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芝加哥--Chicago [2002]

芝加哥/漫舞芝加哥/芝加哥

7.2 / 243,134人    113分鐘

導演: 羅伯馬歇爾
編劇: 鮑伯佛西 Maurine Dallas Watkins
演員: 芮妮齊薇格 凱薩琳麗塔瓊絲 李察吉爾 昆琳拉提法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lea

2006-07-26 23:57:55

浮華與娛樂的轉身,金錢與慾望的躁動


   前幾天剛看了 芝加哥。好吧,我承認我是 Old Fashion,不過有些東西,我寧可去偶遇,所以當在同事的電腦中翻到 芝加哥 的時候,自然是不會再錯過了。

   將黑手伸向 Broadway 的經典舞台劇,改變後將之搬上大營幕,這是 Hollywood 那些精明的投資商和導演的最新伎倆吧?雖然鮮有成功,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怎麼招都能博得影評人的一點憐憫。但 芝加哥,這部曾獲得六項奧斯卡獎的歌舞大片,以4500萬美元的成本換來美國本土1.71億、全球3.06億的票房,的確是一個商業和藝術的雙豐收,但是我寧可稱其為社會現實諷刺劇,而不是歌舞劇。它並不是一出傳統意義上歌頌真善美或者愛情至上的歌舞劇,甚至在歌舞的表現以及側重方面,芝加哥 一劇表現得並不出色;而在揭露社會現實和嘲諷這一意義上,它比一般的歌舞大片有過之而無不及,相信美國電影工會的評委們也正是考慮到這一點吧?

    芝加哥 所提出的「大娛樂家精神」貫穿本劇始末,順著這個概念,劇情被慣連,人物被充實,同樣的,由這個概念,三位主人公的形象到最後都被拆解得支離破碎。什麼是芝加哥的「大娛樂精神」?它表現在Richard Gere 飾演的芝城大律師比利 Flynn 的道貌岸然、一手遮天、顛倒黑白,它表現在Catherine Zeta-瓊斯 飾演的舞女Velma Kelly 的血刃親人,它表現在Renee Zellweger 飾演的Roxie 的愛慕虛榮。而導演Rob Marshall 給出三位主人公一個看似完滿乃至荒誕的結局,是出於商業需要,還是隱含了對現實的嘲諷?相信各位看管都各有說法罷。本文也就不過多去爭辯了。

    撇去產子後體型尚未完全恢復不談,Catherine Zeta-瓊斯 的歌舞技巧實在讓我震驚!以致於到了篇為都一直認為它是女一號:每一個舞蹈動作相當到位,一顰一笑中的風騷,吸菸與拍照時的風情萬種,當然還有厚實、具有磁性的嗓音。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幾個場景:當Zellweger 被當作Gere 大律師的頭號客戶時,Zeta-瓊斯 眼神中那種黯然的失意;當為了討好Zellweger 的時候,像小丑一般的說服她與自己搭檔組合(劇種Zeta-瓊斯並不需要,它只需要利用Zellweger 重振她往日的聲明);最後出獄時再次誠心邀請Zellweger 與她組合,並略微尷尬的掩飾自己目前破落的窘境。三個場景,三種心態,三個表情,卻都將角色本身的自信和高傲分毫不差的表現出來,可見 Zeta-瓊斯 早將這個舞女的角色揣摩得入木三分。

    Renee Zellweger 的角色不如幾年後在 Cold Mountain 中那樣突破,不過表現依然可圈可點,雖然 Catherine Zeta-瓊斯 出場在先也並未讓她遜色多少。Zellweger 所飾演的已婚婦女,本來應該安於家事,但卻對在閃亮的聚光燈下徹底迷失自我。她為了成為一名歌手主動獻身卻被欺騙,恍然大悟氣憤交加她居然舉槍就開。而在監獄中她從開始的害怕、憔悴,經過Richard Gere 所飾演律師的「炒作」「包裝」驟然走紅,從一名殺人犯「洗心革面」的變成了一名受害者,又在即將被媒體拋棄、全面失寵的情況下「急中生智」「懷孕暈倒」,再次引爆媒體的追捧狂潮。這便是暗諷光怪陸離的娛樂圈內各類「炒作」「曝光」的娛樂事件。不過在最終被判無罪的霎那,Zellweger 從飄然的天堂落回現實的地獄。粉絲的來信、鮮花啊!重獲新生的她似乎已經開始回憶在監獄裡的美好時光,這又是一個絕妙的諷刺。Zellweger 的表演,時而性感可人,時而楚楚可憐,將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讓人愛恨交加;而她高音區極劇爆發力的嗓音和略微沙啞的歌喉,讓人覺得她不出張爵士專輯簡直是浪費了這把好嗓子。

