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衝擊效應--Crash [2004]

撞车/冲击效应/冲撞

7.7 / 449,159人    112分鐘 | 115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保羅海吉斯
編劇: 保羅海吉斯
演員: 珊卓布拉克 唐其鐸 麥特狄倫 珍妮佛雅絲波席托 威廉費奇納 布蘭登費雪 譚蒂紐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10.10

2006-04-10 00:24:38

讓我們touch,而非crash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不知是哪根電線,選在週末的晚上罷工。對於我這種居家動物來說,這實在不是個什麼好時機。

都市裡沒有月光。停電,意味著伸手不見五指。隨手從抽屜里摸出一張盤放進光碟機--CRASH--那深邃的音調隨即飄溢出來。

有那麼一些人,他們生活在一個不可思議的國家。其中有主人,也不乏不速之客;有手持良民證的,也不乏揣著救濟證的。他們從祖先開始,就生活在不同的圈子裡,沒有意外的話,也許永遠不會產生交集。但,當crash降臨的時候,意外就發生了。

白人檢察官夫婦和黑人導演夫婦,因為駕駛同一款"坐騎",被心懷"憤怒"的警官聯繫在了一起;而這警官又因為老父親的病,與社保工作人員,一位黑人婦女,發生了衝突;鎖匠一家和雜貨店老闆一家,因為一扇破門,被裝著"block"子彈的槍聯繫在了一起;蛇頭夫婦因為車禍,分別和偵探、黑人青年聯繫在了一起;年輕的警官受到那官腔十足的黑人警長的"訓導" ,當晚因為氣憤與恐懼採取了過激的自衛,意外的打死了一個黑人男青年,而他正是探長失散多年的弟弟;當探長攜母親認領弟弟的屍體時,醫生正是雜貨店老闆的女兒;還有……層層疊疊的怨恨,就像高速路上發生的數車追尾,場面一片狼藉。而人們,把它歸因於"種族歧視" 。

"種族歧視" 。為什麼一定要發明這樣可憎的一個詞呢?為什麼一定要不斷重溫這樣可憎的一個詞呢?

中國人說,人之初,性本善。

但人性又是多變的。當我們用包容的眼光來審視周圍的時候,一切都被包裹在了絢爛的光芒中。但,偏偏有這樣的一些人,用"憤怒"來迎接每天的朝陽。於是,當意外發生的時候,人性的弱點也同步crash了。他們遷怒於對方,不管自己身處主動,還是被動,頭腦里都閃爍著血紅的四個大字"種族歧視"。

crash在先,而"種族歧視"在後。所以說,只要crash在,沒有"種族歧視"還會有別的。

"……you brush past people. People bump into you. In L·A nobody touch you. We're always behind this metal and glass. I think we miss that touch so much. That we crash into each other just so we can feel something. "

這話出自偵探Graham,卻被女友說成hit the head。也許,在那些冷漠的城市,只有被撞"傻"了的人,才會幡然醒悟。

生活的壓力,讓我們疲於奔命。面對面的溝通機會日益縮水,關愛彷彿越來越無關緊要。當危機降臨的時候,我們才猛然發現,相交十幾年的所謂朋友還不如一個雇來的菲傭。

或許,同樣是生活的壓力,也令人們變得敏感。女服務生的疏忽、公車上車窗玻璃的顏色、迎面走來的白人少婦的一個小動作……一個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被一顆顆狹隘的心無限放大,上升到階級鬥爭的高度。

在他們還分不清是"Iraqi"還是"black man" 、是"波多黎各人"還是"墨西哥人" ,是"波斯人"還是"阿拉伯人" 、是"中國人"還是"越南人"時,愚蠢的人們就開始相互攻擊了。他們把憤恨與生活的不如意追究到別人的身上,惡意的中傷,挑釁的穢語,罪惡的種子在黑暗中發芽,在糜爛中瘋長。

與之相較的是那個擁有單純生活的鎖匠,和他的天使。

當夜歸的父親俯身面對藏在床下的女兒時,他用最和美的語言化解了屬於孩子的恐懼,用自己的愛,編織了那件無形的斗篷,悉心的把它繫到了孩子的頸上。

愛,就像這斗篷,從幼年起你就對它將信將疑,因為一直沒有感覺到它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你也學會把它繫在別人的頸上。於是,這愛就在夜風中傳遞,愈久愈濃……

當雜貨店老闆被憤怒衝昏了頭腦,提著手槍前來報復的時候,小女孩毫不猶豫地衝了上去。愛的斗篷,讓前夜還糾纏她的恐懼煙消雲散。

"Mommy, He doesn't have it. I have it. He doesn't have the impenetrable cloak!……It's okay, Daddy. I'll protect you……"

她是個純粹的天使,對於鎖匠,也對於雜貨店老闆來說。

但純粹的東西畢竟稀有。更多的人,始終在天使和魔鬼之間遊走。

猥褻黑人少婦的警官在生死攸關的危急時刻卻置自己的生命於不顧,救她與烈火之中;平日裡偷雞摸狗、肇事逃逸的社會底層青年,卻放棄大把的銀子不掙,放走了一車的偷渡客;而蛇頭在自己生死未卜之時,心裡惦念的還是愛人今後的生活……與之相反的是,一向鎮定、公正的年輕警官,卻開槍打死了黑人男孩,只因他一個掏兜的動作,和一個"可能是槍"的想像。

或許,當年輕的警官點燃那輛沾滿血腥的車時,他的內心也同樣被灼痛。但悔意並不足以讓他出賣自己。聞風而來的黑人少年們在棄車旁雀躍著,熊熊的火焰映紅了一張張無邪的臉,殊不知,這是在墓碑前起舞。如果火光能像映紅夜空一樣映出幾分鐘前的一切,很難想像路過的黑人導演還會不會往這罪惡的火焰里"添柴"……

"Man's the patron saint of travelers" --男孩所信奉的保護神,在最後的時刻,出賣了他。

混亂的一天以又一次撞車結束。一個城市的瘋狂不可能因為不平靜的一天而改變。但一定會使一些人學會touch,即使另一些人繼續crash。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