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克里斯汀貝爾之黑暗時刻--The Machinist

机械师/迷魂杀阵/克里斯汀贝尔之黑暗时刻

7.6 / 417,471人    101分鐘

導演: 布雷安德森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珍妮佛傑森李 艾坦娜桑琪絲吉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hokyo

2006-05-25 19:53:23

需要熬夜看的電影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西班牙電影看得不多,《機械師——the Machinist》也算是又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上一部應該是幾年前牛過上推薦的《the Devil's Backbone》,就是講一個小鎮上的孤兒院裡一群小孩的故事。
 
和別的恐怖片或驚悚片不同,西班牙電影不用女孩的尖叫和突然衝入鏡頭的黑影加效果音嚇人,它採用的是陰森的效果和緩慢的節奏,以及一些危險的隱喻與象徵物來製造更深刻的恐怖感。《the Devil's Backbone》里就是一個斜插在院子正中央的未能爆炸的大炸彈,其實這段情節不存在也絲毫不影響劇情,至多是闡明了戰爭時期的背景,但實際上這個大炸彈令人寢食難安,用來增強沉默中的死亡氣氛再好不過。同樣,《機械師》里,Ivan有著一個用左右腳腳趾拼接起來的令人噁心的手指,這點情節看似與影片關係不大,實際上它暗示了主人公Trevor的出禍受傷的噩夢。
 
我是熬夜看這部片子的,上班忙了一天,再打起精神看這類需要兜腦筋的影片顯然很累。可是,看完後我發現以渴睡的狀態來觀摩卻是最佳。因為整部片子講的就是一個失眠的人面臨可怕而離奇的生活的故事,Christian Bale把一個一年來不曾睡過好覺、神經質的、疲憊的、內心深刻不安的人演繹得入木三分,這讓正處於熬夜狀態的我代入感極強,甚至在看完後倦怠地站起時,一度懷疑自己所見所感也如在夢中。
 
聯想能夠加強記憶。當這種感覺和自己的某個行為聯繫起來時,行為的重複實施便能夠讓感覺再現。簡單的說,就像巴氏的狗看見食物便開始分泌胃液。
 
這裡我要糾正對於這部電影的誤解,我想國內一些網站上的影評人(見網易電影評論)其實並沒有看懂這部電影,只是簡單地認為它模仿《Fight Club》,塑造一個人格分裂的形象。其實,它並不是那麼抽象,儘管導演也許不如David Fincher那樣才氣橫溢,但他戮力營造一個懸念迭起的故事的心思也令人敬佩,更何況,它的概念的真實性也簡單的多,主角是在——夢遊。
 
用「夢遊」的概念來解釋,所有的懸疑便迎刃而解。Trevor並不是真的1年沒睡,他睡著了,只是從來沒睡好,他一直在做噩夢,同時夢遊,而他也認為自己從來沒有睡著過。他夢見了一個處處與他作對但似乎不存在的人——Ivan,這就是他自己,因為他潛意識裡認為自己是個惡人。而這也能解釋片頭片尾的拋屍的情節:夜晚,他殺死了惡的自己,但拋出後毯子打開卻空空如也,Ivan又從旁邊走出用手電照他,並且哈哈大笑,因為殺人拋屍也是作惡。以人格分裂來看,這些情節似乎太玄,只有夢遊才是恰當的。
 
此外,能夠佐證「夢遊」邏輯的,就是Trevor一直打算閉眼睡覺,可總是剛閉上一會兒就被叫醒。實際上,他睡著了,其後的情節里,夢遊已經開始。鏡頭欺騙了觀眾的眼睛,因為從他閉眼到被吵醒睜眼,是用一個鏡頭完成的。觀眾會因此認為他沒有睡著,並將此作為他一直無法睡著的理由之一。而導演的意圖是,用無剪切的鏡頭來表明他對自己一直失眠的誤解,也就是說,從角色的心理來主觀性地理解情節,當然,也有一些適度的刻意誤導觀眾。在不少影片裡,如《Freddy》系列,我們經常能看到這種手法,困意襲來睡眼惺忪,實際上噩夢已經開始了。
 
在其餘的大多數情節里,比如和Stevie的交往,也是他的夢遊,因為Stevie的兒子可能已經死了,儘管影片沒有交代這點。他在夢中善待他們母子兩個只是為了彌補自己的歉疚;在遊樂園「HELL」里叉路口孩子暈倒他將之解釋為是羊癲瘋,而這其實是潛意識裡減輕自己的負罪感。他去機場的酒吧吃夜宵也是夢遊,因為Stevie並不在那裡工作,而真正的營業員指出「你每次晚上來都是一言不發,默默地吃東西」也能證明這一點。IMDB上的網友更看出了一點端倪,有人指出Trevor追趕Ivan出隧道時,鏡頭裡隱隱顯示車牌號是NRC347,而他向警察報告時卻說是743CR*,這是因為在夢中失去邏輯和記憶能力造成的。
 
其實,這部電影裡,導演隱藏了很多可以發掘的東西,看完後細細品評很有味道。不過切記,晚上觀賞,白天回憶,晚上看完就睡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