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春去春又來--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春夏秋冬又一春/春去春又来(台)/春夏秋冬(港)

8 / 87,631人    103分鐘

導演: 金基德
編劇: 金基德
演員: 伍永秀 徐在英 金永敏 金基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006-06-29 19:44:39

金基德的性宗佛學


木盛則春,火盛則夏,金盛則秋,水盛則冬,四季交替,冬去春來

    《冬去春來》通過將影片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個片斷,又巧妙地選取小和尚「成長」的童年、
「叛逆」的青年、「收穫」的中年、「覺悟"晚年四個故事與之對應,講述了佛教修行過程。同時又
以老和尚與小和尚角色的逐漸轉換展現了生命輪迴。
     佛教於公元372年由中國前秦時期的順道和尚傳入韓國,當時的在中國佛教還處於印度佛學與中國佛學的融合階段,真正融合了中國思想的禪宗還要等近一個世紀以後出生的道生創立。所以傳入韓國的也還是正統的相宗佛學,《冬去春來》所講的也就是相宗漸修成佛的故事。春,中年幼的小和尚把石頭繫在魚、青蛙和蛇身上取樂,至其死而犯下殺戒;夏,正值青春期的小和尚又生痴戀,愛上到寺廟養病的女孩,與其私奔,犯下色戒;秋,當年的小和尚已與私奔的女孩結婚多年,因為對方不檢點的行為,嫉妒衝心而成恨,犯下殺妻大罪逃回寺廟,最後還是被趕來的警察帶走。
    按佛教的說法「業必有報」。所謂「業」,就是一個有情之物,不論是他的行動、他的言語甚至是他思考,都代表他的心做了做什麼,這點什麼就會產生它的結果,無論在多麼遙遠的將來,這個結果就是業的報應。如果他不能看透這一點,擺脫「無明」的狀態,那他就無法從生死輪迴、因果報應中解脫出來。
    《春來冬去》中,春的殺戒和夏的色戒可以說是「業」,而秋的殺妻則是果。春夏秋三章講了業與果的循環關係,最後一章冬就是講「覺悟」,服刑歸來的和尚回到廟裡,在冬天拖著一塊大石頭捧著裝有師傅舍利的佛像,赤身穿過結冰的河面將佛像放到山頂。以求通過這種方式和自己的修行還清種下的業。
 
    秋這章的最後,老和尚在船上坐化後,化作小水蛇游從船底游出,冬天到了,徒弟服刑歸來,從結冰的船中取出師傅的舍利子,安葬於佛像之中。導演用水蛇預示新生命的誕生,預示生命的輪迴。又透過舍利子暗示觀眾老和尚已是得道高僧。
    老和尚在片中的形象也就是一位經過苦心修行而得道的高僧,不再是心懷貪嗔痴戀的無明眾生。如此他也就修成了擺脫生死輪迴的業,與「無」和一同,達到了涅磐的境界,即已成佛。徒弟從老僧坐化的船上取出很多舍利也證明了這點,舍利是相當稀有的,只有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大師坐化後才會留下。老僧既然已經成佛,那也就脫離了生死輪迴的痛苦,雖然化作水蛇浪漫主義方式著實讓俺們這些觀眾溫馨了一把,卻和前面老僧成佛的敘述自相矛盾成了本片最大的敗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