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rewjet

2006-08-17 11:39:58

《第七封印》歷史題材的背景


我的部落格:http://drewjet.blogcn.com

在才子肥羊的推薦下看了這部瑞典名家英格瑪·伯格曼的代表作:《第七封印》,他希望我能對該片給出一些不一般的評論和解釋。我只能盡力而為了,因為要說導演的隱喻的話,可以把每張畫面、每個場景、每項道具都看作是一種象徵,也可以僅僅去領會導演通過角色說出的台詞。特別對於這種心理片而言,理解更是見仁見智的,不同的生活經歷會產生對身邊事物的不同看法,就像影片中,雖然流浪藝人一家、騎士和農家孤女都很虔誠,也很善良,但最後他們面臨死神的時候卻表現得完全不同,他們心中也有各自的上帝。我在這裡的解釋以文化介紹為主,僅供參考。

首先,為了便於敘述,我在下面列出主要角色,供讀者參照:

  死神;
  騎士,或者說退役的十字軍戰士:Block;(他的妻子Carlin)
  Block的隨從軍人:Jons;
  Jons在農家救下的女子沒有名字,本文稱之為「孤女」;
  流浪男藝人:Jof;
  Jof的妻子:Mia;(他們的兒子:Michel)
  劇團老闆:Jonas Skat,本文稱之為Skat;
  鐵匠:Plog;
  鐵匠的妻子:麗莎;
  墮落的神父:Raval;
  女巫;
  教堂畫匠。

我已經閱讀了豆瓣網的所有評論,也通過部落格搜尋引擎和論壇搜尋引擎大致搜索了其他地方的評論,發現並沒有人對影片所展示的歐洲中世紀晚期的歷史細節進行介紹。應該說,我看該片的時機還是不錯,因為我才讀完當代著名歷史學家英國人彼得·伯克的《歐洲近代早期的大眾文化》,我驚喜地看到,歷史著作中的文字描述如今被《第七封印》所很好地展現出來了。雖然伯克是在1976年第一次完成他那部作品的,但是,拍攝影片的1957年時,歷史學界已經在大眾文化的地區研究上有了大量的成果。實際上,那時,大多數學者都會把《第七封印》中的大眾文化稱為「民俗學」,而民俗學是從19世紀起源的,在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民間素材搜集之後,才有一些書齋裡的研究成果。可以說,人們了解14-18世紀的民俗是很晚近的事情,而在二戰之前,歷史學家從來沒有涉及過這些群體。所以,我要在這裡告訴大部份中國讀者,伯格曼能夠在20世紀50年代使用底層視角來拍攝歷史題材的影片,在當時是十分新銳的。

而這種視角對於中國觀眾來說又過於陌生了。我在昨天寫的一篇《歐洲近代早期的大眾文化》書評中稱,就連中國史學界也會對大眾的、民眾的、人民的、下級的、街頭的文化感到特別新鮮,更別說普及了。君不見,如今普及性的歷史電視劇或歷史著作大都以帝王將相為題材,而真的涉及小人物時,又完全是在胡編亂造,根據想像天馬行空。不過我看中國觀眾也沒上當,從來沒有把《武林外傳》當歷史劇看,我們也不用去批評寧財神。大家以後注意這些電影涉及街頭的鏡頭,會發現二千年來中國的街頭文化從來沒有改變過,最明顯的是服裝;上層階級的服裝還好,史書都記載下來了,可是民眾也是二千年只穿一套衣服。這說明中國史研究的下層思路還不徹底,正史和典籍以外的史料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實際上,《第七封印》拍攝完成時,歐洲的民俗和大眾文化也已經敗退得差不多了,如果不是閱讀過研究專著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一般歐洲民眾,也很難對影片中的所有東西產生什麼共鳴。但需要注意的是,他們可以在博物館了解一些片斷,也可以在充滿商業氛圍的「嘉年華」中溫習那古老的大眾文化,而天主教國家的民眾也可以在大齋節前夕親自參與到「嘉年華」的活動里。而且,根據彼得·伯克的研究,14世紀的大眾文化早已有過太多的變化和斷裂,所以,《第七封印》是不可能完全復原黑死病時代的大眾文化的。但是,對於中國觀眾而言,能夠看到這樣的圖景已實屬不易。很多人不了解這點,真的,因為關於歐洲大眾文化的歷史著作的中譯,也才是近兩年的事情,那麼,我們感到《第七封印》充滿了怪異的味道就不奇怪了。

