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飲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饮食男女/

7.8 / 15,835人    124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王蕙玲
演員: 郎雄 歸亞蕾 楊貴媚 吳倩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weiyao

2006-08-10 00:42:23

家庭三部曲


花了兩天時間把李安的家庭三部曲一起看了,最近有些無聊,所以總想幹一些看起來比較系統的事情,四季還未完成,因為侯麥的片子或多或少需要某種心境和環境,而李安的家庭三部曲,除了稍微有些段落較為緩慢外,都能夠很輕易的看下去.看完家庭三部曲所獲得的感受跟四季當然是不同的,家庭跟愛情比起來,加入了某些對抗和延續的成份,很難表達的血緣關係在電影中向來顯得比愛情沉重.除了沉重,我總算是認識到了李安,作為導演生涯最早的三部長片,李安當時正處在一種體制邊緣,台灣和好萊塢之間,也許正是這樣一種狀態,他帶給我們的家庭三部曲在敘事上也許較後來的要青澀很多,但正是這種青澀卻給我們展現了一個還沒有經歷好萊塢電影商業洗禮的純粹的李安.所以有人說從中看到是有一定道理的.

很多時候,一個導演最初的幾部長片將是他一生中最偉大的幾部片子,不管後面怎麼努力,這幾部片子總是具有更多的意義.因為電影在技術和經驗部成熟的時候更能透露出電影人的天才和靈氣.

當然,我給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所打的高分絕不僅僅是給他的天才.如果不說這是他做家庭婦男好多年之後以一個職業導演的身份拍出的第一批電影,我們很可能以為出自一個已經進入大師級行列的導演之手.李安在這三部片子裡表現出卓越的敘事能力,對於文化和家庭表現出了濃重的關注,目光敏銳,心境沉穩,畢業後多年的家庭生活將原本應該激烈的年輕天才鍛造成一個儒氣安靜的導演.所以全世界的影迷都應該感謝機緣創造出的這樣一個華語導演.

1.家庭至上的理想主義

毫無疑問,李安是華語導演中對家庭最感興趣並且最執著的一位,幾乎每一部電影都緊緊圍繞著家庭,都用卓越的敘事表現出一個家庭中縱橫交錯的關係和影響力,這也許是作為一個接受了最傳統中國教育的華人身份有絕密關係.而1990年代初連續三年李安所拍的三部片子乾脆就以家庭三部曲來命名,李安直接地告訴了全世界影迷自己是一個什麼態度什麼身份的導演.

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當中,家庭是一個人奮鬥一生的目標和根源.一個人的出生來自家庭,他的成長,學業,工作,婚姻,生育,死亡,無不跟緊緊圍繞他的家庭相關.這一點也許是中國人身上最濃重的特色.作為在美國求學生活的李安,他緊緊抓住中國家庭的中國特色,在和中詳細地描述了中西家庭觀的區別.尤其是,已經將文化衝突作為了影片的最重大的一個主題.

中父親是一個太極教授,退休後從北京到美國跟唯一的兒子住,由於語言不通文化差異,他跟兒子的老婆相當合不來,因為兒子忙,所以每天老人和以寫作為生的兒媳婦居於一室,各種習慣完全不同,兒媳婦認為老人來了之後完全影響了自己的創作,而老人對於兒媳婦現實的心態,已經各種美國式的生活風格均看不上眼.可憐的兒子只能在兩人中間辛苦輾轉.

兒媳婦總是希望搬一個大一點的房子,或者乾脆讓老人搬出去住,而兒子堅持著中國的孝道,認為自己作為父親唯一的兒子有義務贍養自己的父親.然而在一系列事件尤其是父親走失事件之後,兒子終於妥協,他想辦法想撮合父親跟一個同樣孤身的老婦人,然後讓他們兩個老人單獨出去居住.然而父親知道了兒子的想法之後選擇了離開.[/size]

在這個影片中我們看到中國的家庭觀是如何跟美國的生活格格不入,兒子在生活的壓力中不斷妥協,最終放棄了純中國式的家庭觀念,而父親也深知兒子的難處,衡量之下,決定離開,導致分家的促成.