    兩女一男一台戲,不過這個男主角選得真是敗筆。他可以是John Travolta,也可以是 Antonio Banderas,當然 Ewan McGregor 也是可以考慮的…… 但Richard Ger?為什麼偏偏是Richard Gere?從他一出場就與整個歌舞劇顯得格格不入。沒人質疑Richard Gere 的形象,或是演技,要知道這種偽善、道貌岸然的角色簡直是為他量身定做,而到了歌舞環節…… 你就知道他的嗓音和肢體協調能力多麼貧乏了。不過 芝加哥 一劇的小高潮便是從Richard Gere 和Renee Zellweger 二人的木偶劇開始,二人滑稽誇張的面部表情尤其值得再三玩味。

同樣還需要提及的兩個配角和兩個舞劇戲中戲,一個是飾演囚犯長Mrs. Morton的Queen Latifah,以及在極其經典的Cell Block Tango 中的6號女囚的 Mya。身為 Hip-hop/Rap 界的大姐級人物的Queen Latifah,本身就有多年電影和話劇舞台的演藝經驗,而囚犯長這樣有一定「份量」的角色找她自然是沒錯的。而在Queen 上場的那段When You're Good to Mama 中,急促厚實的低音鼓也同樣突出了她的「重量級」,當然,這樣一首風騷十足的歌曲,惡俗,倒也相當直截了當——When you』re good to Mama, Mama’s good to you.

   6位女囚所表演的Cell Block Tango,創意好、剪輯好、歌舞編排好、舞者實力更好,除了女配角Zeta-瓊斯 之外,各個都是專業出身。個人喜歡第一個出場的Susan Misner、黑人女囚Deidre Goodwin 和俄羅斯舞者Ekaterina Chtchelkanova。當然還有那碟超大配菜:6號女囚,美國R&B女歌手 Mya ,但實話實說,這個角色絲毫沒有給她任何表現機會。

    好像很多人、很多影評人、很多職業影評人都將 芝加哥 與 Moulin Rouge 相提並論作比較,甚至說 芝加哥 是因為 Moulin Rouge 的陡然走紅才草草趕製出來的,這點純屬無稽之談。事實上,早在 1996 年,芝加哥 就開始了女主角的甄選工作,而當時最被看好的 Madonna 在 芝加哥 和 Evita 之間選擇了後者,詳情在任何一本Madonna傳記中都有記載。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劇本需要刪改、演員沒有合適人選、投資商和電影公司也漸漸失去信心,最後拍攝計劃不得已擱淺,開機遙遙無期。直到Moulin Rouge 的大獲成功,讓 Miramax 再次有打撈一筆的信心,才重整人馬投入拍攝,終於帶給你這齣「大娛樂劇」芝加哥。

    而同樣作為歌舞劇,相對於 芝加哥 針砭時弊的嚴肅主題,Moulin Rouge 的題材就顯得中規中矩:浪漫愛情悲劇;同樣的歌舞情節在兩劇中所擔當的任務都不同:芝加哥 中,歌舞情節是對劇情的權勢、結構和說明,而 Moulin Rouge 中,歌舞情節從屬於劇情,無法將之抽離開來。做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芝加哥 一劇若是《紅樓夢》,Moulin Rouge 就是《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外經典,相障得益,各有所長。

    如果你看過 芝加哥,不如趁現在溫習一遍。

    如果你還沒看過,不妨找來一看,這樣的影劇,偶遇,太難。



附錄:推薦一篇針對本劇歌舞片段的評論 周黎明:《芝加哥》歌詞賞析 http://www.mov8.com/dvd/freetalk_show.asp?id=8449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