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豪情四兄弟--Sleepers

沉睡者/豪情四兄弟/沉睡者

7.5 / 237,707人    147分鐘

導演: 巴瑞李文森
編劇: Lorenzo Carcaterra 巴瑞李文森
演員: 凱文貝肯 比利庫達普 勞勃狄尼洛 羅艾爾達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華青浮沉

2006-04-25 00:39:13

沉默不等於軟弱——致沉睡者


默默忍受自己的罪
雖然懲罰已百倍
沉默是唯一的應對
軟弱似乎已成為一種習慣

沉默不等於軟弱
如同
一個黑屋子裡面熟睡的人
總會醒來。
                        ——題記

   看完電影是九點中,沒能抵制住燒烤的誘惑,減肥計劃第249次又被擱置一天,24歲的我,已經XX公斤,作孽啊,好在我早已自暴自棄。最讓我鬱悶的是,wzy的存在徹底摧毀了我對燒烤的憧憬,吃羊肉串的時候,這丫說這羊肉實為豬肉經羊尿浸泡而成,吃臭豆腐這丫又煞有其事的說臭豆腐是人工肥催成的,nnd,我真恨不得把用簽字把這丫插成耦片。回來後我發現,本來我是覺得這片子還不錯,才有說兩句的衝動,但食慾的瓦解嚴重影響了我的心情,好話是說不出了,放幾個p,但求能睡個好覺吧。
       先說演員:無意間發現這部沉睡者,是因為其中竟然同時出現其中羅伯特•德尼羅達斯汀•霍夫曼和布拉德•皮特。這三個都深得我心,第一個霸氣十足,第二個深邃內斂,第三個亦正亦邪,三個人的對手戲著實讓我期待。但導演卻無情的戲耍了我們的情感,從頭到尾,三個人同時出現的場景只有最後一場,還沒有對手戲。即便是兩個人的對決也之多不過4次,這另我十分氣憤,與不滿。三個人各自為政,各據一方,缺乏相互的互動與照應,雖情節上無甚紕漏,但這種靜態的人物設置,特別是後三分之一中,嚴重讓人感到劇情凌亂分散,焦點缺失。從表演的角度講,三個人也僅算差強人意。霍夫曼稍好些,因為戲份太少,人物扁平,對其挑戰不大,最後法庭那段舉重弱輕的質問依舊令我痴迷。德尼羅相當一般,可能是教父給我的印象太過深刻,那種強悍的絕望,靈魂的釋放沒了蹤影,這絕對是編劇和導演的敗筆,神父這個角色是其社會意義的集大成者,但對其心理矛盾與衝突的刻畫太過隨意,特別後半段,虎頭蛇尾,另人惋惜。pitt我們還是寬容點吧,畢竟那時才96年,他還年輕,與這兩個老油條彪戲,中規中舉就算難得。雖然我相信他還能表現得更好些,pitt的那種不羈非常適合這種承載著仇恨與壓抑的角色,他的氣質適合歐洲片,好萊塢早晚使之平庸,如那精靈王子,這點勿庸置疑。
        再說拍攝,咱是業餘中的業餘,衡量的標準只有腎上腺的顫抖與否。這片子中只有兩處做到了。其一,那條分割天堂與地獄的走廊。那個長鏡頭,將通往光明的黑暗、壓抑、漫長與無望赤裸裸的展現。其實經歷那種種,這四個孩子又怎麼回到那光明的昨天,走廊盡頭的光不過是他們幼稚的幻象,他們的路早在進少年管教所的那天起就已經轉向了另個方向。其二,洛倫佐在禱告時回憶兒時的悲慘經歷。那些閃回和晃動的鏡頭,如同尖刀般刺如我的神經,他肉體遭受的蹂躪讓觀者感同身受。然而,雖然這兩處使我震撼,但其模仿的成份太過明顯,讓我直接從特呂佛的四百下跳入了美國往事,暫且認為是致敬之舉吧。
     最後說說情節吧,在我看來這是這部片子最成功的方面。讓我們先暫且忘記美國往事,雖然他們之間有太多相似之處,這是一部寫給男人的片子,印象中只有教父加上半部肖的救贖。兒時的經歷在他們幼小的心中種下了仇恨的種子,時間是仇恨養分,沒有什麼能使仇恨磨滅。仇恨教會了他們沉默,雖然沉默的同義詞往往為軟弱,雜貨店的胖子對麥可說:「記住,小伙子,軟弱會成為一種習慣!」但他們用智慧與韌性證明了沉默不等於軟弱。基督山伯爵在片中反覆出現,無非是希望用此經典來詮釋一個真理:仇恨如果都可以成為一種信念,幫助擁有者達成所願,那麼還有什麼能使人絕望呢?這對這世上所有平凡如我的小人物絕對是一種極大的鼓舞和激勵,雖然我們大都沒有他們慘痛的經歷,但我們不一樣抱怨人生的不公,命運的坎坷,沉默的永遠是大多人的選擇,但沒有理由讓沉默成為軟弱的理由,我們需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對關心自己的人負責。通往光明之路永遠不會關閉,看你如何抉擇了。
 
      ps:我是太這極大的悲憤下這段話的,在衝動和興奮之中,本該點保存的點了關閉,白寫了,我欲哭無淚。用盡最後一絲力氣,憑記憶重寫了一遍,這遍寫的我噁心之極,鬱悶不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