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戲作三昧

2006-05-26 01:57:30

大團圓掩蓋不住藝人的淒涼


《舞台麗人》(Stage Beauty )容易讓人想到《戀愛中的莎士比亞》或者是《路易十四的情婦》,舞台紛爭和風流韻事本就是最戲劇化的,而藝人又生活在生存不易的大時代中,更容易齣戲。看法國人寫的關於莫里哀時代戲劇的小冊子,更能體味出當時艱苦經歷。
因此,《舞台麗人》整體就像是為了悲劇而出現的,我簡直不忍心看到結尾。不過,出乎意料,結尾居然是男主人公成功轉型,而且從此和女主人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男人扮演女人的角色,在君王一句話中從天堂掉到了地獄。而這君王禁止男人再扮演女人,不是為了給女人爭取演戲權利或者是整頓舞台環境等崇高理由,僅僅是因為「酷愛戲劇」的情婦妓女希望上台而吹的枕邊風。而她的一句話讓無數演員從此走投無路。如此辛酸的開端最終也孕育了幸福的結果,不管怎麼欣慰都還是有些彆扭。
很好笑的是,一個一輩子都在演女人做女人的男人,像程蝶衣那樣最終被人點悟: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居然也就真的變女為男,連從小被改變的性傾向都變正常了,女人的力量很偉大,國王也簡直就是拯救主人公於水火之中的偉大心理醫生。
也許,電影是要從另一個角度去說明:任何事情,經過歷史的面紗,沉澱下來,都成了藝術。所以閹伶、男旦最終的消失,是社會必然,本來就不需要懷念。所以,本來就可以反過來證明,一個人可以由此反而獲得新生的。
可是,在我看來,不管消失是不是可觀,對於末世承擔了這種變化的人,也可以說,最終要被社會淘汰的人,積極的改變不是沒有,卻很少很少。就想幹了一輩子工人,結果突然下崗,需要重新去按照另外一種方式生活,不管最終結果如何,都無法成為喜劇,因為掙扎和改變的過程,是非常痛苦的。
所以,像《舞台麗人》這樣,用了幾個強者來粉飾悲劇,說服力還是不夠。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