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孔雀--Peacock [2005]

孔雀/Peacock

7.6 / 1,129人    Germany:144分鐘 | China:136分鐘 | 244分鐘 (original length)

導演: 顧長衛
編劇: 李檣
演員: 張靜初 馮礫 呂玉來 劉國楠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十點半開始

2006-07-25 20:20:28

《孔雀》開屏有無時


  《孔雀》,隨便談談印象。
  
  片子裡的河南話,說話有些唱歌的味道,每一句話結束的時候,音調總是轉低的。聽起來好像是「沒有好聲氣」,總帶有些怨氣或悲憤似的。這和影片的基調倒比較符合。
  
  感覺不協調的一個地方是,片子的旁白是以弟弟的身份說出的。而弟弟卻並不是一個貫穿全劇的人物。相對說,姐姐是才是靈魂人物,似乎更有這個資格。許多鏡頭都是從姐姐的視角去觀察的,弟弟在裡面也更像一個被觀察者。如果再轉入弟弟語氣的敘述,就顯得不夠自然。大概導演的安排,更多地想用一種客觀、冷靜的演繹方法,來展現姐姐的內心與命運。如果旁白由姐姐來說,就為這種回憶增加了主觀色彩,不免會削弱鏡頭的感染力量。
  
  姐姐騎著車子,拽著降落傘穿行小巷的情節,覺得有些誇張。姐姐是有逆反心理的,但那麼招搖,在前邊是看不出這樣一種性格的。
  
  喜歡影片的一些細節,真正的成功作品,離不開這些細節吧。小說中描寫人物,細節是最好的展現手段。電影也是這樣。《孔雀》裡的許多情景,細緻入微,象高明的畫家,幾筆就抓住了人物的精神。最讓人有回味的也是這些細節。
  
  比如姐姐摔傷了幼稚園的小孩,母親去賠禮道歉。回來的路上,兩人默默地走,小巷裡,忽然一盆水從門口潑出來,母親急忙頓足,才沒有潑到身上。母親只是瞪了那家的門口一眼,什麼話都沒說,跨過去,繼續走。
  
  哥哥學鐘錶報時一段也有意思。哥哥挨了欺負,頭驚得一頓,差點喘不上氣來,還強要轉過頭去對欺負他的人笑一笑。弟弟去求助救護哥哥,大冷天光著身子跑出去,找到父親時說不出話來,只是手指著方向,拉著父親跑。
  
  哥哥向欺負他的人賠禮,買了只燒雞孝敬人家。燒雞在幾個人手中傳遞的時候,哥哥也跟過去,眼睛緊盯著,嚥著唾液。燒雞碎渣掉在袖子上,趕緊舔一口吃了。
  
  哥哥舉著向日葵給喜歡的女孩送花。.
  
  在沒有雨的天氣,弟弟讓果子假扮警察給自己送傘。
  
  姐姐相親那一段很經典。小王為姐姐整理衣領,順勢坐近了一些,然後手搭在姐姐的肩上。身體卻還隔著一大塊距離,小王的表情也是董存瑞炸碉堡般的莊重。這種不和諧不免引人發笑,確實是那個時代戀愛景觀的真實寫照。
  
  哥哥相親一段也是設計出色。女方的父親就一兩個鏡頭,不過很有意思的形象。先只顧看未來女婿,忘了介紹女兒。接著怕出聲音跳著腳離開。哥哥與女方剛坐下就對打起來。
  
  影片極力營造悲慼氣氛,但又有節制,看的時候心一點一點的低沉,卻不至於落淚,或痛哭出聲。裡面的人物哭泣的時候也是這樣的風格,哭的時候也要隱忍,這正是讓人最痛心之處。這種悲慼壓抑的氛圍,不是突發的,而是一處處的細節疊加起來的。像是綿綿細雨,淅淅瀝瀝,總沒有停時,或許開始還抱有希望,但都被無休止的雨滴漸漸澆滅了。
  
  典型的一段劇情是,姐姐要當兵,送禮不成,推掉瓶子掉進河裡,可以聽到希望破碎的聲音。姐姐的心情也低落到了極點。回家後,又是母親對丟錢的數落。父親和弟弟的沉默不語。姐姐無聲地拿毛巾遞給母親,都加重著這種悲哀。鑼鼓喧天的三軍歡送會上,姐姐無知無覺地沉默。回來後,姐姐絕食,家裡人強迫將飯食餵到姐姐嘴裡。這個長鏡頭除了父親的一句「吃點吧」,幾乎沒有別的台詞,剩餘的就是姐姐掙扎時的喘息聲。
  
  父親鼓勵弟弟好好學習,這是少有的溫暖的鏡頭。不過瞬息即逝,緊接著父親發現了作業本中的秘密。父親打罵著讓弟弟滾,歇斯底里地喊讓鄰居來看,家裡出來個流氓。
  
  像是李昌鎬下棋收官的風格,心靈的暖色被一點一點的蠶食,生活的壓抑密不透風,讓人喘不過氣來。似乎是冥冥中有人設計好的,輸局已定,一絲翻盤的機會都沒有。
  
  無聲的動作和表情是導演擅長的表現手段,貫穿著整部片子。
  
  母親毒死大鵝的一段情節,沒有台詞,只有音調憂傷的配樂,大鵝搖晃著身子,扭曲脖項,掙扎而死,簡直有驚悚的效果。
  
  有幾處笑的情景也讓人難忘,笑得讓人痛心,如刀割一般。
  
  比如姐姐拽著降落傘的暢快地笑。弟弟在看電影時神經質似的笑。父親幫弟弟找工作,送禮到門口,一個意外,酒瓶子摔碎了一半。弟弟似乎是幸災樂禍地笑。
  
  孔雀的名字我很喜歡。好像顧長衛解釋過這個名字的意義,不過我卻不願認同。我覺得孔雀開屏象徵著希望。對生活和命運的希望。姐弟三口人卻都錯過了,孔雀在無人欣賞處綻放美麗。最後孔雀開屏的情景讓片子有了一點亮色。似乎也在說,命運雖然捉摸不定,希望可遇不可求,但終歸還是有的吧。孔雀的名字與電影故事有種隔離感,不過也正是這種隔離,帶有了一些朦朧的象徵意義,多了一些想像和回味,讓觀眾從層層的壓抑中暫時得到緩解,而可以在淡一些的惆悵中看到影片的結束字幕。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