分家在中國文化當中是一種相當微妙的事件,在各種經典思想中,中國人都渴望子孫繞膝的生活,四世同堂是對這種理想生活的最美好的形容.然而分家在中國卻是具有現實主義的活生生發生了千年歷史每年每天的事實.分家作為一個意象象徵著家庭當中的各種衝突,日常生活的坎坷,兄弟姐妹妯娌姑爺之間各種各樣的矛盾,也許分家本身是沒有好壞的,因為根據社會經濟學來看,分家是促成個體經濟和私有經濟發展的家庭必要基礎,然而在文花上,這無疑是對完美倫理道德的一個無奈的毀壞.

就像很多美夢突然破滅.

在很大程度上其實也以一種輕鬆幽默的調子講述了一個完整家庭的分裂.在本片中,家庭的分裂伴隨著幾段成功的愛情和幾個尷尬的誤會.電影用一種樂觀的基調現實著中國人對待大家庭分裂的理解,妥協和協調.

家庭的分裂往往伴隨著的是子女的婚姻.而在中國,婚姻當然是一件大事.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除了同性戀的極端,我們好像看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在不厭其煩地催自己趕緊找個女朋友早點結婚早點生孩子.也許這對於老外們來說實在是有點難以理解,因為結婚是自己的事,跟父母有什麼關係.這就是中國文化的魅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只有當兒子結婚生子,他對於這個家庭才算作出了最重要的一步貢獻.甚至僅僅對於結婚的儀式,我們在中也看到代表傳統中國文化的兩個老人是多麼執著.

2.愛情和喜劇

在李安的家庭三部曲中,每一部都貫穿著愛情元素,年輕人的,老人的.並且在愛情故事當中李安總是用一種幽默的態度,可往往就是這種淡淡一笑之後卻是長久的憂愁.

是我在三部曲中最喜愛的一部,由此可以看出我對愛情電影的偏愛.應該說較其他兩部愛情佔到更重要的作用.從中國文化出發,我們很容易將飲食跟愛和性接合起來,食色性也,不管原意如何,中國人在千百年來將愛情跟飲食看做最恰當的同位體.

講述了一個父親和三個女兒所組成的一個家庭當中四個人各自的愛情生活與這個家庭整體維繫的矛盾和妥協.大女兒是一個脾氣怪異的老處女,信奉耶穌,對於愛情生活,她總是活在自己的謊言當中,全家人都以為這個老大不小的老姑娘不結婚是因為九年前的一次戀愛的失敗,其實這僅僅是她欺騙家人欺騙自己的一個謊言.這個謊言一直到片子快結束才通過老二的敘事中讓觀眾知曉,而這個時候老大已經收穫了自己真正的愛情了.兩者對比,突然感覺到李安的用意和智慧.

其實從大女兒的故事當中,我們看到一個最具有中國傳統女性特徵的女性,保守,敏感,然而面對愛情的時候卻又如同老虎一般勇猛.片子開始這位女兒口口聲聲說要一輩子照顧父親,然而面對愛情的事情卻擁有足夠的勇氣放棄一切.

而老三的戲相比最弱,因為年齡小,對於家庭事務的承擔太少,導演能夠用她來講述的家庭故事相對不如兩位姐姐,所以我們只是看到一個可愛活潑同時有點狡猾的小姑娘.她莫名其妙的墜入愛情,並且很快懷了孩子,簡簡單單就離開了父親維繫的大院子.

老二則是新時代女性的代表.獨立,有自己的生活態度,然而周旋在幾個男人之間的曖昧關係總是離愛情有段距離.想起裡面的30.最終她最依戀的情人要結婚了,那個帥氣能幹的事業夥伴成為了朋友,她丟失了所有愛情的機會,去了阿姆斯特丹,回台灣的時候一個住在父親賣給她的老屋中,總算可以使用父親留下來的廚房,做著美食等待新的愛情.

當父親在那場晚宴上最終說出來要結婚的不是和那個湖南老夫人,而是老夫人的女兒.所有人包括我都驚呆了,沒想到,真沒想到,李安用一種詼諧,放大,極端的話語來講述著愛情的力量.

而中則是主要講述老人之間愛情的.

