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時時刻刻--The Hours

时时刻刻/此时此刻/小说人生

7.5 / 142,134人    114分鐘

導演: 史帝芬戴爾卓
編劇: 麥可柯林漢 大衛海爾
演員: 梅莉史翠普 妮可基嫚 茱莉安摩爾 史蒂芬迪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拔刀訣

2006-06-13 07:37:36

時時刻刻的流水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窗是白的,陽光照在外面,照在窗四週的青色水泥上,照不進屋裡。螢屏是滿目的黑暗,一個平靜的女聲從黑暗的深處響起,一葉黃色的花瓣迅疾地落下,我第一眼看到的是梅麗爾斯特里普安詳的面容,然後是茱麗安摩爾,尼可基德曼,她們的臉彷彿鑲嵌在古老的橡木鏡框裡,和花瓣一起飄零。
    1923年,住在倫敦近郊,精神近於崩潰的作家維吉尼亞*沃爾芙;1949年,住在洛杉磯,想逃離枯燥窒息的日常生活的家庭主婦羅拉,1999年,目睹密友自殺的紐約出版社編輯克萊麗沙,三個女人,三段歲月,由一本叫做《戴洛維夫人》的書串起,凝結成《時時刻刻》(the hours)的光影,在2003年6月的某一天上午,在一個海濱城市的小房間裡,隨著DVD機碟倉關閉的一聲輕響,走進我的眼睛。
    《戴洛維夫人》是維吉尼亞*沃爾芙的一本小說。沃爾芙的名字是十幾年前在大學的西方文學課堂上知道的,老師告訴我們,她是意識流的代表人物。後來,在文學刊物上,也許是《譯林》,或者《譯文》,看到她寫的《海浪》,《到燈塔去》,《一個人的房間》,都是翻了一翻,沒有信心看完。那時侯更喜歡情節和故事,那時侯並不知道《戴洛維夫人》,也不知道很多年以後,一個叫麥可*康寧漢的作家寫出了向沃爾芙致敬的《小時》(the hours),這本書獲得了1999年普立策獎,又在去年,改編成了同名電影。
    好電影有一種氣息,象黎明前海面上的霧,從人生幽暗的片段里,從可以靜靜凝眸的常被忽略的細節處,莜然瀰漫開來。
    1923年的一天清晨,沃爾芙寫下《戴洛維夫人》的第一句,「戴洛維夫人說,她要自己去買花。」1949年的清晨,躺在床上讀《戴洛維夫人》的羅拉想起來今天是丈夫生日,她下樓,發現丈夫已買了一束鮮花;1999年的清晨,和「戴洛維夫人」同名的克萊麗莎起床去了花店,她要為密友理查獲得詩歌獎舉辦一個晚會,她買了大把大把的鮮花,玫瑰,風鈴草,康乃馨……
    她們躺在不同時空不同的床上,卻又似曾相識,同樣顏色的衣裙,向左的姿勢,右胳膊曲起放在臉的左側。生活彷彿是平靜的,但在暗處,急流叢生。
    克萊麗莎去找理查,因愛滋病而極度虛弱的理查正努力打開窗子,放進外面的陽光。克萊麗莎說,我起床,然後去買花,就像書裡的戴洛薇夫人,早晨很美,很清新。
    理查坐到了窗台上,他說,就像海灘的早晨嗎?像那天嗎?像那天早晨,你走出那座老房子,你18歲,我也許19歲,我從未見過那麼美的,你,在清晨走出那扇玻璃門,還睡眼朦朧。不是很奇怪嗎?每個人生活中最平常的一個早晨……我想我去不了晚會了,你對我真好,戴洛薇夫人,我想沒有人能像我們一樣開心。
    他從窗口躍了出去,像一片跌落的花瓣。
    他在5歲的時候就洞悉了母親羅拉的掙扎,羅拉最終離開了家,就像克萊麗莎的溫暖也留不住去意已決的理查。
    倫納德問沃爾芙,為什麼你會寫有人一定要死?什麼人會死呢?沃爾芙說,詩人會死,還有那些充滿幻想的人。
    那些人,即便是愛也留不住的。在著名的布魯姆斯伯里文人圈子中,沃爾芙有過許多愛和情人,也有說,她一生最愛的其實只是一個人,她的姐姐凡妮莎。但她拋棄了這一切——
    「她匆匆出門,穿著一件在這種天氣顯得厚了點的大衣。那是一九四一年,又一場戰爭開始了。她留了一封短簡給倫納德,另一封給凡妮莎。她堅定地朝向河走去,確知自己要做什麼,然而此刻眼前的景色幾乎讓她分心了:丘陵,教堂,三三兩兩的綿羊,亮白中微微透出一抹黃色,在漸暗的天空下吃草。她停步,看看羊和天空,繼續走……」
    有人死去,有人努力地活著,1999年的克萊麗莎回想往事的時候告訴女兒,「我當時想,這就是幸福的開始。我沒想到,這就是幸福,幸福就在那個瞬間。」
    這是我喜歡的電影呵,有陽光和草地,各種濃烈顏色的大把大把的花,是生命的忍不住的恣意流淌和跳躍。死亡藏匿其中,就像河邊樹木影罩下的湍流,清冷莫測。
電影結尾,是沃爾芙的畫外音,「願我們一起度過的歲月能長久,願愛能長久,願那些時時刻刻能長久……」
鋼琴聲綿延不絕,象淹沒了沃爾芙的流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