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飲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饮食男女/

7.8 / 23,415人    124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王蕙玲
演員: 郎雄 歸亞蕾 楊貴媚 吳倩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ipkiss

2006-05-30 19:29:39

李安:飲食男女


    李安在奧斯卡握著最佳導演的獎座說:導演獎我拿得心安理得,今天奧斯卡是美國人的獎,但全世界都在看,我登上最大的舞台,身為中國電影一份子,我感到很驕傲。據說在頒獎現場,李安很早就知道了不會獲得最佳影片獎,且聽說是被奧斯卡「做」掉的。從獲獎感言中可以體會到當時的李安是很氣憤的。無論是因為《斷背山》是同志電影,還是李安的華人身份,電影是拍給人看的,全世界的觀眾心中自然有一把尺子。
  
  幾年來很少看中國電影(音樂也是如此),感覺中國的導演集體缺鈣,大多只注重形式,內容比白開水還無味,好不容易找到了個深刻的主題,卻沒有辦法把她拍出來,只能在宣傳活動、媒體上貧了吧嘰的向記者解釋,盼望通過記者傳達給觀眾,讓觀眾帶著答案去檢驗問題。閹割了觀眾獨立思考的慾望與空間(可悲的是大多數中國人都不喜歡有自己的見解,逆來順受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當然歐美電影也同樣如此,但是人家的含鈣水準普遍比較高。
  
    如今的中國導演,藝謀已死,凱歌已亡,吳宇森江郎才盡,徐克更像個電影技術人員。張藝謀與陳凱歌最近拍的電影實際是在嚼李安口中的饃;吳宇森去了好萊塢好比少女脫下旗袍換上吊帶、熱褲,肉還是原來的肉;徐克從美國回來,確實監製、導演了幾部不錯的電影,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電影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特技滿天飛,鏡頭花里胡哨,特寫越來越酷,可總讓人感覺頭暈腦脹,暈頭轉向,畫蛇添足。如果能夠在編劇、演員、對白、音樂等方面靜下心來細細琢磨,也許還有希望。徐克給人的感覺像個大學生,有激情有熱情也有能力,但是浮躁。
  
  與其他「知名」的華人導演相比,李安這十幾年來可以說是一步一個臺階。從91年開始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95年的《理智與情感》,00年的《臥虎藏龍》,到今天的《斷背山》,除去這些電影在各大影展、競賽中獲得的獎項不提,李安這樣能夠熟練駕馭各種類型、各種題材電影的導演(甚至科幻:綠巨人)在全世界都是屈指可數,能夠想到的好像隻有史匹柏、呂克·貝松。更何況作為中國人的李安,成功的使差異巨大的東西方文化在電影中達到和諧與統一,顯示了他無與倫比的過人才能。
  
  李安真正家喻戶曉是因為那部《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可能是奧斯卡的來頭太大,也可能是媒體的炒作,《臥虎藏龍》一時成為中國武俠的代表之作,李安也被迫成了一代武俠宗師。但是很多看過電影的中國人卻略感失望,認為沒有「國產」 武俠精彩,是糊弄老外的東西。甚至可能一些中國的電影人也這麼想。於是便有了《英雄》、《十面埋伏》、《無極》、《七劍》。結果沒有一部能夠達到《臥虎藏龍》的高度(有的只比垃圾強點有限,至少騙到了老百姓的錢)。這是為什麼呢?中國人都喜歡金庸的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再加上《越女劍》。15部小說各有千秋,於是便有人要為她們排定座次。當然根據個人的喜好什麼樣的順序都有,但是真正看懂金庸小說(不是看熱鬧)的都知道其中有三部是最好的:《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她們已經超越了普通武俠中的行俠仗義、奇情怪戀、刀光劍影、虛無魔幻,而蘊含了更深刻的政治、文化、宗教、社會內涵。如果沒有這三部小說,金庸可能只是一位著名的武俠小說家(和梁雨生、古龍相當)。李安的《臥虎藏龍》也是如此。張藝謀算是聰明人,但他的「戰爭的最高境界是和平」只能換來台下觀眾的一笑了之。
  
  喜歡的電影有兩類:平淡無奇的小事中蘊含深刻的哲理和感情;狂噪浮華的背後是憂傷痛苦的命運。李安的電影屬於前者。《斷背山》確實不錯,美輪美奐的美國西部山區風光,寧靜悠揚的西部吉他,還有兩個男人含蓄、平靜而熱烈、深厚的感情。就像一杯淡淡的清茶,越品越有味道。不過,還是更喜歡他的《飲食男女》。
  
  《飲食男女》通過父親與三個女兒的家庭關係,展現了傳統中國家庭結構的改變過程。父親的三個女兒各有各的感情,各有各的問題,她們都與家庭有著不可言傳的感情,卻又與父親及彼此間情感上隔了一道鴻溝。中國家庭中晚餐的地位至關重要,忙碌了一天的一家人圍坐在飯桌前是重要的感情交流儀式。父親每個星期天都會為全家做一頓豐盛的晚餐,但每個人心中都有問題,他們只有飯桌,有那麼多菜,卻沒有胃口。作為一種溝通手段由於彼此之間難以啟齒的感情而往往不歡而散。隨著一連串事情的發生,自閉,喜歡幻想逃避的大女兒和情犢初開的小女兒先後找到了託付終身的伴侶;聰明能幹的二女兒經歷了感情起伏,投資失敗和工作上人事變動,將赴荷蘭工作;父親經過感情上的矛盾,與鄰家女孩相愛並決定結合後,都將要紛紛離開一起生活幾十年的老屋,開始全新的生活。他們各人被形式所僵化的情感與角色慢慢發生了改變,彼此之間的感情在不斷的衝突和變化中逐漸嘗試著溝通。最後,父親的味覺回來了,父女間的融合併非遙不可及的,兩代人之間的隔閡在原始的真情流露下妥協了。
  
  電影講的故事雖然嚴肅,但裡面的一些情節還是非常有趣的。如大女兒的學生為了報復老師扔掉他的情書,而每日給老師寫一封情書,搞得大女兒天天沉浸在被追求的幻想中,不過最後還是歪打正著;老父親天天愁眉不展,一幅受氣的表情;還有在「最後的晚餐」 上,老爺子多喝了幾杯後,鼓足勇氣向比自己還小幾歲的鄰家女孩的媽媽提親,氣得老女人背過氣,這時二女兒才知道那天在醫院看到父親偷偷看醫生,還以為是父親心臟有問題怕讓女兒知道擔心,原來是檢查那裡,在為結婚做準備。電影中做飯的鏡頭也很誘人,一開始就是父親為星期天的晚餐在廚房忙活的鏡頭,各種美味看得人支流口水。李安成名之前曾在家做了六年的家庭婦男,每日等待夫人回家帶回做飯的材料,然後大顯身手。據說,電影中所有做飯的鏡頭都是李安親自上陣拍攝。


http://www.bulog.cn/log/ipkiss/anlee.s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