父親在華人學校認識了台灣來的老婦,兩人彼此均有好感.但兩人的好感卻不得不在雙方子女的過份積極的撮合下中斷,畢竟兩個老人有自己的尊嚴,當自己的愛情被子女利用,僅僅作為分家的一種藉口和手段,兩個老人均放棄了有可能的那個結果.直到片尾,兩個獨自生活的老人重新相遇,生活才又展開了一幅圖景.結局的時候老頭問老婦是否有空,我看電影的時候感覺是老婦人默默同意,而有的評論說是"沒",兩者所表達出來的含義對整部影片的結局有相當明顯的區別.但是就那個鏡頭來言,兩個人處在溫暖的逆光調子當中,夕陽從他們身後打來,勾畫出兩個優美的輪廓線,我寧願相信李安給了我們一個美好溫馨的結局.

中的愛情則更加極端.同性戀好像一直就受到李安的關注,到更是到了一個極大成的極端.里講述了一個同性戀的兒子如何為了應付父母而策劃的一起假結婚.最終的結局是陽光和正面的,每個人懷著各自之間的秘密而滿足.[/size]

3.郎雄和父親

家庭三部曲當中演員相對集中,而給人印象最深刻的無疑是郎雄.

郎雄(1925-2002),原名郎益三,生於江蘇宿遷,在螢幕上一直沒能改掉他這一口江蘇國語味道.1947年從軍赴台,當足球運動員,後話劇界,1970年進入中視,拍了一系列電視劇,後涉足大螢幕.應該說郎雄跟李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從家庭三部曲到,郎雄幾乎參拍了李安所拍的所有中國背景的電影,當然他的表演還是在家庭三部曲當中最為突出,並且憑藉和分別獲得金馬獎的最佳男主角和男配角.

在三部曲當中,郎雄扮演了三位相似又不同的父親.我想恐怕很多人也因為三部曲愛上了這樣一個說話扮相都透露出濃厚中國文化氣的演員.在三部影片中他均表現出一種孤獨的氣質,尤其是一片.

幾乎算得上郎雄的獨角戲,片中他將一個孤獨而孩子氣的老人演繹得精彩而動情.面對陌生的環境,這位昔日的大師如何面對喪失把握的生活,如何練神還虛.最終這位父親選擇了獨自生活,獨自去尋找自己所剩下的人生.

中郎雄是三部戲中唯一還有老婆的一回.但是他身上的獨父氣質依然透露出來.當最後父親和兒子的同性戀男友在河邊用英語交談的時候,我們才發現這個故事當中掌控局勢的其實正是這個老人,他用隱忍大度的氣質穩定著這個複雜而尷尬的家庭,最終也保下那個無辜的孩子.突然意識到一個中國父親在一個中國家庭中所應起到的作用是多麼偉大,好多人還差好遠.

而在當中,郎雄扮演了一個廚藝大師,片中美妙的中國菜簡直讓人受不了.然而這位逐漸喪失味覺的老人對待美食也逐漸失去信心,一切就像他所面臨的家庭一樣.在這樣一部片子裡,郎雄將這個擁有三個至少是兩個問題女兒的父親表演的收放自如.

在我看來,本片真正的主角是父親和二女兒.父親心中最喜歡的就是這個老二,而女兒也對父親有著童年隱秘的愛戀.兩個人或多或少有著戀女和戀父情結.從劇情上來說,父親最終選擇了老大的老同學,而二女兒總是對男人有一種類似父女的依戀,當自己的情人要結婚的時候,她彷彿失去了另一個父親一樣的關懷而徹底崩潰,重新回到自己的家.這些描述均在表達這個戀女戀父的概念.

父女二人由於各自性格都倔強好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衝突不斷,彼此的真心都很難對對方提起.父親的愛只是時常借他的老同事表達,而二女兒則是通過在情人家裡做飯回憶起童年時候那個完美的父親而表露出心底的感情.就跟我們千萬家庭所經歷的一樣,我們說不清是什麼成為了兩輩人之間的隔閡,彼此的愛越來越難以相對方表示,直到長輩離去,我們才後悔莫及.

所幸的是,在結束的時候,父女二人在溫馨的氛圍中吐露心聲,父親甚至說自己恢復了長期以來退化的味覺.其實這個地方我們沒有必要去探討是不是真的恢復了味覺,我想李安的意思恐怕更多的還是在象徵意義上,他所品嚐到的可能不僅僅是湯的味道,而是女兒對父親的愛.這種感覺足以戰勝所有的生老病死,這種愛足以稱得上永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