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和你在一起--Together [2002]

和你在一起//

7.4 / 4,058人    116分鐘 | Argentina:117分鐘

導演: 陳凱歌
演員: 陳紅 劉佩琦 王志文 唐韻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nower

2006-05-28 07:20:49

追求名利與親情的取捨《和你在一起》所感


這是老師給我們留的一篇關於中國電影的論文,我很喜歡外國電影,中國電影只看過幾部經典的,但當老師說起中國的好電影時在我的記憶中最深刻的也就是《和你在一起》了,可能是與我的專業有或多或少有些聯繫吧,但是看這部電影我已經不知道看了多少次,每次都會流下感動的淚。
影片導演簡介:中國電影史上,陳凱歌無疑是非常響亮的一個名字,1984年,《黃土地》的橫空出世,至今讓很多人激動不已。面對孕育了華夏文明的一條大河,陳凱歌似乎在追問是什麼力量造就了一個民族的苦難,或許只有"公家人"在黃土的盡頭能隱約帶來一絲希望。陳凱歌將個人的命運放置到宏大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之下,心情複雜,並有所反思。之後他在《大閱兵》里探討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孩子王》里探討極端年代中個人反抗的無能,而在《邊走邊唱》里,首次直接講述了個人與命運之間的關係,我覺得這是他比較不錯的一部電影。《霸王別姬》締造了陳凱歌坎城摘取金棕櫚大獎的華語電影輝煌,卻也為陳凱歌的電影神話埋下了危機的伏筆。可是,對於曾經在第五代導演聚會上激揚文字宣稱繼續要開中國電影之風氣先的陳凱歌來說,他在2002年帶來的《和你在一起》無疑是個有力的證明
影片內容簡介:劉小春年幼時就拉小提琴,十三歲身擁不少令人稱羨的小提琴比賽的獎狀。對於這位敏感有沉默的少年,這個樂器一直是他最喜愛的表達方式,是與他從未謀面的母親之間一種最珍貴的聯繫,而母親是他獲取靈感的源頭。
他的父親劉成是一個普通的廚師,深以小春為傲,為了讓兒子擁有更大的成功,於是他帶者兒子前往北京參加比賽。北京喧鬧的氣氛讓鄉下來的父子倆印象深刻,然而依次偶遇讓小春結識了一個艷俗的女子:莉莉。於是成為了小春第一個知己。
小春在少年宮的比賽排名第五,對劉成來說,這象徵兒子大好前途的第一步。劉成經過不懈努力,江老師同意收小春為學生。劉成打工以支付小春的琴課學費。江老師完全不採用傳統教學法。在他的指導下,小春跨出決定性的一大步,暫時擱下了心愛的小提琴,全心投入地傾聽樂譜。
這期間,小春發現車站的莉莉,就住在臨近的小樓。通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小春很快就窺視出隱藏在莉莉美麗面孔下,一個戀愛中保養的女人的焦慮,不時受男人欺騙的傷心失望。
一趟偶然的送餐差事中,劉成聆聽了接受滿堂喝彩的年輕演奏家的演奏。他登門拜訪演奏家的恩師—余教授,並說服了他傾聽兒子拉段小提琴。
滿腔遺憾地離開無法擔保他演奏事業成功的江老師,小春在余教授的掌控下繼續追尋成功的路程。這位新老師嚴格、苛求,擺佈控管,特意將小春和他得意女弟子林雨湊在一起,讓兩人競爭。
在這段辛苦的過程中,小春也努力澄清他與父親之間越來越緊繃的關係。比賽的前夕,余教授終於指定小春參加選拔賽,而不是林雨。他甚至洩漏給小春一個將影響他一生的秘密原來他是劉成在火車站撿的孩子,(當撿到小春時身邊只有一個小提琴,劉成就認定是他父母的心願,於是小春就開始了自幼學琴之路)面對這一切小春開始了在成功與親情中的選擇,最後樸實的小春選擇了偉大的親情…
人物特徵: 就情感而言,《和你在一起》至少闡述了父子關係、師生關係、男女關係、姐弟關係等等,而這些關係放到社會大環境中,你發現是合理的,比如所有感情中,只有父子感情是最無私的,師生情里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功利關係,而男女關係更是靠不住,姐弟情這種本身有些曖昧的情感,決定它往往是當事人的良心和直覺。當然所有情感都因為有人性存在,而不能簡單地用是非對錯來判斷,《和你在一起》的時代性正體現於此,陳凱歌在電影中強調了兩個現實的主流價值取向,一個是個性、一個是才華,這些很容易成為主流社會獵取的對象,同時也很容易成為人性中嫉妒、自私、貪婪的犧牲品
