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19 09:44:41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生活
網。
這是中國詩人北島的一首詩,一首只有一個字的詩。請別訝異它的短小,它是真理。
傍晚的時候看了《Crash》,關於這部電影,除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盛名,我一無所知,也不想去了解更多。了解更多的後果只能是毀了一見鍾情的驚喜之類的最直接的反應。很少這樣盲目的對一部電影,這次例外。
看過並不後悔,最佳影片的殊榮當之無愧。《斷臂山》的細緻入微,痛徹心肺的純淨感情在這樣一個污濁的世界裡只能是山里悠揚的美麗傳說,務實的美國人更需要《Crash》這樣幾近真實的故事去揭示社會,剖析人性,更需要那樣一個閃著光亮的尾巴給國人奮鬥下去的信心。所以他們把小金人給了它。
有著長年電視劇集編劇經歷的導演Paul Haggis這一次依然智慧地將紛繁複雜的人物關係、故事脈絡集中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段中,三十六個小時裡,二十幾個人物相繼出場,並各自在各自的世界裡按照固有的生活節奏按部就班,似乎毫不相幹的人們卻在完全無意識的情形中與另外的人發生關聯,並因為自己的行為而改變了其他人的命運,成為他或她的天使,或者魔鬼。於是,短短的時間裡,有的人失去生命,有的人大徹大悟,有的人重拾尊嚴,有的人改邪歸正。
人和人之間編織成了一張看不見的網。這樣的話或許看上去很熟悉,我們時不時的就會在某個新聞、某張報紙上聽到看到,可真實的世界裡誰都逃脫不了這張網的約束,牽一髮而動全身,我們都是這張網的一個結點,不經意的某個舉動也許就會改變什麼,造成多米諾那樣的連鎖效應。這種在劫難逃的宿命感是我從小到大都無法擺脫的恐懼,我迷信地相信著一切皆有定數,無論怎樣的掙扎、努力,都難以幸運,因為我們總是身處其中,儘管這個漩渦誰都看不見也摸不著。
但我們常常會自以為是,走在街上都自覺不自覺地與人群保持著距離,很遙遠所以很安全,現代社會中很多人都遵循這樣的邏輯生存著,我們漸漸習慣了感慨疏離、嘆息孤獨,但卻一次又一次主動放棄與陌生人的擦肩,因為我們懼怕傷害。對於陌生,那似乎就意味著危險。像故事裡的L.A城,各種膚色的人們來來往往,黑人,白人,中國人,中東人,種族歧視或許是個藉口,是招徠觀眾的噱頭,導演的視線更多的停駐在打破了那道玻璃牆之後的世界。
「你知道,在很多城市裡,你走在路上,你和別人擦肩而過,或者偶爾別人撞撞你。可是在L.A沒有人會碰到你的身體。我們總是躲在鋼筋和玻璃的後面。或許我們太懷念那種觸感,以致需要通過劇烈碰撞才能體會那種感覺。」
這是電影一開始Graham警官所說的,也許這就是導演最初的野心。他把人和人了解的機會定義為crash,又將這些大大小小的crash賦予了殘酷的意味。有著天使面容的年輕警察憎惡著具有種族主義的搭檔,在衝突中他也主動將曾有過誤會的黑人導演釋放,深更半夜他可以讓那個黑皮膚男孩搭便車,但當他伸手向口袋掏東西時,他還是會以為對方是在掏槍而開了槍。在他的潛意識裡,他仍然害怕,雖然看上去他善良,沒有種族歧視。所有的碰撞都會有個結果,也許是火花,也許就是傷害,而造成這些火花與傷害的原因可能僅僅是上一秒鐘接到的一通電話,這就是我所恐懼的命運,這一秒的心情也許就是下一秒死亡的因緣,正因為沒人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所以才可怕。
這是永遠走不出的黑暗。
Paul Haggis聰明的在整個故事中融入了溫暖的親情和幡然醒悟的良知,他試圖告訴人們這個世界還有光亮,儘管微茫,卻還存在。結尾紛紛揚揚的大雪結束了L.A持續的陰霾,似乎也結束了這場千頭萬緒的Crash,但下一秒鐘的事情誰又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