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壺
2006-04-11 01:16:57
生命,與鮮花相隨
美國電影《時時刻刻(the Hours)》交織了三位女性的生命故事:1941年,長期被精神病困擾的英國女作家弗吉妮婭·伍爾芙(妮可·基德曼飾),寫完她最後一部小說,已經趨於崩潰的邊緣,出於對丈夫的愛,她趕在自己意識還清醒之時投河自盡。上個世紀50年代,生活安逸的家庭主婦(朱麗安·摩爾飾)迷上了伍爾芙的小說,小說家的投河經歷靈魂附體般地糾纏著她,這時,她懷上了第二個孩子,就在丈夫生日這天,她找了個旅館試圖自殺。電影快要結束時我們才知道她後來成了第三位女主人公——2000年一位編輯昔日情人的母親。由梅麗爾·斯特麗普飾演的編輯正為當晚的聚會選購鮮花,並盛邀已經分居的情人理查參加。這位作家理查也就是當年那位家庭主婦的小男孩,一個曾經乖巧敏感的孩子,現在卻身患愛滋病。他身體羸弱,歇斯底里,憤世嫉俗。就在女編輯按約接他赴宴時,他當著舊情人的面破窗而出,追逐陽光而去。
伍爾芙的意識流小說《達洛衛夫人(Mrs.Dalloway)》以議員夫人一天的活動為框架,敘述了她在一個夏日清晨出門為即將舉行的宴會買花,直到宴席結束前,傳來了一位曾參加歐戰的陌生青年跳樓自殺的死訊。作品中穿插了大量回憶,人物之間的衝突,心靈深處的衝撞,生與死,理智與瘋狂,影影憧憧地雜糅在一起。影片套用了這一基本情節,並不斷進行時空轉換,遂使藝術效果更加撲朔迷離。
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充滿死亡氣息的電影並沒有用陰暗的色調加以表現,影片中興緻勃勃的女編輯選擇了大量象徵旺盛生命力的康乃馨和百合花,以增加宴會的氣氛,她跟小說中的達洛衛夫人一樣,多次由衷地讚嘆:真是個可愛的早晨。而理查自殺了,就在這樣一個空氣清新花木扶疏陽光燦爛的下午。通過閃回鏡頭,我們看到童年理查跟母親一起為父親做的生日蛋糕,上面綴滿了藍紫色的花朵,幾朵小黃花點綴其間,詭異、神秘,閃爍著勿忘我的色調,與屋子一隅花瓶裡的大簇黃玫瑰遙相對峙。那隻蛋糕反覆地被特寫鏡頭關照著,它被神思恍惚的主婦烤焦了,又被重新複製了一個,幽藍的蛋糕孤獨地靜臥在餐桌中間,好像在傳遞給觀眾一個資訊:女主人去意已定。另一邊,鮮亮的玫瑰似乎在召喚著女主人。
影片中,不同時空的人物緊緊覆疊在一起,小理查的母親枕邊經常放著一本《達洛衛夫人》,她常常夢見自己跟伍爾芙一樣隨流漂去,美得如同出水芙蓉。該情節對位於小說中的一個細節:宴會將要結束時,達洛衛夫人聽說了那位陌生青年的死訊,剎那間,她感覺自己就是那個年青人,重重地向樓下摔去,此生與彼生由此交融在一起。在與死神擦肩而過之後,她反而感到了生的恐怖,她擔心自己沒有能耐走完此生。也許是伍爾芙錯亂的神經使然,這種錯覺或幻覺很自然就寫到了小說中,影片準確地捕捉到這一點,並以另一種方式體現了出來。
影片中隨處可見的鮮花似乎給這部電影增加了哲理意味:生命如花,有時候生即是死,有時候死即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