小春是個不太愛說話的孩子,他的所有語言也都從音樂表達出來,聽他的音樂就好像聽到他的心聲,他與他的父親不同,他對成功沒有特意的追求,能看出他熱愛的是音樂而不是名利,就像他最後飛奔火車站放棄了比賽便可以理解了:他絕非是因為感情衝動,而是因為他對父親的感激與敬愛充溢了正個靈魂,他無法表達,才選擇了用音樂將自己所有發自內心的感恩盡數向父親傾訴.
小春是幸運的,上天眷顧他,從被人遺棄的那一刻起他便有了一個可以為他犧牲一切的養父,劉成那麼義無反顧地擔負起了撫養他並培養他的責任,為了小春,無私的父親帶小春留在了人生地不熟的北京,苦苦懇求姜老師給小春上課,低聲下氣地求莉莉把小春賣掉的小提琴買回來,費勁心思才感動余教授,讓小春走上通往成功的光明大道.他作了一個父親該做的一切,這一切就體現了父愛的偉大。
莉莉是個外形風流但心地善良的交際花,老是為愛情犯傻,相當卡通化.莉莉(這個玩世不恭的人,最後在小春的純真面前幡然醒悟)這個人物的設計,是《和你在一起》中最閃光的部份,她在一間沒有裝修的房子裡看似浮華的生活掩藏著難與人言的憂傷
姜老師是一個落魄的音樂教師,窮困潦倒,表面一身市民氣,內裡一股傲氣,住在污水橫流的院子,湊合著教琴童掙零用錢,與鄰居婦女生閒氣,形容邋遢,語言粗俗,落魄不堪,毫無尊嚴可言。這樣的人生是幸福的嗎?
他和小春之間的磨合也是影片中很有意味的段落,可就在兩個人即將相互接納的時候,江老師出局了,也許這就是人生,一些人離去,一些人進入,但是,我們在影片的結尾處,卻再次見到了他,他同樣是熱淚盈眶地和陳紅一道出現在父子團聚的候車大廳。
余教授接替了江老師,從一個新的角度切入進來,他石斛就是一個符號,用來表現錦衣玉食的所謂成功人士空虛的情感世界。心有城府的教授的設計則成為整個影片的品格急轉直下的角色。他的所作所為不僅沒有完成一個少年成長的推動力,反而成為一個反作用力。當他企圖用小春的身世秘密(實際上是劉成收養)來促使小春完成對音樂的理解,以及獲得比賽成功的動力的時候,影片便開足馬力朝著一個無力回天的高潮直奔而去。
影片中的兩個琴童林雨與劉小春是師姐弟,一起受業於音樂界的大腕於教授。不知道林雨是否余教授人格的影子,可以肯定的是,她選擇的是余教授的人生道路——成功,即成名成家,有社會地位過體面生活。這是一個很現實成人化的女孩。她在於教授家不讓劉小春與她共用盥洗池,罵他是「鄉巴佬」;得知於教授讓師弟而不是讓她參加選拔賽時,在於家歇斯底里大發作;在關鍵時刻,她拿一把舊琴做心理文章,挑撥於教授與劉小春的感情,讓他放棄了參賽,而她終於鹹魚翻身站在了夢寐以求的聚光燈下。選擇這樣的人品這樣的手段來代表「成功」,「成功」又意味著什麼呢?
在此種環境中,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引出了名利與親情的故事,江老師與余老師對比,林雨與小春的對比,這一切艘在證明成功不等於愛音樂,塑造了兩個代表不同藝術存在的老師,這已經很好地詮釋了社會的複雜性,在兩位老師面前,作為父親劉成表現出樸素的功利性,讓人們看到成功與成才這一對似乎可以兼容的東西,在很多情況下其實存在著相當大矛盾,這也為最後一場火車站的戲提供了合理的前提。難道小春是像姜老師那樣落魄孤獨一生嗎?江老師是真正的愛音樂,可他得到了什麼?他的那樣生活叫幸福?江老師說過:「我有音樂,有音樂我就有幸福。」如果說這是一部現實主義的片子,它卻相當理想化:試圖用童真來對抗「成人化」、社會化,要人們選擇「寧清貧而肆態」的人生道路。如果說它是理想主義的,它的畫面又十分真切地再現了理想主義者的窘迫.如果說林雨(於教授)與劉小春(江老師)代表了兩個極端的水火不容的「個體面對社會的選擇」,那麼,這種所謂的選擇其實是別無選擇,讓人在精神墮落與貧寒卑微二者之間作出選擇.當影片結束時衍生出了一個哲學結論——藝術成功與藝術境界的微妙關係,而且現實中成功並不是僅僅眷顧那些真正有實力的人的成功的背後,可以有許多人為因素,若要堅持自己的喜好,聽從內心的呼喚純粹的活著,能不能成功就要靠上天的恩典了.
電影中的音樂思考: 看完電影,在回來的路上,我的耳中始終迴響著小提琴的樂聲。每每在我失意,孤獨的時候,音樂總是陪伴著我。給我力量,給我信心,點亮人生旅途上的路燈,拂開精神靈魂上的浮塵。音樂於我,是魂魄。《和你在一起》把音樂和親情,這兩個超越年代、超越地域、不分鐘族、不分語言的人類精神結合在一起。 在一個多小時中,隨音樂感悟,看親情落淚。因為有音樂作為故事的主要元素,通篇的小提琴背景,有舒緩,有緊湊。
影片開始,小鎮上第一富豪的媳婦生孩子,找劉小春「拉段帶勁的」摧產,小春來了段《吉普賽之歌》華彩部份,為小春的琴藝、水平定了個位,也使電影有了一個獨特而充滿生活氣息的開端。

