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搶救前線--The Great Raid

大偷袭/卡巴纳图大营救/大偷袭

6.7 / 19,823人    132分鐘

導演: 約翰戴爾
演員: 班傑明布萊特 詹姆斯法蘭科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wolf

2006-05-21 12:05:02

The Great Raid/大偷襲


The Great Raid/大偷襲

非常不錯的片子,雖然描寫的只是二戰後期的一次小規模的營救,但是影片在前面的鋪墊、懸念的安排和衝突的迅速爆發以及結束各個方面呈現得都非常完美,也沒有拖沓的地方。

影片描述的是一群1941年在菲律賓被俘的美國戰俘,被日本人關押在集中營中,其中大部份受傷或者生病(身體好的都拉到別的地方作勞工了,就像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桂河大橋裡面描述的那樣)。而到了1944年,美軍麥克阿瑟將軍重新在菲律賓登錄,向日軍展開反攻,日軍在敗退的同時,也在暗地裡安排殺害戰俘的計劃。而此時美軍前進的道路上必須經過這個集中營——日本人肯定不會讓戰俘活著迎接解放的。一群新兵,被委派任務營救這些戰俘,而這個任務是上級指揮官都沒有把握的,加上對戰局影響不大,所以就沒有派精銳,我想歷史也應該是這樣的。但是,在周密的計劃和菲律賓本地游擊隊的密切配合下,這群新兵順利得完成了任務,甚至可以說是完勝——120多人襲擊500人關押的集中營,並且附近不遠處還駐紮有11000名日本兵,結果只是美軍陣亡1人,菲律賓游擊隊死亡12人,戰俘死亡1人(還是因為救回來以後病得太重死的)的代價,解救了511名戰俘,並且還全殲了集中營守軍!

其實看這部電影還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地下黨、游擊隊、夜襲、炸橋、炸坦克、牛車(比我們的獨輪車要高級些),如果把片中的美軍換成八路軍,吧菲律賓游擊隊換成中國的游擊隊,今年八一就肯定全國巡演了。

按照片尾的字幕,這次營救是美軍史上最成功的營救,他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美軍這邊看:

   1. 準確的情報,從得知集中營的消息,但航拍的地圖,到對日軍部署和動向的了解,沒有情報是不可能成功的。
   2. 周密大膽的計劃,好的計劃是成功的一半,仔細看襲擊前兵力部署那一段,很值得學習。
   3. 優秀的下級軍官,雖然士兵們都是新兵,但是讓那些優秀的軍官指揮,一樣發揮出色。據說德軍戰鬥力較強的原因之一也是下級軍官非常優秀。
   4. 密切的配合,包括與菲律賓游擊隊和後方的空軍,其實老百姓也在配合,要不日本人也不會對美軍小分隊的行蹤一無所知,傷員也不會那麼快就轉移完畢。
   5. 集中火力,看進攻那一段,我敢說連拿步槍的士兵都打了有近百發子彈了,密集的火力加上毫無準備的日軍,使得美軍短時間內消滅了大部份的日軍。

而日軍就要稍微差一些了,不過倒也沒有像國民黨軍隊那樣窩囊:

   1. 大橋那裡的衝鋒,白白損失了好多人,並且使得後面沒有再組織大規模的進攻。
   2. 至於日軍戰鬥力為什麼比較差,除了措手不及的因素以外,片中交代他們只是秘密警察部隊,並不是正規軍,所以戰鬥力自然差一些。而附近想過來增援的日軍應該是正規軍,但是交通和通信都斷了,又是夜裡,也是一籌莫展。
   3. 不過日軍到也沒有退縮,戰鬥到最後兩個人的時候還在想辦法射擊——而此時別人上百人都正在撤退。幸好這兩個人都不是迫擊炮兵,不然120的迫擊炮打到人群中一發,可就不是死幾個人的事情了。
   4. 日軍的坦克確實比較爛啊,連新兵都可以首發命中,並且命中後立刻殉暴,太遜了。
   5. 地堡里已經扔了顆手榴彈炸了一下了,機槍居然還能再響,戰鬥精神不可謂不頑強。

電影中還有兩個人物讓我有些費解,一個是集中營中後來病死的那位軍官,看他除了是地下黨送藥的目的之外,在戰俘營中好像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呀。另外一個是戴三角洲帽的那個軍官,雖然本次任務的精神核心,但是無論是從決策、方案、實施、配合哪個方面看,沒有看到他發揮了關鍵作用,到後來居然和什麼事情都一肩挑的指揮官一樣,都是優質服務勳章,當官就是好啊。

http://www.fwolf.com/blog/post/174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