這就為中國觀眾的過度闡釋提供了缺口,越是奇怪的東西我們就越想其中表達了導演的什麼高深的象徵意圖。實際上,我們剝離了《第七封印》中的大眾文化符號以後,也許就能以更自信的姿態去把注意力集中在導演需要我們集中的地方了。最最不需要關注的是三位流浪藝人的職業。首先,不斷遷徙是他們的工作特點,他們會趕在一些節日和慶典的時候,到大城市的中心廣場上進行演出。我們看到,老闆Skat和一個城市的牧師簽訂了合同,約定在萬聖節(All Saints' Day)表演戲劇。歐洲的萬聖節和美國的Halloween萬聖節是有很大區別的,前者在歷史上和如今的天主教國家中是宗教節日之一,是崇拜所有聖徒的節日。在歷史上,歐洲民眾會利用這些節日進行程度不一的狂歡活動,表演宗教劇就是正式組織的活動之一。與流浪藝人團體簽訂合同的牧師,應該是一個宗教俱樂部,他們組織這樣的戲劇來宣傳自己的觀點。但這種宗教劇不是官方的,官方教會在中世紀晚期雖然不反對這樣的表演,可他們自己絕不會組織。

在下一個場景中,兩位騎士Block和Jons來到了一座教堂。教堂中有一名畫匠正在作壁畫。請大家注意,文藝復興盛期(16世紀)到來之前,是沒有「藝術家」這一說法的,能繪畫的人是手工業者之一,他們有自己的繪畫行會,他們在工作中創造力不是很多。直到文藝復興的社會變化才使其中的佼佼者對自身職業的看法有所提升,工匠逐漸向藝術家演變。(這個觀點是還未出版的一篇博士論文裡的,國內知道的人不超過一百個,大汗。)當然,影片為了情節的需要,讓這位教堂畫匠自由發揮的餘地很多。不知有觀眾注意沒有,Jons詢問畫匠的第一幅畫就是「死神之舞」哦,和結尾的死神之舞呼應的。然後,還有要說明的是,大家現在去歐洲旅行,如果不去農村,就幾乎看不到繪有文藝復興之前的宗教壁畫的教堂了。文藝復興時對城市重要教堂進行了重修,天主教教堂裡的宗教畫都出自名家之手,還充滿藝術家自身的思想,就不僅僅起到驚嚇信徒的作用了。而新教教堂的牆壁大部份則是光溜溜的什麼都沒有,這和新教在宗教改革中反對聖像和聖徒的激進觀點有關,也和新教虔誠派(Pietist,後演變為衛斯理宗)的理念有關。在新教和天主教都不佔優勢的地區,教堂是用聖經經文來裝飾的。

鏡頭移到教堂外,那位可憐的小女巫就登場了。巫術(Witchcraft)是一種民間信仰,大家千萬不要以為當時的官方因為不相信巫術才去抓巫師的哦。恰恰相反,在17世紀之前,整個西方那是上上下下老老少少都篤信這種超自然的力量,篤信這種力量是來源於巫師與魔鬼(魔鬼是在二元論中與上帝平等對抗的另一方)的契約關係,所以這種力量就是邪惡的。村民們只要遇到解釋不了的倒霉事情,就會懷疑是巫術在作怪,下一步就是要找出那名施巫術者。而由於傳統的偏見,女性是首當其衝會被懷疑為巫師的,這就是女巫(Witch)了。「男巫」的英文是Wizard,而巫術的英文是Witchcraft,可以想見這種預設的強烈。事實上也如此,根據對當時審判記錄的研究,95%以上的被指控巫師都是女性。正如影片的情節那樣,人們認為瘟疫是女巫帶來的。至於部份女巫為什麼自己也會相信有超自然力,那我就推薦大家去看呂克·貝松的《聖女貞德》這部片子。另外,《第七封印》中說一個士兵為了祛除邪惡,在地上灑狗血,這是具有反諷意味的,因為灑狗血本身就可以算是巫術的一部份。

