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門--The Doors

大门/火乐焚城/门

7.2 / 99,114人    140分鐘

導演: 奧立佛史東
編劇: Randall Jahnson 奧立佛史東
演員: 方基墨 梅格萊恩 凱爾麥克拉蘭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weiyao

2006-08-14 17:53:01

過去的大門


The Doors/大門(1991)
國家:美國
導演:奧利佛 Stone/奧利弗.斯通
主演:Val Kilmer/Meg Ryan
類型:傳記/劇情/音樂
片長:140min
IMDB:6.7
麥田評分:8.0

[size=3]如果知覺之門得到淨化,
萬物將如其本來面目般無邊無際......

1.The End

This is the end,beautiful friend
This is the end,my only friend
The end
It hurts to set you free
But you'll never follow me
The end of laughter and soft lies
The end of night we tried to die
This is the end

斯通通過他的攝影機告訴我們一個天才如何死去.

這個天才是1960年代美國搖滾的代表大門樂隊的靈魂;這個天才創作那個時代最偉大深刻的詩歌;這個天才創造了一個無以倫比的個人歷史.Morrison站在邁阿密的舞台上朝台下無數樂迷吼叫You are all fucking slaves的時候,我們看到一個天才的無奈和絕望,這句話足以寫入20世紀搖滾歷史之中.Morrison看到自己的天才被一群人以一種毫無思想的狀態所接受,沒人真正將他看做那個終身都在圍繞神秘意象創作的詩人,沒人去傾聽他的聲音,所有人只是被放在一個音場當中,因為別人在聽因為別人在亢奮,所有人都只是世界的奴隸,所有人都僅僅是為了借Morrison來light fire.我們的思想在哪裡,我們的知覺之門何日能開.

這個已經嘗試完名譽,性,金錢,酒精和藥物的天才最終發現了自己的樂隊是一個悖論,沒人能通過他的創作而達到了解自己生命的狀態.正如他對終身追隨他的女友所說的,自己僅僅是個小丑.沒有人真正了解Morrison,包括我們,包括奧立弗.斯通.

於是他離開The Doors,離開美國,在巴黎他待了一年就死了.

這一次他終於品嚐到死亡的味道了.這個在十年搖滾道路上不斷追問死亡和創造意象的天才在27歲的時候離開這個混亂的時代.也許他只是屬於那個混亂焦躁充滿酒精和硝煙味的1960年代,一個時代離去,他就失去意義了.跟他同時代的一些人至今還在唱歌,也許Morrison就是這樣的人,在不屬於自己的時代,他會拒絕演唱.

在巴黎拉雪茲神甫公墓還葬著蕭邦,王爾德等人,但是註定Jim Morrison之墓終會與眾不同,在那個最小最不顯眼的墓碑上圖滿來自全世界搖滾樂迷的塗鴉,Morrison的塑像旁放著鮮花和酒瓶.每年無數的樂迷會在這個曾經的迷幻騎士面前彈奏吉他吟唱歌曲吸食藥物.他們使得這個靜靄的公墓不同,正如Jim Morrison和The Doors給1960年代帶來的不同.

2.The Doors

最早知道大門是從陳鑒那堆CD開始.找來聽聽總覺得迷幻的The Doors更像是來自英國的樂隊,很難相信他們來自美國西海岸的洛杉磯,在我印象里那裡只跟車庫和朋克有關,即使The Doors裡面有濃重的BLUES格調,但是還是難以想像這幫多少長得有點像BEATLES的傢伙代表的是USA.

從電影中我們看到這隻樂隊最早以Jim Morrison和Day Manzarek兩個人的心心相惜開始,後吸入了吉他手Robbie Krieger和鼓手John Densnore,類似The Beatles,樂隊在一開始表現出的團結一致很快為樂隊迎來了空前的成功,第一張專輯一經推出便引起巨大反響,尤其是和兩首歌曲成為代表大門和Morrison終身成就的歌曲.前者成為The Doors在商業上最成功之作,而後者則被認為是Morrison關於音樂和世界最具意義的一首創作.然而這兩首歌的抉擇上,就像一個像徵主義詩人選擇的意像一樣,代表著Morrison和樂隊其他成員之間本質的不同.其他人只希望能好好把樂隊作下去,而樂隊的靈魂卻並不這樣,搖滾樂對於他們的意義是不同的.因此到了最後,惡跡纏身到Morrison只能逐漸推出樂隊,就連當初追隨他到Day Manzarek也不得不放棄了他.也許所有天才的樂隊和天才的創作者都會分離.1960年代我們就看到了The Beatles和The Doors兩支偉大樂隊如何走向分離的.

在The Doors中,Morrison主唱並創作歌詞,而在舞台上以一個人的狀態代表整支樂隊.他所熱愛的神秘主義元素充分融合到樂隊BLUES到基調上,並且在1960年代的迷幻風潮下孕育出我們所見到的The Doors.這支樂隊和Morrison一起在斯通的鏡頭下紮紮實實瘋狂了兩個多小時,就如他們在1960年代那五年幹的事情一樣.

3.奧利佛 Stone

好像從來沒有對奧利弗.斯通失望過,一直覺得他是好萊塢最具搖滾格調的導演,當年在寢室裡反覆播放里那段經典的快剪蒙太奇,節奏飛快,配樂準確,同時整部影片所透露出的天才,搖滾氣質,自由,深刻,讓人從此對奧利弗.斯通發自心底支持.

本片中斯通成功地運用自己的語言講述了他眼中的搖滾天才Morrison,以充滿想像的蒙太奇創造出一個意象的詩意世界,大量的暗調子和刺激色塊像在他其他影片中一樣延續,通過個人精神的表達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特徵和步伐,至少表現出斯通世界觀當中美國的1960年代,要知道,好萊塢能有膽量來挑戰這個時代的並不太多.

說到斯通當然不能不提兩名演員,Val Kilmer和Meg Ryan,男演員本身跟Morrison並不是太相像,但是在片中不管是扮相還是氣質都相當接近,尤其是舞台上所表現出的狀態和氣場簡直讓人覺得是那個騎士真的來了.而當年俺鍾情的Meg Ryan已經不算年輕,但是在一些場面尤其是敏感鏡頭時所表現出來的不專業還是讓人覺得彷彿有個隔閡,以那個露點鏡頭為例,分明感覺到鏡頭到存在,這在好萊塢電影中十分少見,Meg Ryan演技上終究還是算一個花瓶裝酒.

用電影來表現音樂尤其是搖滾,從本質來講是不容易的.搖滾所需要的自由和抽像是一種非影像的充滿荷爾蒙的藝術形式,而電影藝術尤其是走正規發行路途的電影創作必須追尋諸多條條款款,即使是像搖滾明星一樣不羈的奧利弗.斯通,因為他深知自己終是在一個體制之內的.所以搖滾只能通過一定的形式表現,我們可以看到斯通的盡力,我們也儘量配合,更多的東西我們只能自己用耳朵去聽真正的大門來,也許只有那樣才是真正指導我們自己通往淨化的知覺之門的辦法.

這道大門那邊正有個天才等待,這邊依然有成群的奴隸和尋求自由的公民.[/siz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