一部嚴肅意義的文學言情片宣傳成艷情電影一般的猥瑣,熱辣的電影海報、喧鬧的商業炒作,雖然俺沒有如願地看到梁家輝同志屁股上那幾顆性感的小黑痣,但他大膽的嘗試,對於女性複雜心理的刻畫,動靜鏡頭的切換是在進步的,隨著國內電影分級制度的呼聲,俺開始深切地認識到大陸電影業積極探索的腳步。
    
    最後,因為這篇文字,俺代表俺自己向北村先生致歉。複雜的群體,目前作家已淪為最沒前途的職業,國內對純文學探索的停滯,互相的謾罵或是互相的吹捧,沉靜在浮華的泡沫里,北村的文字有對文學理想真摯的追求、對文學現狀無奈的嘲諷,對未來無限的渴望。於是乎,因為這樣一部電影,對原著大作手術看來也是應該的了,孫周對女人的偏愛於是性別大挪移了。
    
    偉大意淫時代的終結,套用一句聊以自慰的話:文學依舊高尚。
    
    孫周和鞏俐合作的影片,從《荊軻刺秦王》那個透著充分滑稽色彩的燕太子丹(孫周飾演)和趙姬(鞏俐飾演),再到《漂亮媽媽》,對於女性心理的細緻洞察已經到了變態追求唯美的境界。
    
    旁白:
    為了讓你聽見我的話
    有時候變得纖細
    微風吹起鱔魚的……
    
    一首寄予極大愛意與渴望的唯美詩句,開始這樣一個良家婦女與業餘作家陳清、獸醫張強兩個男人之間意味深長的故事。文學來源與生活,真的是來源於生活嗎?將一個完整男人分割成兩個感性的角色,愛與被愛,追求與善意的放棄。
    
    火車,穿插著間斷的三個隧道,然後將時間在電影的空間裡迴環倒敘,調戲時間概念的電影屢見不鮮,《羅拉快跑》正是將一個故事並行在幾個空間裡,然後用不同的結尾詮釋生活。
    
    一個經常遊走火車與兩個城市之間,一個遊走香菸與兩個男人之間的女人,一個很直白的開篇,然後開始慢慢交代兩端時間跨度不大相識很普通的會面,先是因為彩繪碗的無意碎裂,後是彩繪花瓶的有意墜落;接著是與陳清在舞會無意的邂逅,後者因為他的詩愛上他。主線還是陳清的詩和因為文學的邂逅,是輕逸脫俗的美麗,呵呵,俺看來是高估了文學的魅力。
    
    木訥的詩人,是周漁這樣一個女人給他無盡的愛和涓涓的創作靈感。陳清代表理想、夢或是虛幻的東西,那麼張強則代表現實。
    
    「一週跑兩次……」呵呵,年輕人,厲害,相識、相知總伴隨著美好的回憶,輕快的時間流逝,回味無窮的感懷。
    
    為「愛」奔走與現實與理想之間,陳清是個活在文字理想裡的懦弱男人,張強是個懂得生活的樂觀男人,一個女人穿插在兩個男人之間正如同奔走與兩個車站,火車是主要的工具,火車不會停歇,也不會刻意地留守在任何一個車站,它永遠只是穿梭與奔走,正如女人的本質一樣。
    
    涉及倫理,或是說愛情、憧憬、誘惑、背叛,恰恰在一部女性視角的影片中卻是如此的不堪一擊,儼然沒有了一切道德的負重,只是期盼著火車能真正地停歇在一個車站不再遊走,只是期盼著女人能沉浸在切實的幸福里,矛盾就是如此,完美也不可能真的存在。可以說,是文學的力量主駛著觀眾的思想曲線,是導演牽引著一個既簡單又複雜的感情故事。
    
    縱觀整部電影,攝影和配樂是很大的亮點,導演運用了很多動靜結合的長鏡頭,是意味深長的寫意鏡頭與東方審美細緻與含蓄微妙地處理是很切合主角的心理世界,此類場景包括車窗掠過的田間房屋,有高山綠林。其中,陳清與周漁在書庫做愛就是用轉切鏡頭處理的,在沒有分級制度的情形下,通過電審的辦法不是剪刀就是所謂的移行換影大法了,具有象徵意義的就是那個冒著黑煙高聳的煙囪,這個煙囪在後面的情節里還出現過一次,只是沒有冒煙的長靜景。
    
    場景的動靜對照是依據情節需要變化的,這樣頻繁切換的目的正是將強烈的對比固化,孫周在電影裡作到了散文記敘的目的,不斷重複的詩句,加插現實的衝突,情節方面,北村的無非是鞭撻文學的孤獨,在纜車目睹周漁發宣傳單的動容,到詩歌朗誦會的孤獨兩個人,再到橋頭飛撒詩稿的慢鏡頭,最後激情狂吻……俺認為是全劇的高潮部份,張強是現實生活的化身,他總是清醒地拉近周漁與現實的距離,讓她正常地歸附平庸。
    
    傷感是最後的那句,「我認識的周漁已經死了……」文學的世界是孤獨的,一個女人會撫慰一顆騰動的心,會安靜浮躁的靈魂,會善解得如同不染的天使,同樣一個女人會選擇現實,選擇離開,選擇一個又一個的驛站,離開的同時是冷酷或是平靜地扼殺一切……文字有她的歸屬,文字有她的夢想,卻永遠不是永遠的知音……正如片中周漁最後選擇汽車離開一樣。
    
    女人最使我們留戀的,不一定在於感官的享受,主要還在於生活在她們身邊的某種情趣。(盧梭語)
    
    不過本片有一個明顯的BUG,就是在尋覓雨中仙湖的情節,先前鞏俐是穿棕色皮鞋,接著轉切的場景就成了白色的旅遊鞋,再回切到鐵軌邊的場景又成了棕色皮鞋,而手裡的提袋可以隨風搖曳,俺考慮那雙旅遊鞋是神來之物。(文/暢遊四醫院)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