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放牛班的春天--The Choir

放牛班的春天/歌声伴我心(港)/唱诗班男孩

7.8 / 67,915人    97分鐘

導演: 克里斯巴哈蒂
編劇: 克里斯巴哈蒂
演員: 法藍柯波蘭德 尚巴堤莫里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never

2006-05-24 05:49:02

詩意地棲居


                                          《放牛班的春天》所想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洋溢著詩性的影片,觸及了心靈最深處的真摯細膩的情感,有著陽光般的人性關懷以及對愛,自由和音樂的很純粹的思考。我是在中午看的這部法語片,那日的窗外正好陽光明媚。看完影片不覺已是淚流滿面,《放牛班的春天》給了我一種久違的感動,引用一位評論家的評價,「該片不同於一般的運用悲情拼命煽情的悲情電影,或極盡誇張搞怪的爆笑喜劇,《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讓人因為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
  《放牛班的春天》述說了在一個封閉嚴厲的寄宿學校里,缺乏關愛的孩子們在一位音樂老師的幫助下,通過音樂得到心靈救贖的故事。
  「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安琦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遺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細味著老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潭……克萊門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水池底部",因為這裡的學生大部份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後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裡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閒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克萊門特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但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一個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就是皮埃爾-莫安琦,皮埃爾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著令人頭疼的性格,諄諄善誘的克萊門特把Pierre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同時他也與皮埃爾的母親產生了一段微妙感情…」
  對於該影片的主題,不同的人會從不同的角度給出不同的看法,我更多的是感動於影片所散發的詩性光芒:童年的美好回憶,對自由的無限嚮往,愛與希望的翔舞,音樂對心靈的溫情救贖,以及孩子純淨無邪的眼睛……在這種詩性光芒籠罩下的是一種情懷,一種純粹的,會為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感動的情懷。
  這種烏托邦式的情懷在這個躲避崇高消解意義的時代,除去那些在堅守的少數人,已經更多的成為大多數人的回憶。金錢至上的觀念以及實用主義,冷凍了人們對生活本真的探尋;浮躁讓人們更傾向於去堅持能給自己實惠的行為準則和觀念,而不是那些會在生命里沉澱成財富的本性-----出於本能的善良,真誠,率性,同理心,等等。我知道這並非人們的過錯,而是這個社會更多地強調了競爭,強調了適者生存。於是人們為了自己抑或為了別人生活得更好,像螞蟻一樣忙碌著,偶爾抬頭思索,仰望天空。
  我常常在想,是不是還存在著一種簡約的更為貼近生命本質的生存模式,可以讓我們生活得更從容?如果沒有或者說這樣的生存是孱弱的,那為什麼讓我們感動的常常是簡單而又充滿力量的東西呢?如果說詩意的情懷僅僅是自我標榜的曖昧的存在,僅僅是對主流文化的無力的抵抗,那為什麼人類的精神之鹽又總是以貫穿了詩的本質的形式傳承著,如文學,音樂?王家衛說:「沙丁魚會過期,鳳犁罐頭會過期,連愛情也會過期。」難道這些在我看來應該堅守的東西也會過期嗎?我不相信!遠離了生命的本真,沉浸在形而下的氾濫中,就像沒有根基的樹,無法長久,也無法讓人們真正獲得心靈的愉悅。
  要求每個人都去吟詩是不現實也不可能的,但我總期望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保留有一個核心,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改變,那就是-----愛,自由,美。這是生存的信仰。博爾赫斯說:「儘管以外層出不窮/儘管我們都是/赫拉克利特河水中的水滴/我們的身上總得保留有/某種靜止不變的東西/」我想這靜止不動的,便是生命中最寶貴的那一部份-----永不放棄對美好的追求,接受感動並且去創造感動,溫和地愛著周圍的一切,並感恩生命與奇蹟的存在。
  所強調的人與生存的詩性,並不是大多數人理解的婉約與溫和,那只是一部份。詩性的生存一樣可以具有劈刀斬斧的力量。火與冰,總是並存的。只要懷了一顆如孩子般誠摯的心,選擇張揚抑或內斂的生存方式,皆可。

  很早以前就想過將來我要去西藏,用這樣一個旅程來給自己以澄明的生命意識。對外面的人來說,西藏是一個有神,有信仰的地方,是一個遠方。去那裡的人都想去尋找內心的安寧與純淨,但我知道,安寧與純淨就存在於我們的心裡。所以去遠方只是一種形式,抵達遠方只是一種證明:證明我們內心本身便是安寧與純淨的承載,證明詩性的情懷可以和日月同在,延伸為永恆。
  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開遍地,有人看到的依舊是滿眼的寂寥落寞。生存體驗取決於我們的生存態度,理想的生存態度是:明朗,坦蕩,充實,欣喜。這樣的生存態度也是詩性的,有了它們,我們就不必東張西望了,要知道生活也不一定在別處。
  要做到這些真的很難,做到的都成了聖人。對於你我這樣的平凡人,常常是心嚮往之而遠不能之,但,還是要去追尋。
  荷爾德林吟唱:「人,充滿勞績/然而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詩意地棲居,你我共勉。
                                                     Never
                                              2006.3.19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