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stos
2006-04-10 06:38:38
Crash 誰撞了誰
其實,這部片適合在寒冷冬天的晚上一個人靜靜的看!窗外陽光正明媚,似乎沒有迎合片子的主題,不能像片尾的雪花那樣無聲的落下凝成心裡永遠的結。
不愧是今年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比《斷背》的受眾廣,又比《冷血》要更現實。這是一個個你、我、他的故事,每個人都能夠找到自己的影子。它繁複又不失深邃,有種族,有善惡,有宗教,有沉淪,有救贖,有暴力,有忍讓,有愛,有婚姻,有欺騙,有親情,有隔膜,有理解,有巧合,有必然,有解釋不了的,也有能夠解釋的,有浮在水面上的,也有深深隱匿起來的。如果說《斷背》是一首詩,那麼Crash是一本小說: 在平實甚至有些粗俗的語言當中,情節人物如lasagna一樣交錯縱橫,不分彼此,在斬不斷理還亂的紛亂關係中又奇蹟般地達到了一個精妙的平衡。這,好像就是我們的世界,永遠在秩序與混亂中搖擺衝撞。
不懂Matt Dillon為何能獲最佳男主角提名,他其實並沒有表現出這個人物的複雜和內心糾紛。相比之下《斷背》的Heath Ledger要比他好太多,只可惜敗於題材。片中其他幾位黑人男角倒是不錯,特別是身為佛教徒的導演,他的面部表情和眼神都是一流,寧靜平和下掩蓋著卻又包不住的悲哀絕望與救贖。
種族是片子裡特意凸顯的一個主題。白人,黑人,印第安人,西班牙裔,亞裔,波斯裔(被誤為阿拉伯裔)紛紛登場,但絕不是高唱和諧的主旋律。沒有人和非我族群達成了真正的理解,所有的交往或者交錯都是以吵鬧失敗絕望病痛死亡而告終。那位白人小警察似乎就快要達到了卻誤殺了一個原本善意的黑人小混混。命運的旋律中似乎最偏愛這種滑稽荒謬卻又無可奈何的音符。甚至是在某個族群內部,也是充滿了欺騙隔閡和衝突:伊朗裔父女,黑人導演夫婦和兩個黑人混混,黑人警官與母親,白人官員夫婦。
故事的背景是L A,這個代表著慾望奢華喧鬧的大都市曾經多次上演過黑白衝突和騷亂,相信電影裡的某些情節是直指這個主題。但又絕對不只這一個層面,因為它不僅是一部黑白片,還夾雜了棕色,紅色,黃色等等,在命運的巧合和偶然中不知是否幻化成了片尾最後的雪,星星點點的純白既糅合了所有的顏色於一體但又獨立而純淨不夾一絲雜質。
人們總在說美國是一個melting pot,現在想來我覺得太膚淺。種族和民族之間的融合就那麼容易嗎?Paul Simon在六十年代高唱America,到底哪裡是America沒有人能夠回答。很欣賞Angels in America里紐約的猶太老牧師對猶太子孫們說「You grow up here in this strange place, in the melting pot where nothing melted.」。好像這個國家就像是一塊誘人可口的pizza,但醃肉還是醃肉,臘腸還是臘腸,青椒還是青椒,起士還是起士,絕不水乳交融。
其實,哪個國家不是一樣呢?這個時代是一個張揚個性的時代,人人都在展開翅膀的時候免不了會和別人碰撞。如何保持自我的同時又能保存心靈的開放是個難題。民族會成為今後一個宏大的主題,我們都會被無助地捲入其中。
阿湯在幾年前也弄出過一個類似母題的片子,人物的生活交錯縱橫,叫Magnolia,但沒有多少好評,主要是情節太拖沓瑣碎不如Crash來得明晰流暢,點到為止。看來我不能太唐僧,要學習老子僅留下五千字掉頭就走,絕對cool! 但論文還是要寫,教材還是要編,從小螢幕上再回到現實的世界總是那麼多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