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飲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饮食男女/

7.8 / 15,835人    124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王蕙玲
演員: 郎雄 歸亞蕾 楊貴媚 吳倩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lbatross

2006-09-17 21:03:15

飲食男女,難念的經


關於家庭,東方人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西方人講:「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二者似乎殊途同歸,但東方家庭的那本經西方人恐怕是很難讀得懂。

以家庭為題材的電影,小津也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在他身後能夠用東方式的鏡頭語言烹煮出家庭滋味的,也許就只有台灣的那幾位導演了。我個人更欣賞侯孝賢的作品,李安的自然也不錯,只是也許是受美國影響太大的緣故,整體風格上總有一點兒不倫不類。就拿這部《飲食男女》來說,故事性很好,但總覺得節奏太快了一點兒,張弛不夠,東方韻味還欠火候,多少有一點兒麥當勞化,當然,也可能是我的視角過於固執,不夠與時俱進吧。至少與美國人仿製的Hanging up比起來,李安的中國功夫還是要細膩得多得多的。

整部片子看下來,留在腦海裡的還是片頭的那一連串廚房鏡頭:炸魚、蒸肉、燉雞、烤鴨……,也許略微誇張了一點兒,但我倒還嫌誇張得不夠呢:整部片子的其餘部份加起來,也不及這一組鏡頭對中國的家庭觀念揭示得透徹吧。傳統的東方家庭關係是含蓄的,父母與子女之間絕不會如西方人一樣露骨地把I love you掛在嘴邊,費孝通先生稱之為「紀律排除了私情」,我看到也未必,不過是表達的方式不同而已,倘真有一天俺老爹對我說一句「我愛你」,還真的把我嚇跑掉不可。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不以言表,而是融入生活的點滴之中,就像片中的老爺子每天叫三個女兒起床,幫著洗衣服,而其中融入情感最多的自然就是廚房,非要把桌子擺滿才肯罷休,這是極有中國特色的一點,如此的「鋪張浪費」,老外大概是不容易理解的。

我的祖母當年也做的一手好菜,雖不比朱老爹這般精湛,日子也不甚富裕,但逢年過節也總是要煎炒烹炸忙上幾天,直到把桌子上壘得風雨不透才算滿意,靜候兒孫入席。後來祖母漸漸老了,味覺和記憶也都退化了,時常拿捏不好鹹淡,甚至常常忘記放鹽,但每次逢我放假返鄉,也定要親自下廚弄幾個我兒時愛吃的菜。再後來,祖母過世了,從不下廚的祖父中風臥病在床,竟接過了祖母的班,年節之際指揮全家採買烹調,彷彿一部菜譜瞭然於胸。烹飪對於中國家庭的意義,實在不是簡單的色香味所能表達的,投之於鍋灶之內,傳乎於觥籌之間,這便是中國家庭的「愛」,二十多年我才漸漸讀懂,可惜卻再也嘗不到祖母燒的菜了。

至於家庭成員之間的具體關係,東方也同樣遠比西方更為複雜,比如夫妻、婆媳、妯娌等等,也都如同做菜一樣,火候調味盡在細微之間,委曲求全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不比西方儘可快刀斬亂麻,老死不相往來。不過而今中國社會日漸西化,家庭結構也開始簡單化,不再需要「把所有材料都集中起來再下鍋」,省卻了不少麻煩,敢愛敢恨而無所顧忌自然是好事,只是不知吃慣了洋快餐的舌頭,還能嘗出湯的味道嗎?

難念的經,也許確乎不過是「飲食男女」而已,只是要念好這四字真經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評論