之後的場景就是藝人們的表演了。值得注意的有兩點。第一、流浪藝人們的表演服裝讓我們想起現代馬戲團中的小丑,這些服裝頗為精緻,以致於它們和史實有一定距離。因為我們從同時代的版畫中可知當時的流浪藝人並不注重服飾和佈景,搭的檯子是有的,也可能有輔助演出的背景幕布,但一個三人藝人團體能擁有這麼大規模的舞台可能有點誇張。不過,這種誇張的背景、服飾和化裝在影片中起著映襯的作用,與後來的宗教游drewjet行隊伍、民眾的虔誠舉動形成映襯,因為游drewjet行隊伍開過來的時候,藝人Jof和Mia就穿著小丑服,直楞楞地站在那裡,表明了一種態度(可以如大部份評論所說,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面對死亡的態度,是一種樂觀的宗教信仰,而且對於能夠看見聖蹟〔Miracle〕的Jof來說,宗教游drewjet行和佈道都太假打了)。第二、就是請大家注意這列隊伍。這裡雜糅了佈道和節日宗教游drewjet行兩種大眾文化的要素。那位牧師的佈道的神態和說服技巧很有嚼頭,請大家體會其中的修辭和煽情,宗教改革時有的激進者是反對這種過份激情的佈道演說的。游drewjet行隊伍的最前方是一名著衣的背十字架者,福音書中的描寫是當時羅馬軍人從圍觀的民眾中隨便拉了一個人出來為耶穌把十字架背到行刑地點。後面四個人抬的那個東西叫做約櫃,就是舊約中的重要道具了,猶太人遷徙打仗都必需要帶的東西,最主要的象徵意義是耶和華的聖意(實際作用更接近於簡易祭壇)。隊伍中有戴荊冠者(福音書中說耶穌穿著紫袍,戴著荊冠,跟在十字架後面),有抽打自身者,這些在這種游drewjet行里都是表演的,身上和頭上的血是畫上去的,鞭子也是假的。最後是耶穌受難的模擬像,耶穌受難的啟示和功能想必很多人都知道,這裡就不贅述了。在影片中,整個隊伍都是為牧師的佈道服務的,是一種演出,也就是大眾文化的類型之一。大家千萬不要想得太深了。

文章的最後,說說那位鐵匠Plog吧。這裡把握得比較準確的是,大部份鐵匠在中世紀晚期和近代早期是單獨居住在農村的,作坊當然也在農村。他們沒有自己的行會,大多為當地農民的生產勞動和兵役(武器自備)服務。所以大家以後在玩歷史類電腦遊戲時就要注意了,如果涉及中世紀題材的,那麼只要鐵匠鋪出現在城鎮就是時代錯誤,只要在野外出現馬戲團的大帳篷也是時代錯誤。

這篇文章我正在思考但暫時沒法給出答案的、也是大部份評論沒能給出答案的有下列幾點:

  一、酒館和旅店文化。我暫時還未涉及這方面的書籍,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近期出版的、在這個領域還很珍貴的中譯本:格茨的《歐洲中世紀生活》和范德爾門的《歐洲近代生活》(後者為三卷本)。把這兩本書與《歐洲近代早期的大眾文化》結合起來看應該會很有幫助。較輕鬆的著作則是達恩頓(或作丹敦)的《屠貓記:法國文化史鉤沉》,但是它不夠全面。
  二、隨從Jons所收的那位孤女的象徵意義和敘事作用。
  三、海、海岸和樹林的象徵意義。
  四、騎士Block回家時穿過幽長的街道的象徵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