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老大無罪--Find Me Guilty

判我有罪/老大无罪/FindMeGuilty:TheJackieDeeStory

7 / 35,157人    125分鐘

導演: 薛尼盧梅
編劇: 薛尼盧梅 T.J. Mancini
演員: 馮迪索 Dennis Albanese Michalina Almindo James Biberi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hawnj

2006-07-07 17:04:48

反傳統英雄



最新一期《看電影•午夜場》羅列了100部反傳統影片,或從形式,或從內容,這些影片以跳出窠臼的方式宣揚著自己的個性。直到今天凌晨,我發現其實還有一部影片應該被加入到這份長長的名單之中,那就是西德尼•魯梅特老先生的新作——《判我有罪》。

後知後覺讓我雖然在觀影中似曾相識,但也直到影片結束才發現原來魯梅特正是《12怒漢》的導演。是的,那部影片也完全可以列入反傳統的名單,不過也許他們超載了,暫時無法為它騰出空位。我最早在大學的英語泛讀課本上讀過《12怒漢》的故事,簡練有序的辯論足以令人身臨其境,血脈賁張。數年後看過電影,大學時候的激動仍在。少年是否有罪觀者們並不關心,反倒是8號陪審員的固執己見以寡敵眾最終反敗為勝,為影迷們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它的反傳統方式建立在跳脫傳統庭辯的模式,將以往影片中並不佔多大份量的陪審團提升至一個主要位置上來。斗室之中的針鋒相對,唇槍舌戰便足以令觀眾感受各自咄咄逼人的氣勢。12個人不同的性格恰到好處彰顯出來,與其說為了講一個辯論的故事,毋寧說是為了這場精彩的群戲而安排這樣一場辯論。

不過相比較《12怒漢》,《判我有罪》似乎反骨更加凸顯。從形式上來看它遠遠遜於《12怒漢》,然而其主角傑基——義大利黑幫分子,憑藉其三寸不爛之舌和機敏的睿智成功洗脫了他和家族成員的罪名。我想《判我有罪》恰恰是部能夠檢查影迷道德標準的好影片,顯然如我這樣道德品質低劣的人會愛死這部為黑幫分子歌功頌德狗娘養的電影,同時勢必也有很多人像政府控方的律師一樣,對陪審團成員咆哮著,「你們喜歡這個人?皮條客、強盜、洗錢者、殺人犯?」對啊,憑什麼喜歡他?就因為他不出賣兄弟?就因為他確確實實說的都是真話?喜歡與不喜歡,這是個問題,導演選取題材角度之刁鑽,讓影迷著實難辦。他用一個邊緣人的故事充實著本毫無特色的框架,輔以街頭草根的幽默,輕輕鬆鬆為影史留下了又一個反傳統英雄的形象。看到這裡你也許會想起《天生殺人狂》,它們的氣質或許相像,不過《判我有罪》則更顯出幾分儒雅和老人的穩重。

傑基的自我辯護讓我想到一個詞——「任俠」,這個詞來自於日本黑幫影片,有感而發是因為他最初的處境。因為不願意出賣朋友和家族而拒絕充當污點證人,同時又不為家族成員所理解遭到孤立,與其說和朋友們同仇敵愾,倒不如說為了「義氣」而孤軍奮戰。這類角色在深作欣二和三池崇史的影片裡多有出現,典型的就是石川陸夫(《新•仁義的墓場》)。不過美國片就是美國片,何況還是遵循史實改編,傑基最終贏得朋友和家族的理解,並肩作戰,得到一個Happy end,不像日本的同行,往往因背叛鬱鬱而終。

五年前,山本逃亡美國(《大佬》),和小弟奮力打拼。加藤為了組織的昌盛捨生取義,卻擋不住義大利黑手黨洞穿山本的顆顆子彈。五年後義大利黑手黨成員傑基在法庭上巧舌如簧,翻雲覆雨,妙語連珠,時而詼諧幽默,時而情真意切,當他宣讀(確切地說是表達)自己的總結陳詞時,他再次強調對朋友的愛和永不背叛,那一刻我竟驀地想起自絕的加藤,兩個一曾對立的黑幫成員,對於「義」的理解大無二致,寧可犧牲自己也不背叛兄弟。當初跟楚楚他們談論《大佬》時曾說,這部並不成功的影片,它最閃光之處在於重拾了人們業已丟失的「義」。憑空捏造也好,最起碼它讓遠古戰國時代為了大義不吝死的豪邁氣魄重現人間。《大佬》中讓我感動的東西,我同樣也在《判我有罪》中找到,當傑基對著陪審團不斷喊著「Find me guilty(判我有罪),但別找我朋友們的麻煩!」時,他的舉動足以償還平日的惡行。

反傳統英雄,又多了一個,幸好不是在中國,否則影片不定被槍斃多少次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