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壞教慾--Bad Education

不良教育/圣·教·欲(港)/毁灭性教育

7.4 / 63,612人    106分鐘

導演: 佩卓阿莫多瓦
編劇: 佩卓阿莫多瓦
演員: 蓋爾賈西亞伯諾 費雷馬丁內斯 丹尼爾葛梅茲卡丘 路易斯赫馬 哈維爾卡馬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眉間尺

2006-05-13 19:47:36

《不良教育》:不只是批判




阿莫多瓦的電影總是如此極端,而他的口味又總是偏好男男女女的性愛題材,那些敏感而禁忌的故事,看看很早以前的《捆著我綁著我》,一個女明星愛上一個綁架她的神勁質男人,怎麼都透著SM的味道。而阿莫多瓦卻從不忌口,依然樂於在此類題材上努力挖掘。新作《不良教育》則對準了同性之愛,同樣的大膽而毫無顧忌。

事先看過很多對此片的報導,因此在腦海有著一個大概的映像,以為是關於批判教會學校對孩子的侵犯,撕扯下教會的虛偽面具。如果單是這樣的主題,這部電影對於阿莫多瓦而言實在沒什麼突破,因為關於同主題的電影已經有了太多太多,實在不用一一列舉。但當我看罷全片,我想阿莫多瓦哪有這麼簡單,批判嗎?遠不止於此,那些報導都是相當然的胡說而已,只有看過本片你方才明白導演想說提什麼。

很多對影片《不良教育》的介紹中提到這是阿莫多瓦根據自身的經歷改編而來,有著自傳體的標籤,但我卻以為這部影片其實是根據阿莫多瓦兒時記憶作為契機演化而來,故事內容卻未必跟他的真實生活完全相關。我想他以前一直在女人的內心世界裡不停地探尋,這一回終於將目標鎖定到了男人的內心和性,也算是一種變化,這其中自然有他醞釀許久東西想要充分表達。

那麼來看看《不良教育》倒底想說些什麼,它的主題又是什麼樣呢?我以為這部作品它的批判性事實上根本不明顯,而更多的還是圍繞著人性的剖析展開。影片中其實不存在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好人,是是非非根本難以說清,你看得到影片之中的每個人物似乎都不怎麼完美,他們醜陋的一面尤為明顯。如果說莫羅神父是壞蛋,由於他對孩子的性侵犯毀了他的一生,甚至到最後仍然惡行不改。那麼作為受害一方的伊格納西奧如果值得同情,可以他後來的所作所為也並不見光明正大,而他的弟弟胡安的行為和動機更是顯得無恥和鄙劣,為了自己的利益謀殺了自己的兄長,並且盜用他的名義為自己謀取成功之道。而那位導演恩里克作為相對的局外人,與他們相較儘管並非如此令人厭惡,可也同樣在某些行為上透著不純的動機,在明知胡安不是伊格納西奧的前提仍然藉機和他上床。

阿莫多瓦在影片中一一揭露了每一個人物的醜陋後卻並沒有在結局上給出一個傳統式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結果,也彰顯出作為一名大師級導演的不凡之處,這部影片畢竟不是迎合觀眾口味的商業之作。趨利的人生動機和人性的泯滅在這個現實世界中層出不窮,沒有任何人可以稱得上是清白。審視的態度是電影的主要目的,應該做什麼來挽救或者彌補都不可能在影片中找得出答案。我可以說看罷本片,只有略感沉重的感受,我們多半隻能看到事情的背面而無法洞知背後,當知道背後我們又能如何,絕望嗎?