在少年宮的江老師給劉小春上最後一課的時候,鋼琴和小提琴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柔和輝煌的光打在一直邋遢的江老師的臉上, 呈現出美好、聖潔的圖像,配合音樂,令人覺得人生美好的東西不過如此。劉小春琴人和一,即使不辜負江老師的教誨,也是表達自己對江老師的留戀。江老師說過他有音樂.是的, 因為我們有音樂, 所以我們不孤獨!就這樣這首李斯特的《第三號慰藉曲》在耳邊迴蕩。
小春在車站遇到莉莉、後來又在胡同里重逢,在心中產生愛慕,先後配上《瞑想曲》一類比較柔美的小提琴獨奏曲,表現少年心中萌發的感情。陳凱歌在電影的另一個場景中,通過余教授之口,對這樣的音樂有意無意的作了註解。在那個場景里,莉莉混進音樂學院余教授的課堂,想找機會為小春賣琴作解釋。余教授正在講解維瓦爾蒂的《四季》,他講到他十三、四歲時,在大雨中偷偷聽《四季》,「心中有一個秘密,要和音樂傾訴」。電影結構處理的非常細膩。

   一段比較長的音樂蒙太奇,出現在劉成到飯店打工,一隊人馬騎著自行車準備出發送外賣,鏡頭在劉成辛苦奔波和小春按江老師的要求「不要動琴,要用心去體會音樂」讀譜之間切換。背景音樂先後快速切換西貝柳斯的《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拉洛的《西班牙交響曲》快板樂章、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吉普賽之歌》的急板、回到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升桑的《引子與迴旋》、維尼亞夫斯基《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再回到升桑的《引子與迴旋》。了了數語,卻點明了歲月如梭,老父奔波忙碌,少子琴藝突進。

   後來劉成到音樂廳送飯,無意中聽了一場音樂會,演奏的是帕格尼尼的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在這裡選一首比較炫技的樂曲可能是想鋪墊余教授的水平吧。

   電影中又一次出現的音樂是李斯特的《第三號慰藉曲》的小提琴改編曲。莉莉精心準備給男朋友過生日卻發現是自作多情時也採用了李斯特的《第三號慰藉曲》,每一次都是音樂來安撫需要慰藉的心靈。

在電影的後半段,布魯赫的《蘇格蘭幻想曲》中的柔板部份成為深沉摯愛的音符。在《蘇格蘭幻想曲》的音樂背景下,劉成在建築工地上揮汗如雨。也是在在《蘇格蘭幻想曲》的音樂背景下,劉成和莉莉把對小春的愛和關懷一絲絲地織進紅色的毛衣里。

另一個細節,莉莉的男朋友用小春賣琴買下的白色裘皮大衣騙莉莉說是自己買的,莉莉不知實情,高興地在鏡子前試衣,音樂是格什溫爵士風格帶有諷刺意味的小提琴曲,用以陪襯「男朋友」的醜陋。

電影的壓軸音樂,余教授為劉小春準備的參賽曲目——《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曲子作於1878年。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與貝多芬的D大調、孟德爾頌的e小調、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並稱為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重於創作者和演奏者內心情緒的流露,表達細膩,旋律動人,音樂語言純真樸實,那種濃郁的憂傷感恩的俄羅斯民族色彩。是對俄羅斯偉大母親國的頌讚。與這部電影的基調非常契合,相得益彰。
影片的結局,小提琴的演奏和電影,都是極富表現力的藝術形式。在影片結尾,劉小春在喧鬧的火車站,余教授的另一個學生林雨在富麗堂皇的演奏大廳,同時演奏這個曲子。鏡頭不停的切換,一會兒火車站滿是淚的臉,一會兒演奏大廳樂隊的傾訴。穿插著黑白色調的回憶:十幾年前,劉成抱著撿來的劉小春,背著小提琴在火車站焦急的尋找。電影語言和音樂語言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情不自禁的感動。琴重新回到小春的懷裡、心中,父子相聚,江老師和莉莉左右相隨,所以善的東西都融合到一起。只有在這時,我才真正清楚了電影為什麼用《和你在一起》這樣一個看似平凡的名字。這個「你」,不單是慈父、恩師,也不單是母親和情人的化身,而是真情,是藝術。《和你在一起》,就是和真情、和藝術在一起!將一切名利拋開只剩下最聖潔的親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