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中產階級拘謹的魅力--The Discreet Charm of the Bourgeoisie

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中产阶级的审慎魅力/中产阶级的诱惑

7.8 / 47,226人    102分鐘

導演: 路易斯布紐爾
編劇: 路易斯布紐爾 尚克勞凱立瑞
演員: 費爾南多雷伊 Paul Frankeur 黛芬賽麗格 宓樂歐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adlogos

2006-08-03 18:15:41

資產階級的審慎魅力


  根據我有限的電影史知識,本片導演、西班牙人Luis Buñuel是超現實主義的鼻祖,在代表作《一條安達魯狗》里,此君和著名的現代派畫家Salvador Dali編織了一系列沒有內在邏輯聯繫、但都極富寓意的鏡頭,令當時輿論大嘩。對此我的意見可能比較譁眾取寵,但我覺得也沒有太大的錯:他很可能僅僅是還原了電影本質上的工作機理而已,卻並不見得真有多麼高明。把剪輯代換為凝縮、移位,那麼拍攝就是儲存素材,而後期製作無疑就是「夢的工作」(dream work)。在以往,為了顧及觀眾的理解力,導演在後期製作中必須儘量讓理智主宰神經,讓成片在情節邏輯連貫可讀,具有起碼的「類真性」。這種情形如同做完夢後去找心理醫生為自己分析,不得不在講述時下意識地進行重新整理,讓夢境顯得更通順一樣。然而Buñuel是個反叛者,他不願意這麼幹,他要讓這個夢顯得更勁爆。不過現在話又說回來了,反抗現有的秩序真的如我們所想的,有那麼多方向可選擇嗎?禮崩樂壞的時代,諸子百家面對亟待改變的現狀想到的反抗策略看起來很多,但基本思路卻只有兩條:一種是孔子那樣,完全不去考慮新的可能性,直接返璞歸真,回歸上古的賢王之世,另一種則是實幹家,分析出那些條條框框不合理,然後力主取其反面。在電影攝製思路上,也是一樣,若要闖出新路,無非是退回去找路,或者兩條岔路取其偏。Buñuel的策略是回歸,回歸到最簡單的狀態,把拍到的素材直接雜亂地拼起來,就像我們做夢的真實情形那樣:夢理應是做出來啥樣就是啥樣,「講述」出來的其實已經不是夢。當然,這個雜亂拼接的內在思路,是需要奇譎的藝術覺悟的,就如同夢的內在理路由潛意識控制一樣。
 
  從另一個側面看以上這段話,稍微會有點尷尬:完全在空對空地談,卻不涉及電影本身。這是個挺難解決的問題,因為我或許能夠滔滔不絕地放空槍,卻很難實實在在進到這類電影裡面去,而且說真心話,我不喜歡這種電影,就像我一直都很警惕「當代藝術」一樣。最主要的原因或許並不是他們的思路本身不夠好,而是技術手段還沒達到能夠圓滿表達的程度。以這部Le Charme Discret de la Bourgeoisie為例,裡面平空出現的一段段夢境把故事弄得支離破碎,但我總覺得那些夢境並不很「夢」,至少我做夢時色彩、氛圍都比這個扭曲得多。如果一部電影裡的夢境真能讓人看了如同自己在做夢,那麼這個夢境營造得就很成功,否則觀眾未必能切身進到電影的情境裡,頂多無動於衷地在局外看唱戲。倘若是這樣,最後留給觀眾的印象,就只能是每個局部都似乎有點意思,但整體上卻如百衲布似的並沒有什麼感覺。藝術需要搖晃觀眾,也需要鑽透觀眾,如果只停留在搖晃上,那麼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和影響力最後也就只能停留在「奇怪」二字上。當然,我猜Buñuel其實也不太在乎這些,他就是要無盡地羞辱自己作品裡的人物,同時也捎帶羞辱一下觀眾裡的權貴們,他對自己作品裡的每個單獨要素都並沒有真切的感情。另外,作為開山之作,當時在技術上也的確缺乏如今這樣豐富的手段。
 
  尼采說,晦澀的作者的幸運是,讀者費力地理解他們,並把這種辛勤思考的成果也歸功於他們。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疏離地看完了全片,不成熟地了思考了幾個片斷,然後寫下上面這兩段字。至於其他深刻的內容,我實在懶得參悟了,就當看了個熱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