《不良教育》這樣一部關於同性戀的作品,而且對性的描寫相當直露,不像華語電影那樣隱晦,事實上會引起一部份觀眾的反感,可恰恰這些又是阿莫多瓦作品的一種特質。在《不良教育》中變性人、同性愛、戀童僻這些光怪陸離的社會現象充滿了整部影片,影片中每個人物都似乎都沒有正常世界的性傾向。這一切都表現出阿莫多瓦的另一個極端特質,當他從女性題材轉到男性題材後,就徹底將一部電影變為純男性的電影,影片中唯一的重要女性角色也是一個還沒有徹底變性的伊格納西奧,其餘通通是同性戀男子。

影片對於同性之愛視若平常,以一種非常平和的眼光去看待這一切,認為同異性之愛比之異性之愛並無不同的。當然我以為這其中是包含著導演阿莫多瓦的個人觀點,不過在現在這個世界之中擯棄異樣的眼光或許是必然的。同性作愛場景在片中層出不窮,有些真露得很,有可能會令部份觀眾感到幾分噁心,但似乎這是近來歐洲導演的一種風尚,對於性場面的全面寫實,一切圍繞自我,想如何表現就決不躲躲閃閃。而大膽的情色鋪之影片上素來也是阿莫多瓦的風格。

而阿莫多瓦的電影儘管不是取悅大眾的商業電影,但是他的電影票房卻一直都非常之不錯。看他以往的作品:1987年的《瀕臨崩潰邊緣的女人》、1989年的《捆著我、綁著我》和1991年的《高跟鞋》都是西班牙電影有史以來最賣座的影片。這不僅僅是因為藝術感染力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因為他的作品在保持住自己的個人風格的前提下,同樣非常善於講故事。阿莫多瓦在他的電影中非常注重戲劇矛盾衝突和人物的刻畫,有大量兇殺、強姦、綁架、宗教等種種刺激觀眾的商業因素。比如《不良教育》中以兩大主人公的重逢作為開篇,這一切似乎很一般,然後以恩里克閱讀小說開始回憶,講述起少年時期的故事,觀眾的開始被漸漸引入一個認識的誤區,錯覺自然而然產生,以為小說的故事就是真實的。當隨著恩里克探訪伊格納西奧的老家,我們發現原來這個伊格納西奧原來是假的,而是他的弟弟胡安。真相似乎被挑開了一層,觀眾的認識實際是跟著恩里克的視角進行的。

然後隨著影片的發展,你突然發覺原先對真相的了解居然全都是錯誤的,因為莫羅神父的出現將你原先的認識全部推翻,從他的嘴中又產生出另一個故事,真可謂層層疊疊,虛虛實實,欲蓋彌彰。而同樣的,隨著一個個真相的產生,電影的深度也在不斷的加強。原先我以為電影的批判主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更為深層次的人性剖露,而不再是侷限於小範疇的挖掘,成為更廣義的體現人性的醜陋。

《不良教育》的劇情結構和懸疑式的迷團設置幾乎可以媲美任何一部懸疑電影,比如導演大衛芬奇在影片的懸疑設置上也非常之在行,但是在藝術挖掘上卻不能夠同阿莫多瓦相比。而阿莫多瓦的作品在藝術成就上又能夠遠遠超過了那些僅僅以考驗才智為目的的劇情片,這也就是阿莫多瓦的作品為什麼能有不錯的票房成就,卻又能贏得口碑的主要原因。能夠將藝術性同商業性結合得如此完美的導演的確是不多見的。

影片之中那個少年伊格納西奧的歌聲真是動聽,宛如天籟之音,而莫羅神父將幾首好塢萊塢歌曲改編同樣別有風味。這個少年的嗓音讓我想起了另一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那個主音男孩的嗓音,清澈無瑕。不知道為什麼歐洲的導演都喜歡上了童聲,也許這可以為影片增聲不少吧。當然這一切只是作為影片的點綴,一切的故事仍然沉重而壓抑,阿莫多瓦總是喜歡講些特別沉重的故事,而且常常在故事的背後留下太多的未果,你都很難從中找出點希望。以前看《瑪德蓮墮落女孩》時被其中教會對女孩的摧殘感到沉重和壓抑,但這畢竟只是過去的故事,最後仍然讓我們看到新世界的光明。但是《不良教育》卻不同,它的故事卻彷彿在說這樣的故事總是在發生,只不過我們看不到,能夠看到的多是正面而不是它的背面。


文;眉間尺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