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看上去很美:小紅花--Little Red Flowers

看上去很美/小红花/LittleRedFlowers

6.7 / 1,514人    92分鐘

導演: 張元
編劇: 王朔
演員: 董博文 寧元元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YUYU

2006-04-10 23:43:13

別用"小紅花"的眼光來看戲


在開往香港的直通車上,看了這部想看已久的戲.

"看上去很美",其實無論是場景還是人物,抑或是故事發展情節,都沒有用一種很唯美的手法來呈現.我反而覺得英文翻譯"LITTLE RED FLOWER"(小紅花)更可以突出電影的主線,不過那是王朔小說的題目,也不好刪改吧.主人公方槍槍從開始的遵守規矩(其實也不太遵守的了,只是為了小紅花努力一下)到後來的叛逆離群,無一不是為了那朵彷彿沾著童年陰影血跡的"小紅花".回想我的童年,似乎也有那麼一段為小紅花努力的經歷,循規蹈矩,自己為自己加上"這樣不能做,那樣碰不得"的諸多戒條,最後得到一個虛虛的烙印,現在回想起來,實在為這樣一種教育模式感到汗顏,抑制個性發展,使孩子們彷彿過著一個模子的生活,既不符合社會分工的意義,更不適合特長培養的原則.

整部電影籠罩著一種70年代的沉重氣氛,長辮子,文化衫,過份強調集體的簡樸生活,吹鑼打鼓的場面,對於生於城市長於城市的自認"潮流PIE", 一定有種難以抗拒的吸引力.雖然我不是那個年代的孩子,卻喜歡偷窺媽媽舊相簿發掘故事,於是,我看到了類似的衣著打扮和場景. 方槍槍明顯是個有早期憂鬱症的孩子,過早出現的叛逆行為,造成了他和那個時代背景的明顯衝突.如果生於講究個性化的80年代和90年代,他可能是個被寵溺的另類小孩(不過這個詞對幼稚園的小朋友似乎還不太適用,雖說三歲定八十,但現在這種教條主義奉承者實在太多,有哪個父母不被老師的淫威所鎮壓著,所以這類"不乖"小王子,只能是老師眼裡的垃圾級成品?)

我實在不明白那時候的男女性別之分怎麼就模糊到了這種程度呢?即使是四五歲的孩子,大概都懂得害羞的道理吧.可能是現在的孩子都被各大媒體的狂轟濫炸摧殘成"超早熟"分子,以前在學校里當補習老師的時候,竟然有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跟我悄悄說:"老師,我其實有個幼稚園的女朋友"......可是方槍槍卻可以公然掀起女孩子的裙底,赤身裸體周圍走,是種公然挑戰傳統的暗示嗎?張元大導應該不至於用"解放身體"之類的陳腔爛調來表現吧.

片裡的鬱悶氣氛實在是看得有點心寒,我個人不是對這類悲觀控訴的電影十分感冒.既然擺明是部把教育提到上綱上執行緒度的電影,為什麼要用孩子被禁錮的鬱悶來煽情博取觀眾認同呢?都說劇中的幼稚園像幼稚時期的幼稚監獄,一點也沒錯,什麼都是口號式的,一體化得很恐怖,正當我們感覺這樣生活的孩子實在很可憐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我們自己也曾經是那樣一員呢?沒有小紅花的束縛,我們還有手冊,還有精確到小數點後第N位的成績,還有德智體等各方面的等級考核制度,說到尾,每個人都逃脫不了,正如片尾槍槍被孤立後一路狂奔一樣,我們其實正是在既定的圍牆下作無用功式的奔跑,最後的結果還是一樣的,就是妥協...妥協...再妥協.

我不是憤青,更無意提倡那種過早的挑戰教育模式的口號.槍槍其實也不是一個典型的叛逆者,因為他最終還是妥協了,因為被孤立而認錯.這是大多數口頭派,甚至是行動派的做法,因此我們的某些社會垢病,依然沒有在一浪又一浪的口水戰中得到最終的解決.

說著說著跑了題,說回電影本身,我們可以在方槍槍身上看到很多大人的影子.小說的原意本來就是用孩子的眼睛看成人的世界.為了一些虛名虛利奮鬥,當目標看似很遠的時候就放任自己,還標榜了一種所謂的個性,以獲得少數人的支持.大人在孩子們的世界裡是妖怪,就如我們這些大人們把我們的上層機構都看作是洪水猛獸一樣,你每天埋怨工作太多,上司不公,卻不敢做些什麼,即使做了什麼,又顧慮別人對你的看法...這樣活,很累呢...即使是看上去很美的世界,總是有這樣那樣的不完美.

當我們看這部電影時,都抱著一種打擊教育制度的心態憤憤不平地看,其實也陷入了另一種教條主義了...為什麼要把導演給我們的線索作為電影唯一依據呢?就單純地看電影,看那些小朋友們的早期三角關係,看那些老師們為了得到上級欣賞而刻意奉承的醜惡嘴臉,看小孩子們想像無窮的打怪獸行為,單從一個懷念童年的角度去欣賞這部電影,就純粹得多了,至少還可以驚嘆,"真是看上去很美".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