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血色星期天--Bloody Sunday

血腥星期天/血色星期天/血腥星期天

7.6 / 25,754人    107分鐘

導演: 保羅葛林葛瑞斯
編劇: 保羅葛林葛瑞斯
演員: 詹姆斯內斯比特 Allan Gildea Gerard Crossan Mary Mould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hawnj

2006-04-22 00:43:50

星期天,血腥星期天


作廢言論:http://shawnj.blogone.net


政治催生電影,電影揭露政治。68年的法國五月風暴導致了路易·馬勒《五月傻瓜》和貝納多·貝托魯奇《夢想家》的誕生,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放飛了田壯壯的《藍風箏》促成了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朝韓南北分裂局面裂變出朴贊旭的《JSA共同警備區》和金基德的《海岸線》,72年英國政府殘酷鎮壓北愛遊行民眾孕育了三十年後的雙生兒——吉米·麥高文的《星期天》和保羅·格林格拉斯的《血腥星期天》。

保羅·格林格拉斯曾是一名先鋒記者,這讓他的作品和其他政治題材影片有著截然不同的紀實性。全片用手提數位攝影機錄製,完全摒棄電影技巧和手法,盡最大可能還原真實。影片風格粗礪寫實,通過平行敘述手法展現對立雙方的不同精神狀態。事件起因是北愛人民不滿英國政府未經審訊便予以拘留的不人道做法,決定在1月30日這天舉行一場游 行。英國陸軍將軍福特同時發表聲明,定義這是一次非法 游 行,並將進行鎮 壓。雙方的矛盾衝突在前一夜便凸顯開來,形勢一觸即發。北愛溫和派議員庫普意識到形勢嚴峻,四處奔波告誡人們要克制,千萬不可使用暴力。而另一方面英國派來一隊傘兵作為先鋒部隊,防止北愛共和軍的人伺機作亂。遊行在緊張的氣氛下展開,前半段的有條不紊被隨之而來的混亂徹底破壞。一群激動的年輕人偏離游 行路線,向駐防的的英國軍隊抗議並投擲石塊。英國方面用高壓水龍頭、催淚彈和橡皮子彈還擊。接著事態愈演愈烈,英軍開始用真槍實彈向百姓射擊,連臂膀上紮了白色手帕(以示和平)的老人也不放過。惶恐的人們四散逃竄,許多人倒在了血泊中不再起來。暴亂結束後,軍方對外聲稱只有三人喪生,而當晚庫普從醫院拿來的資料顯示總共13人死亡,14人受傷。法國「五月風暴」中曾有這樣一條標語,「報導有多少,質疑就有多少」。人們無法從輿論中得到真相,即使英軍迫於壓力對每個士兵進行問詢,但得到的答案都是死去的人永遠是「全副武裝的恐怖份子」。迄今為止沒有一個士兵受到懲罰,甚至有三位軍官還得到了晉陞。

通過三十年的調查,格林格拉斯完成了這部批判紀實性作品。他用現場報導的手法真實再現了「血腥星期天」中眾多經典鏡頭,通過對雙方的跟蹤報導試圖挖掘事件的真相。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的一個細節,從頭到為電話鈴都在不停地響,但大多數時候都沒人接聽。導演藉此凸現了事態的嚴重性和緊迫感,同時以此暗喻著對立雙方的無法溝通和不可調節的巨大矛盾。有人說這不是一部十足客觀的影片,他沒能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觸摸北愛人民不願回首的過去,甚至在敘述上無法避免主觀臆想與猜測。假如和《大象》相比的話,顯然格林格拉斯缺少了驚人的客觀和冷靜,但別忘了他在影片中扮演著近似戰地記者的角色。記者的職業道德要求他要把看到的真實記錄下來,權衡對比之後才能逼近事實真相。因此我們看到了死去的老人,逃竄的人群,死別的戀人,同樣還有質疑軍方決定的軍人,躁動無知的青年,和蓄意煽動民族仇恨的極端北愛共和軍。在政治面前,雙方都不是贏家。一方付出了鮮血,而另一方卻輸掉了整個歷史。唯一應該寄予同情的是那些死去的人民,無情的子彈將他們的信仰毫不猶豫地洞穿,飛濺的是滾燙的熱血和至真的靈魂。這些政治的犧牲品至死不知孰是孰非,卻將悲痛留給了親人朋友。而這悲痛遠遠不夠,因為還將有更多的謊言和妄語去攪擾著逝者的安寧。

作為歷史,作為不可忽視的歷史,它被永久地留在了人民的記憶和歷史的膠片之中,是非分明在時間的沉澱後亦可能模糊難辨,但它所留下的卻絕非偶爾的陣痛,血淋淋的傷口噴湧三十年,金熊只能證明它的至真,卻遠遠不足以承載北愛人民難以忘懷的悲慟。庫普說,看看那些孩子的未來吧,我們要為他們的未來而抗爭。在這個星期天之後,更多的少年端起機槍站在了旭日的殘芒之中,這卻是所有有生的無奈。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