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布拉格的春天--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布拉格之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港)/布拉格的春天(台)

7.3 / 37,728人    171分鐘

導演: 菲利普考夫曼
編劇: 米蘭昆德拉 尚克勞凱立瑞 菲利普考夫曼
演員: 丹尼爾戴路易斯 茱麗葉畢諾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whydoido

2006-04-20 00:23:27

布拉格之戀


   記憶中,每年的四月,都是陰晴難定,有點掙扎。
    這幾天晚上在看一部很掙扎的電影《布拉格之戀》,愛上了那個男人,也愛上了那兩個女人。
 
    昆德拉的小說比較難懂,生命重與輕的思考困擾了人類數千年。其實在東方文化背景下,這不算個問題。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有他綿延數千年的解釋,而處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文化衝擊下的我們,在不斷檢視自身價值,拷問靈魂的時候,這個問題才被不斷的放大放大,像哈姆雷特不斷的自問:to be or not to be?
 
    回到電影本身。導演Philip Kaufman很巧妙的把著力點放在一個愛情故事上面,也許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個放大了的愛情故事。如同這個開始「在布拉格,有位醫生,他叫Tomashi……」
    愛情的發生,源於和某個女人共眠的願望。托馬士浪子唐璜的生涯終結於一個叫做特蕾莎的絕望少女,他把她看做放在籃子裡順流而下漂到他床邊的孩子,他必須愛她。愛了,卻無法給這個女孩幸福。或者是特蕾莎要的幸福對他而言太過沉重,他能給她妻子的身份,給她全部的愛情,卻無法對她忠實。他沉醉於發掘每個女人的不同之處,昆德拉反覆理性的剖析這種人性,而影片中借最了解托馬士的薩比娜之口說出,因為他們彼此了解也彼此信賴。
    薩比娜也許也是愛托馬士的。但是她選擇了過一種總是離開的生活。在日內瓦溫暖的房間裡,她和特蕾莎一起寬衣解帶,在彼此目光的追逐中,兩個女人終於互相了解而建立起了和某個共同男人無關的友誼。
    特蕾莎和托馬士的愛情,在動亂開始後,昇華成為互相信賴的相濡以沫,選擇回歸田園的兩人有了恬淡的幸福,最終死於回家途中的車禍。這就是生命的無常。身處其中,我們永遠不知道如何選擇,或者因為選擇反而失去更多。正當我們還在苦苦追究生命的奧義,風捲殘雲般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可是正因為知道這種無常,人們反而更滋生出探究的心,不厭其煩的執著於或輕或重的選擇。
 
    就小說而言,我比較喜歡薩比娜那樣的女人,世俗的眼光看來,這個女人永遠在逃避,她的生命虛無縹緲無所寄託,可是管他的!薩比娜痛恨一切媚俗的偽裝,她的逃避恰恰是一種不妥協。只是當她放棄生命中代表價值的一切,家庭,愛人,國家等等一切,這些價值也對應了責任,義務以及一切生命中不能迴避的沉重的時候,她是否就因此得到了終極的自由和自我?我不得而知,但是我是羨慕她的。
    如果說愛上薩比娜是因為角色性格魅力的話,那麼愛上特蕾莎則完全是因為被主演朱利葉.比諾什出色的演技所折服。劇中的她,青澀而略顯笨拙,眼神中卻永遠流露出倔強。絕望的少女,在人前總是那麼生硬彆扭,在托馬士面前卻有馬上成熟起來,時而微笑時而旋轉像個吉普賽女郎,在愛著。可惜她要的愛太沉重。
    最後不知道怎麼說托馬士Tomashi(丹尼爾.戴.劉易斯),帥哥實在是需要截圖證明啊。。。改天截幾張圖看看。。。
    當他對你說:take off your clothes,你能抗拒得了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