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放牛班的春天--The Choir

放牛班的春天/歌声伴我心(港)/唱诗班男孩

7.8 / 67,915人    97分鐘

導演: 克里斯巴哈蒂
編劇: 克里斯巴哈蒂
演員: 法藍柯波蘭德 尚巴堤莫里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lementine

2006-07-02 23:34:52

池塘之底


1949的「池塘之底」,存在著一個普遍關注以外的邊緣群體,問題少年,陰暗且破碎。
而關於這群孩子的[放牛班的春天],卻又是一部足夠簡單而明亮的片子,暖暖內含光。

大部份的法國電影都不願意平鋪直敘順理成章,它們總是要顯得聰明。
這樣說起來,[放牛班的春天]算得上是一個另類,人物明確,故事清晰。只是依然易於控制受眾,單純而不流於表面,曲折而不復雜。

陷人人生低谷的音樂教師馬修來到一個專為問題少年設置的寄宿學校擔任學監。前任手上無法癒合的傷口、門衛兼醫護員馬桑大叔遭受的報復傷害以及學生們的叛逆乖張都使得馬修在最初的日子裡一直惶恐而不安。直至他用鍾愛的音樂將自己與孩子們聯繫在一起組成合唱團,並且發現了一個天籟般的奇蹟聲音莫杭治,才漸漸讓陰鬱潮濕的池塘之底發生了深刻而徹底的改變。雖然馬修最終因成為校長陞遷無望的出氣筒而離開了學校,但窗台上那一雙雙揮別的小手和天空中漫舞的紙飛機,在那樣明亮柔和的午後,漫舞為一道最為溫暖的風景。

池塘之底的問題少年們,其乖戾常常與性格無關。他們或為戰爭遺孤,或被父母所棄。於是在那樣特定的時代背景下,他們沒有機會獲得與生活與身邊的人充分溝通的渠道,但是天性中對於自由的渴望蠢蠢欲動,於是自小便陷進自我的深淵裡。其中的大部份人從此窮極一生都無法觸碰到愛的真相,一生盲目。而相比起問題青年,他們又更為單純且堅持。就像父母雙亡年紀最小的佩皮諾始終相信著「我父親會在星期六來接我」,最後他終於在一個星期六隨著離開的馬修告別了池塘之底。

[放牛班的春天]儼然是一個追尋愛與給予愛的過程。池塘之底的老師們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著愛的閃光。寬容無私的馬修大叔、嚴厲卻心地善良的沙貝先生、怪僻而喜愛音樂的朗古盧瓦教授,甚至刻薄自私如哈珊校長這般的亦會鄭重其事地摺疊紙飛機並在踢足球時像個孩子似的耍賴。馬修與孩子們彼此之間所維繫的愛均自然真實而流自內心,平凡而又不平凡。

我依稀記得,那個滿頭銀絲的老年莫杭治,就是多年後回到[天堂電影院]的中年多多。他們都擁有使人堅忍的溫暖回憶。

我總是容易戀上溫暖如斯的影像。我會記得馬修離去時莫杭治天籟般清亮純淨的嗓音:
「風中飛舞的風箏,請你別停下
飛往大海,飄向高空
一個孩子在望著你吶
在那暴風雨中
你高揚著翅膀
率性的旅行,醉人的迴旋
別忘了飛回我身邊

黑夜中的方向,希望之光
生命的熱忱,榮耀之巷

童年的歡樂,轉瞬消失為遺忘
一道絢爛金光,在小道盡頭閃光
……」
愛,成為一切追尋與轉變的終極理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